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一組盆景作品欣賞 海榴花發應相笑 無酒淵明亦獨醒

一組盆景作品欣賞 海榴花發應相笑 無酒淵明亦獨醒

端午

除了粽子

還有

菖蒲

美酒

和盆景

......

端午日

朝代:唐代

作者:殷堯藩

原文: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已酉端午

朝代:元代

作者:貝瓊

原文: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屈原塔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饑渴。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應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

端午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趙蕃

原文:

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嘗聞求福木居士,試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羅。何意更觴昌歜酒,為君擊節一長歌。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我欲於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

端午即事

朝代:宋代

作者:文天祥

原文: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浣溪沙

朝代:宋代

作者:陳克

原文:

淺畫香膏拂紫綿,牡丹花重翠雲偏,手挼梅子並郎肩。 病起心情終是怯,困來模樣不禁憐,旋移針線小窗前。

浣溪沙·小院閑窗春色深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小院閑窗春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倚樓無語理瑤琴。遠岫出山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端午

朝代:唐代

作者:李隆基

原文: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和端午

朝代:宋代

作者:張耒

原文: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朝代:宋代

作者:歐陽修

原文: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驪時一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七 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五月五日 (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午日觀競渡 (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午日處州禁競渡 (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五日·選一(陳子龍) 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雲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艷,弄潮幾部阿童游。 珠簾枕簟芙蓉浦,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可憐江北海西頭。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乙卯重五詩 (南宋·陸遊)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葯,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端午:菖蒲酒美清尊共

端午的端是端正,人是天地之心、五行之端,所以,端為始。午是正中,「一縱一橫為午」,縱橫交錯才正中,交錯為陰陽爭,所以,午時三刻推出午門斬首,是為整肅,端正。由此,陰陽交錯立正,才是端午節的原意。女兒節端午節,家家漂亮裝扮小閨女,石榴花插在髮髻上,所以也稱「女兒節」。「紅杏單衫花滿頭,彩扇香囊不離手。」

△江米小棗粽子

除了吃粽子,吃食還有櫻桃、桑葚、荸薺、桃、杏及五毒餅、玫瑰餅。老北京中午也吃新蒜就過水麵,街頭叫賣桑葚,大櫻桃,蒲子、艾子,和江米兒小棗兒的、涼涼的大粽子。

△五毒餅。

五毒餅其實就是玫瑰餅,只不過用刻有蠍子、蛤蟆、壁虎、蜈蚣、蛇「五毒」形象

的印子,蓋在酥皮兒玫瑰餅上罷了。九子粽按古人的記載,端午的粽子就有各種形狀:「有角粽、錐粽、茭粽、筒粽、秤錘粽,又有九子粽。」

△九子粽「

九子粽」是什麼?是將九個小粽子串為一串。兒時母親用硬紙疊成小粽子,每個以各色絲線纏繞,每串幾個,最後是一個網兜獨頭蒜,每人蚊帳帳鉤上都掛一串。

△絲線纏成的粽子雄黃酒端午辟毒用雄黃酒。

雄黃被古人稱「黃金石」,因「丹之雄」而命名。古人說它能殺百毒、辟百邪,佩在身上,鬼神不敢近;入山林,虎狼伏;涉川水,毒物都不敢傷。

△端午節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認為可驅避毒蟲。

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但此物有毒,所以,「雄黃酒」不是喝的,是從端一(五月初一)日起,用雄黃少許泡酒,在陽光下曬熟後,塗在小孩的額頭與耳根上,以辟毒。醫草采艾浸酒,飲之才可「祛邪」,艾草即有苦香的艾蒿。端午以蒲龍艾虎懸門戶禳(ráng)毒氣,蒲草紮成龍、艾蒿扎為虎。

△艾蒿艾蒿可治百病,故稱「醫草」,針灸燃之。

艾是窮人用香草,雅士用蘭,窮人用艾。美女稱「少艾」,一般人不知道。孟子曰:「知好色則慕少艾」,《桃花扇》中則有「積得些財帛,聚了些嬌艾」。合歡一年一度,接近仲夏時節,合歡枝上香芳翠,艷艷的紅絨球又在翠綠蔭中團團簇簇。

△合歡花「莫愁簾中許合歡,清弦五十為君彈。

彈聲咽春弄君骨,骨興牽人馬上鞍」,強作歡顏,終究還是感傷之花。荔枝端午前後到荔枝嘗新的季節了。按季說,應是「五月荔枝天」,農曆五月荔枝才成熟累累。但南宋楊萬里在他那個年代的農曆四月初八,就有精彩的嘗新荔枝詩:「一點胭脂染蒂旁,忽然紅遍綠衣裳。紫瓊骨骼丁香瘦,白雪肌膚午暑涼。」令人垂涎欲滴。

以上節選自《微讀節氣》(朱偉著)端午習俗吃粽子「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種多樣,璀璨紛呈。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含的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鹹蛋粽等等。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人們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

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懸艾葉菖蒲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洒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盆栽 的精彩文章:

4種傻瓜盆栽,適合養花新手,養不死還愛爆盆!
這7種清新優雅的盆栽綠植特別適合養客廳和卧室,你家裡有幾種

TAG:盆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