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年少不懂馬拉松,起跑即將不惑年

年少不懂馬拉松,起跑即將不惑年

年少亞健康的我

2017本命年的我,36歲,金融圈IT男,十餘年的工作生涯,我毫不費力地把自己打造成和很多久坐上班族一樣,常年承受著腰椎疼痛,每日辦公椅上感覺如坐針墊,健康狀況堪憂;多次上醫院,醫生對於這種慢性病也沒有更多好辦法,都是貼幾片膏藥或抓幾方中藥,趕緊打發走人,然後都是建議多運動。而我以前的運動就是偶爾打打羽毛球,爬爬山,始終沒有找到一項能讓自己摯愛的運動。年少的我對於馬拉松運動也只是停留在電視節目里的初步認識,偶爾駕車在市區遇上馬拉松比賽,看到奔跑在賽道上的人群,會投去不屑的眼神,一邊堵著車一邊心裡默默抱怨,這般人一定是吃飽了撐著沒事幹,有神經病、無聊才跑那麼遠,跑步猝死的新聞你們不看嗎?還在這裡給城市添堵……

然而,人生就是這樣戲劇化讓人驚喜,沒想到現在的我也神經起來了,每周三次以上的晨跑,堅持了一年52周時間,累計跑了1500公里 。

18年的我正踏上備戰全程馬拉松的這條賽道上,對馬拉松這些運動如此地深愛和執著。我不斷地問自己為何就愛上了奔跑,故事是這樣的……

史前人類馬拉松

都說在這個知識付費的時代,你手機里沒有個付費app都不好意思和別人交流,呵呵,17年我無意間開通了「樊登讀書會」會員,讀到了幾本書影響了我對跑步的認知。

在《人類簡史》一書中,描述人類在原始社會狩獵時期,每天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三件愛好的事情上:1、睡覺休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2、飲食吃肉,在人類未學會玩火之前消化特別慢,吃一餐要耗費幾小時;3、奔跑打獵,除了主動打獵遷徙,還未登上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為了保命需要隨時做好起跑的準備,能活得久的都是跑得快的。在長達幾百萬年時間內,原始人每天打獵遷徙40公里左右,差不多一個全程馬拉松的里程,這樣說來人類玩馬拉松的歷史那可是相當悠久,呵呵…

活,身體健康狀況反而在下降。直到如今這個物質豐富的年代,大部分的人們

後來,隨著農業革命的到來,人們停止了奔跑,改成在農田裡彎腰干都很好地保留著,史前人類三個愛好中的前兩個,每天都堅持睡覺、吃肉,但卻忘記了奔跑,缺少運動的人們在唾手可得的食物誘惑下,全球肥胖人群的比例正在成指數級增長。近年來,如火如荼的馬拉松運動,正在喚醒人類沉睡已久奔跑的基因,也希望我這篇文章能勾起你想奔跑起來那顆蠢蠢欲動的心……

起跑你隨時能行

馬拉松是一項極限運動,在如今越來越精心的組織下,參賽隊員猝死的新聞也還會屢見不鮮,假如你問36歲以前的我「你敢去跑馬拉松嗎?」我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不敢,我恐懼怕死……」。其實,大部分人在成年以後,面對未知的東西都會形成固化思維,不願打破已有的舒適區,面對恐懼不願跨出第一步,這讓我想到美國政治家富蘭克林曾說過一句話「Some people die at 25 and aren『t buried until 75 」(很多人25歲就死了,只是到75歲才埋葬),這裡所謂的「死」是指激情的褪去,夢想的幻滅,精神上的死去。我們很多人年少時曾經擁有遠大的理想,但是工作之後每天循規蹈矩地生活,放棄了理想、習慣了安逸,結束了學習,直到死方休。我們每個人都不需要不斷問自己「你死去了嗎?」,無論什麼年紀都要敢於去嘗試新鮮事物,在挑戰中不斷成長 。

17年的那個夏天,36歲的我選擇起跑,將42.195公里的馬拉松,作為18年一項戰勝恐懼的挑戰。無論你是多大年紀,只要你願意起跑,相信你也一定能行!!

循序漸進的訓練

17年5月的一個清晨,我在廣州雅居樂小區晨跑遇到了一群愛好跑步的熱心鄰居,得知小區早已成立多年的"廣雅跑團",大家在一起科學運動,相互交流跑步心得,跑團里征服馬拉松的人數也在不斷刷新。我和很多跑步愛好者一樣,最初也是從兩三公里,七八分配的配速開始,前期靠毅力堅持,都說二十一天養成一個習慣,後續每周三四次的晨跑就像一日三餐一樣,養成了早起的習慣,體會到自律才是真正的自由,享受著跑步過程中的愉悅和不斷突破自己身體極限帶來的驚喜。

自從成為跑團的一員,每次在小區晨跑的道路上,遇到隊友們都會相互伸出大拇指或是道一聲"早,加油",隨著這一年裡有規律的訓練,身體機能在不斷提升,常年的腰椎疼痛也在逐步緩解,目前完成了7個線上半程馬拉松(馬拉松抽籤率太低,想跑個線下的一直未成行),最遠距離征服了廣州大學城外環中環內環共33公里,堅信在18年自己一定能取得第一塊馬拉松完賽獎牌。

科學的跑步方法

在"樊登讀書會"app里,樊登老師解讀過《跑步聖經》這本書,其中他談到的對於跑步初學者,在體會到跑步帶來的興奮和愉悅的同時,一定要先學會控制自己,不魯莽衝動,循序漸進地加大跑量和提高速度,確保自己不受傷。這一點我銘記在心,一直在循序漸進慢慢地提升速度和拉長距離。

跑步是造物主賜予人類的禮物,跑步能幫你健康,能讓你聰明,跑步過程中釋放讓人快樂愉悅的內啡肽和血清素,會讓你有種強烈的上癮感覺——快樂的無害的癮。套用樊登老師在解讀親子教育類書籍《正面管教》這本書說過的一句話"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過程當中感受到痛苦,那麼一定是你的教育方法錯了";我想說"如果你在常年奔跑的過程當中感受到頻繁的傷痛或者每次跑完體會不到愉悅,那一定是你的跑步方法不科學"。對於已經愛上跑步的跑者,如下這幾本書一定能起到幫助作用……

當然,提升科學跑步方法效果更好的是找專業教練進行現場指導和視頻分析,找出導致跑步受傷的根源,及早糾正錯誤跑姿。

80後的不惑年

人生如一場馬拉松,需要持久的耐力來綻放你每一天的精彩。80後的一代即將進入不惑之年,""不惑"意味著你需要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定的把握和理解,更加地成熟勇敢。勇敢不是沒有恐懼,而是懷著敬畏之心朝著恐懼前行。奔跑在馬拉松賽道上,競爭的對手正是你自己,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探索你無限的潛能,和你的內心對話,找到最好的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時刻需要有一股像奔跑在馬拉松賽道上那種持久拼搏的精神和毅力,因為你的每一步都在書寫你不平凡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傳Dialog與Synaptics洽談合併:後者股價上漲15%
第三屆中國漆畫學術提名展/第一期/王海彪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