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打開這個粽子,了解佛教中的端午節

打開這個粽子,了解佛教中的端午節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沿襲至今,屈原之名流芳百世,愛國精神也傳播至華夏各地。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熏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打開這個粽子,了解佛教中的端午節

五月初五是五月的開端,至此陰氣開始產生,並逐漸增強,是陽氣強盛的頂峰,又是陰陽變化的開始。到了五月初五時,開始「泰極否來」,很多人身體會面臨一些業緣到來,所以,古人很重視這個轉變,一般都持齋然後禮請高僧祈福,來除辟邪、收斂、養晦,除去不祥之氣。從之可以看到,以佛法修持是最能讓我們時時平安吉祥的法寶了。所以在漢傳佛教也是把農曆五月作為修心養性長齋月。所以這個月,雖然藏傳漢傳佛教看似有不同說法,但究竟殊途同歸,讓所有眾生懂得只有驅惡從善,才能得到真正的安樂與自在!

一般認為端午節起源於戰國屈原。梁吳均《續齊諧記》:「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

但端午的真正原因卻見於佛典。《古尊宿語錄》卷21《舒州白雲山海會( 法) 演和尚語錄》:「端午,上堂,舉( 言曰: )昔有秀才造《無鬼論》,論就,才放筆,有鬼現身,斫手謂秀才云:『你爭[怎]奈何? 』白雲當時若見,便以手作鵓鳩嘴,向伊道:『穀穀孤。』」這裡出現了「鬼膽包天」的場面:秀才撰寫《無鬼論》時惡鬼立即現身挑釁:你秀才又能把我怎麼辦?白雲法演禪師只得滑稽地對鬼學布谷鳥叫,端午節時惡鬼猖獗已極!換言之,端午節的真正原因是惡鬼作祟。

打開這個粽子,了解佛教中的端午節

端午節時佛寺舉行驅鬼祈福儀式,這些活動的中心就是祭鬼和驅鬼, 它清楚地表明: 惡鬼作祟是五月五日舉行宗教祭祀活動的根本原因。端午又稱「續命節」,就是因為有惡鬼索命。《風俗通》:「五月五日續命縷,俗說以益人命。」

端午時寺廟中也要燒香敬鬼,僧問:『今朝五月五,權罷薅芸鼓。雖是無事人。亦請燒一炷。』白雲禪師云:『急急如律令。』(僧)進云:「也待小鬼做個伎倆。」白雲禪師云:『鍾馗嚇你。』(白雲禪師)乃云:『今日端午節,白雲有一道神符也,有些小靈驗,不敢隱藏,舉似諸人:一要今上皇帝、太皇太后,聖躬萬歲;二要合朝卿相、文武百官、州縣采寮,常居祿位;三要萬民樂業、雨順風調』。有個符使卻來報白雲(禪師)道:『諸處盡去,偏只為神通小,不奈一件事何。』……」

打開這個粽子,了解佛教中的端午節

一些失傳的端午古俗在佛教中保存。《五燈會元》卷18 載:隆興府兜率慧照禪師端午節說:「端午龍安亦鼓橈,青山雲里得逍遙。飢餐渴飲無窮樂,誰愛爭先奪錦標。卻向乾地上划船,高山頭起浪。明椎玉鼓,暗展鐵旗;一盞菖蒲茶,數個沙糖粽。」這裡有許多失傳了的端午古俗:

第一,後世認為端午龍舟是為了救屈原:「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但端午龍船原來是為了「安龍」。

第二,一般認為端午龍舟發生在水鄉。但古人這天在高山上劃龍船。

第三,一般認為,五月五日采蘭草、菖蒲是用來煎湯洗澡,《大戴禮》:「五月五日,蓄蘭為沐浴。」但這裡表明, 它用於製作「菖蒲茶」。此外,佛教東林《雲門頌》也說:「一撾塗毒聞皆喪」。一般認為,端午龍舟競渡時擊鼓是為了統一划船的節奏,但是佛教典籍顯示:端午所用鼓上塗了毒藥,以增強鼓聲的巫術力量,以達到安龍、鎮龍的目的,它是驅鬼觀念的具體體現。

安龍、菖蒲茶、干龍船、毒鼓等是失傳的端午古俗,這些資料既可補端午資料之缺,又可見出中國本土自然宗教中的端午對佛教影響的深度,彌足珍貴。

唐語曰「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五日」一直被認為是很神聖的日子。佛法東來後,端午的神秘性逐漸滲透到佛教中,使一些佛教的大事也與端午有了聯繫。

打開這個粽子,了解佛教中的端午節

今天又到端午時節,願大家端午安康,順遂如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再生網 的精彩文章:

餘生,尋一杯茶,靜而不爭
「大話黃曆」6月11日 凡事存著善心出發,才會心想事成

TAG:再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