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棣為什麼要遷都到北京?北京和南京相比,究竟有哪些優勢

朱棣為什麼要遷都到北京?北京和南京相比,究竟有哪些優勢

原標題:朱棣為什麼要遷都到北京?北京和南京相比,究竟有哪些優勢


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後,建立明朝,定都南京。1403 年,朱棣登基,改元永樂,定都應天,也就是今天的南京。1421年,朱棣遷都北京。


遷都這件事,可不是隨意決定的。改變一個國家的權力運行中樞和經濟文化中心,不但需要巨大的勇氣,而且要有周密的考慮。


(朱棣)


那麼,朱棣為什麼要遷都北京呢?


其一,北京具有優越的地理條件。

《明實錄·太宗實錄》記載:「伏惟北京,北枕居庸,西峙太行,東連山海,俯視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勢,足以控制四夷,制天下,成帝王萬世之都也。」「幽燕之地,龍盤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


確實,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北端,俯瞰中原,並且依山傍海,北靠燕山,西依太行,東南又有平坦遼闊的華北平原,是極好的建都之處。


而且,北京在歷史上有著被作為都城的傳統。最早在武王伐紂,封帝堯之後於薊,北京就開始作為方國薊的都城。到遼朝以燕京為陪都。在1153年,金海陵王完顏亮遷都北京。後來蒙古崛起,忽必烈於1272年定都北京。從此,北京取代長安、洛陽等古都,逐漸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


而南京在地理位置上偏東處南,不符合「王者受命創製建國,立都必居中土」的要求。加之南京為填湖而建,導致宮廷出現「前昂後窪」的格局,又與「聖人之處國者,必於不傾之地」相違背。


(遷都北京)


其二,北京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遷都北京是為了抵禦蒙古入侵,這是最直接的目的。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把曾經稱霸一方的蒙古人,重新趕到大草原上,蒙古人自是不甘心的,因此不斷騷擾大明邊界。據《明史紀事本末·故元遺兵》載:「順帝北出漁陽,旋輿大漠,整復故都,不失舊物,元亡實未始亡耳……引軍之士,不下百萬眾也;歸附之部落,不下數千里也;資裝鎧仗,尚賴而用也;駝馬牛羊,尚全而有也。」由此可見,元朝遺兵勢力尚存,而朱棣有「控四夷創天下」的雄心壯志,這就要求以北京為中心控制天下,使「遠方萬國無不臣服」。


朱棣稱帝之前,和寧王朱權一起,共同鎮守北方,抵抗蒙古人的進攻。他深知蒙古人的彪悍兇殘,出於軍事考慮,朱棣決定採取「天子守邊」的方式,遷都北京。


(天子守邊)


其三,北京是朱棣的「龍興之地」。


1370年,朱棣被朱元璋封為燕王。在燕期間,朱棣勤於政務,管理有方,使身處貧寒之地的燕民尚可安居飽腹,以致民心所向。他屢建軍功,多次打敗蒙古人的侵擾,為保衛邊境做出了巨大貢獻,深受燕地百姓的支持和信賴。

相反,南京是建文帝及其舊勢力盤根錯節的地方,建文朝遺風依然存在。況且他是通過靖難之役奪取了帝位,從統治基礎上來說,南京所在的江浙地區,有很多內心支持懷念建文帝的文士,其餘階層也對其頗有微詞。遷都北京,則可以使朱棣回到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心裡要踏實得多。


(參考資料:《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精彩歷史 的精彩文章:

于謙堅決抵抗確保大明江山不失,為何明英宗復辟後立刻殺他
這個皇帝太傳奇:靠哭當了皇帝,把傳了千年的傳國玉璽搞丟了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