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端午:中國人3種情懷,《易經》3種啟示

端午:中國人3種情懷,《易經》3種啟示

端午:中國人3種情懷,《易經》3種啟示

作者:儒風大家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

是中國第一個進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

在這天,家家戶戶掛艾草、戴香囊、喝雄黃酒、吃粽子、五毒餅,來進行慶祝、祛疫等活動。

1、追念先賢,善良端正

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流傳最廣的是紀念屈原。

還有另外三種,分別是紀念:伍子胥、孝女曹娥、介子推。

無論是紀念哪位先賢,端午節的含義都是一致的。

宋人認為,端午這天太陽運行到最高點,而這天的正午更是一年中太陽最高的時候,所以端午節又叫天中節。

五月端午是仲夏,平分夏季,挨著夏至,接天地中通之氣,取端端正正之意。

這一天,人們投粽子以紀念先賢,也要挑選那些有稜有角、方方正正的進行投食。

《易經》里講:鼎卦,君子正位以凝命。是說,為人處世,要方正不世故。

鼎在古代是頒布法令的器具,古人把法律刻在鼎上,所以鼎卦,又表示人們端正守節,遵守社會秩序,不違法亂紀。

鼎體積較大,重量一般不輕,所以古人常說一言九鼎。所以鼎卦,又表示一諾千金,守信穩重。

鼎卦在六十四卦中是大吉,亨通。

人們只要保持內心的善良,行事端正穩重,自然吉無不利。

2、敬畏自然,繁衍生息

端午節一個很重要的習俗是把粽子投入江中。

這不僅是為了紀念屈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為了回饋自然,感恩自然。

土地河流養育萬物,人們對他們不能只有索取,沒有回饋。

端午節在芒種節氣之後。

芒種剛剛收穫了新的稻米,人們在開吃之前,先把新米進獻給山川河流,天地萬物。

端午節,其實也是先民的感恩節。

不是感恩父母,而是感恩自然,感恩它們對我們的哺育。

《易經》里講: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於大君。

一個武夫妄想當君王,就像是去冒險踩老虎的尾巴,這不是作死嗎?這告訴人們要安於本分。

自然是人的母親,自然創造了人類,並且養育了人類。

人們不能傷害她、逾越她,妄圖成為自然的主宰者。

人只是萬物之靈,不是萬物之主,如果我們想明白這一點,就不會有這麼嚴重的空氣污染、物種滅絕。

懂得敬畏,懂得感恩,人和自然才能和諧相處,人類才能繼續繁衍生息。

3、龍舟競渡,自強不息

端午節有一項很重要的活動,就是賽龍舟。

傳說是因為屈原投江,人們爭先恐後的打撈他的屍身,但是人們直追到洞庭湖,也沒有找到,於是划船驅散魚群,希望可以保留屈原的屍身。

這項活動保留至今,已經成為重要的比賽項目。

人們斷髮紋身,赤著上身,敲鑼打鼓,在湖上、江上,展開競賽划船,為端午節增加了狂歡的氣息。

人們劃著船槳、喊著口號,奮勇爭先,展現的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奮力拚搏的精神。

《周易》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宇宙不停運轉,人應效法天地,永遠不斷的前進。

自勝者強,自強者勝。

人生的磨鍊,是我們成功的奠基,更是我們人生價值所在。

克服萬難,堅定志向,我們才能不斷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者訥言 的精彩文章:

有一個女兒,你就有了一生的放不下
胡適:真正的高貴,是心裡裝著別人

TAG:智者訥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