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吹風」將嚴控在京外地牌車 稱「已到了非管不可的時候了」

北京「吹風」將嚴控在京外地牌車 稱「已到了非管不可的時候了」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記者 賈天鈺 劉曉林北京終於要對在市區內的大量非京牌車出手了。6月15日,人民日報報道稱,北京市政府在傾聽各方意見、經過反覆論證後,相關管理措施已呼之欲出。人民日報在報道中表示「到了非管不可的時候了」。「現在,外地車的過度增長,『進京證』演變為不用搖號的日常行駛證的現實,使『政府該出手』漸成各界共識。」人民日報報道中表示。

進京通行證是指外地車輛進入北京市六環內(不包含六環主路),需辦理的進入憑證,始於1973年,起初最長的使用期限為半年。2014年,進京證政策發生變化,取消長期進京證,將使用期限調整為最長7天,特殊時期3天(比如奧運、國慶期間),否則扣除3分和罰款100元的懲罰。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北京全市機動車保有量,即北京號牌的機動車達596.8萬輛;而目前平均每周,6環內通過辦理「進京證」在京使用的外地號牌車輛超70萬輛——這相當於香港全部汽車保有量。

北京外地車牌高速增長是在限購之後出現的一種新趨勢。在北京的外地車牌中,除了北京周邊的河北牌照以及天津牌車,還有很多其他省份車牌。這些車輛,一方面是來自於本地市民由於搖號難而採取的臨時措施,另一方面也是諸多外地工作者為了出行需求而不得已的方式。人民日報在報道中表示,上外地牌門檻低、違法上路成本低,這造成了北京交通的混亂,加劇了北京的擁堵和大氣污染。

北京市將對外地牌車進行嚴格控制的消息引起了強烈反應。家住河北燕郊,但在北京上班的田先生,其為了出行,在去年買了一輛車,並上了河北牌,看到消息後,他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了心中的不滿。「我最初是搖不到號,後來換了工作單位,個稅斷開了,搖不了了!」田先生說,他最後選擇上了河北廊坊的號。現在他每天開車到地鐵站,然後坐地鐵上下班,「因為高峰期進不了五環,所以很少開到單位。」田先生說。

田先生的經歷代表了上非京牌照的人遇到的兩種主要情況,一是不滿足搖號條件,沒資格參加搖號,另一種是搖不到號。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小客車指標年均總數為15萬個,2018年將降為10萬個。在今年首期的搖號中,普通小客車申請個人共有超過280萬個有效編碼,個人指標中籤率僅為0.05%,相當於1907人搶一個指標,再次刷新歷史紀錄。「其實很多北京戶口的人,也都因為搖不到號,最後上了外地車牌。」田先生無奈地表示。

因此,牌照限外政策一旦出爐,影響到的將不僅僅是非北京戶口的常駐人群,對一部分居住在城內的北京本地人的出行影響更大。對於限制政策可能帶來的「殺傷力」,田先生認為,「就看怎麼限制了,如果六環內都限制,影響還是比較大的,限制在五環,還好些。」

事實上,不僅是北京,以牌照拍賣方式來限制機動車總量的上海同樣存在大量外地牌照。上海市對外地牌照的限制是,每日7時至10時、16時至19時,在部分高架道路禁止懸掛外省市號牌小客車、未載客的出租小客車及實習期駕駛人駕駛的小客車通行(周六、周日、國定假日除外)。正因此,在非早晚上班高峰期,尤其是中午的非限制期,上海的高架往往十分擁堵。

作為緩解燃油車搖號困難和推廣環保交通方式的新途徑,從2014年開始,北京市開始實行新能源搖號,而且實行不限號行駛政策。新能源指標也逐漸從2015年的3萬個分別增加至2016年、2017年的6萬個,但事實上從2017年開始,新能源汽車牌照也已經無法滿足需求。來自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信息系統的最新信息顯示,截至2018年6月8日24:00,小客車配置指標累計收到個人新能源小客車配置指標申請和確認延期的共289377個;有7330家企事業等單位申請新能源小客車配置指標10626個。兩者累計共有300003位北京新能源指標申請者。

然而,2018年北京發放新能源指標依舊為6萬個,其中私人新能源指標54000個,企業新能源指標(包括單位和租賃)6000個。若此後每年發放的指標數量不變,排隊申請新能源指標的申請者已經排到了2024年。

業界分析指出,在非京牌牌照出台新的限制政策之後,除非每年放出更多的新能源牌照,否則公共交通領域的壓力將倍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觀察報 的精彩文章:

「內鬼」「偷渡」「反偵察」:貪官的外逃與被追逃
中央環保「回頭看」督查組完成全部進駐 內蒙古等地存在敷衍整改問題

TAG:經濟觀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