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恭城端午節習俗】逛葯市、插端午艾、葯浴、撒硫磺酒、吃黃毛粽...

【恭城端午節習俗】逛葯市、插端午艾、葯浴、撒硫磺酒、吃黃毛粽...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沿襲至今,屈原之名流芳百世,愛國精神也傳播至華夏各地。但有例外,東吳一帶的端午節歷來不紀念屈原,而是紀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吳越地區以龍舟競渡及在此日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更是早於春秋很久。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熏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百度百科

端午節習俗

由於我國地域廣闊,民族眾多,

各地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那麼恭城人過端午節,

都有哪些傳統習俗呢?

逛葯市

每年端午節前後,遠近村醫藥農以及稍懂一方一葯的群眾紛紛將自采自種的各種中草藥、各種藥用動物、礦物等,肩挑車載到圩鎮、縣城出售。葯市上的藥材品種數百以上,趕葯市的人來自四面八方。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現在的端午葯市,不少人除了購買過節必需的菖蒲、艾草外,還會購買自己想要的各種中草藥,很多中草藥在平常那是找都找不到的,現在全部聚齊在了縣城的二十四米街道,整條街上都洋溢著濃濃的端午氛圍。端午葯市,不僅展示出恭城獨特的瑤族醫藥民間風俗,更展現了中華民族淵遠流長的中醫藥文化精髓。

插端午艾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恭城人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戶戶打掃庭院,把菖蒲、艾草插於門楣,懸於堂中,驅蚊避邪。

「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端午節掛在門口的那束艾草,真的像一道貼在門上的靈符,可以趨利避害,使主人身心健康。

葯浴

端午節這一天,很多瑤族同胞都會上山去採藥,據說這天採的草藥藥效最強勁。老一輩的人認為,在端午節當天采一些草藥來熬,燒開以後,用其藥水洗澡,可以避免蚊蟲叮咬,可以袪風寒,洗毒氣,還可以活動經絡。久而久之,恭城端午葯浴的風俗流傳至今。

灑雄黃酒

瑤山蛇很多,這天還要用雄黃酒噴洒房子周圍。雄黃酒由米酒、雄黃、大蒜組成。把雄黃碾碎,大蒜瓣拍碎放在碗里用米酒調和而成,噴洒房子周圍,雄黃酒用於驅蛇、蟲等,蛇聞到味後不進房,不在房子周圍挖洞藏身!

划龍舟

端午節划龍舟,中華民族古之傳統,栗木常家端午節劃龍船也由來己久,每逢端午節必有之。當日,村民踴躍參與,將平時東河、西河之渡船作龍舟,置鼓於船上,扁擔當划槳,人人興緻盎然,兩岸男女老少爭相觀看,船上鼓聲、吶喊聲;河邊浪花拍擊聲、加油聲、歡呼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祈福保平安佑豐年!盛時有鄰村相邀,多艘龍船匯聚於東河競技歡慶。然傳至八十年代末,因陸路交通迅速發展,橋樑興建,水運悄然淡出,村中渡船隨之年久失修,不復存焉,端午節划龍舟活動戛然而止。

直至二O一六年,村民提倡議即行動,興安常氏族人慷慨贈與新龍舟,社會各界仁士大力資助,栗木常家村端午節划龍舟傳統活動得以恢復,距今,栗木常家村已成功舉辦第二屆端午龍舟節。

在這個祖祖輩輩傳承的節日里

更多的是傳承一種古老的儀式

從中體味家的味道、親情的味道

和恭城人對美好生活的寄望!

?圖源:百度 恭城520社區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恭城520社區 掌上恭城等

桂林恭城瑤家大院綜合編輯

桂林深處·大美恭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桂林恭城瑤家大院 的精彩文章:

TAG:桂林恭城瑤家大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