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爸爸這樣做,孩子更優秀

爸爸這樣做,孩子更優秀

凱叔講故事

兒童聽故事大全

1400萬父母育兒寶典

我陪你長大,你陪我變老......

祝全天下的父親們,節日快樂!

作者 | 若桃

6月8日,田亮在微博宣布:「(森碟)第一次來參加世界比賽,標槍和跑步得了銅牌。」

當時就一個感覺:哇,不愧為奧運冠軍的女兒。

猶記得《爸爸去哪兒》節目中,奶爸田亮一時適應不了帶娃節奏,面對愛哭鬧的森碟時,常常顯得不知所措。

可節目拍攝了幾個月,父女關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田亮不是做得最好的爸爸,但卻是進步最快的爸爸。

雖然剛開始鬧出過不少糗事,比如小辮子凌亂,秋褲外穿等等,但他願意去改變,去領悟和女兒溝通的正確方法。

回憶這段經歷時,他說:

「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師,他們會在不經意間傳遞他們的喜好,父母要去接收,要去領悟。作為爸爸,我不太善於表達對孩子的肯定,言語中更多是揪出她的問題,甚至批評她。」

最後立誓:「我要改變自己,成為一個好爸爸。」

幾年過去了,「糊塗」老爸完美蛻變,陪著森碟拉小提琴、滑雪、跑步、打網球。

陪伴,成了他的日常告白。

森碟10歲生日,他還發了一條祝女兒生日快樂的微博,字間里跳動著滿滿的父愛。

心理學指出:

有父親的角色參與,孩子智商更高,並且孩子更有同情心、更健康,也更容易成功,就連做功課思想也更集中、不容易與老師產生矛盾。

相對於由母親單方面教育的孩子來說,有父親參與教育的孩子,未來會發展得更好。

社會經驗告訴我:

真正的好爸爸,是不會幫媽媽帶孩子的。

因為在他們眼裡、心裡,家和教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養家和陪孩子是義務,更是責任。

前段時間,一條微博讓人看得很心酸。

博主@鹽都小警察曬齣兒子貼在門上的紙條:

請勿進入(爸,說的就是你)。

他在微博里感嘆說:太久沒回家,就是這個待遇。

網友評論道,「來自寶寶的嫌棄,太讓人心酸了!」

GIF

很多爸爸,由於職業關係,沒辦法陪在孩子身邊。可即便這樣,爸爸也應該和孩子保持愛的連接。

朋友的爸爸是軍人,常年累月不在家的那種。但她和父親的關係,並不像想像的一團糟。

在她生活里,雖然沒有爸爸,但爸爸的身影和愛一直都在。

小的時候爸爸會寄自己的錄音給她,大一點就和她保持著長期穩定的電話溝通,再大一點就換成書信往來。

爸爸對她而言不僅是父親,更是無話不談的知己。

她家裡最少不了的東西就是爸爸的照片,布滿各個角落,舉手投足之間,盡顯父親的風采。

而反觀身邊的很多家庭,爸爸活成了家庭里的一個「身份」,不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完全沒有走進孩子的生活。

就像作家劉墉說的:

許多爸爸在孩子圖畫里,沒有手。

為什麼?

因為在孩子記憶里,

爸爸像一團影子,總是抓不住。

北京市婦聯有一項調查表明:目前家庭負責孩子教育的,母親占70.2%,父親僅占20%

真正的父愛,是需要被感知的。

孩子的世界從來不缺「爸爸」的身份,缺的是「爸爸」的溫度和關愛。

GIF

美國有位叫喬治曼斯爾的海員,在兒子剛出生不久便出海遠航。

等到3年後歸來,他吃驚地看到兒子的舉止古怪、性格孤僻、自卑感很強,看不到一點天真活潑的孩童形象。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做:「缺乏父愛綜合征」

「缺乏父愛綜合征」其實是由於父愛缺失,致使他缺乏父愛而帶來的一種分離性焦慮。

這種分離性焦慮輕度表現為膽小、焦慮等情緒性癥狀,嚴重的表現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出現心悸、頭暈、昏厥等生理性癥狀。

父愛對孩子的影響巨大:

父愛充足的男孩,生活獨立感、學習自信心方面佔優勢。

而那些長期生活在女性群中的兒童,其性格特點和心理狀態很容易出現偏差,比如易擔驚受怕、煩躁不安、精神抑鬱、多愁善感,久而久之,男孩子的性格會變得女性化,缺乏應有的男子氣。

女孩如果缺少父親陪伴,可能會造成性別認知混亂,缺乏性別認同感,嚴重影響以後的生活和婚姻。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從孩子出生就已經開始,不管是在家裡或是在其他陌生的場合,嬰幼兒和兒童都渴望得到父親的愛撫。

心理學家格爾迪說:

男人較女人來講,更具有冒險精神、探索精神、寬容精神、求知精神,這些特點,會淋漓盡致地體現在對孩子的教育上。

GIF

父愛能給予孩子勇氣

前幾天看了一個小視頻,一下子就被視頻里的爸爸暖化了。

有一個名叫「貝拉」的小女孩,要去舞台表演芭蕾舞。剛上台,她突然要甩開老師的手,一個人哭了起來。

GIF

可能是貝拉年紀尚小,害怕站在舞台上。

幸運的是,爸爸抱著小寶寶上場了。

白色褲子,黑色上衣,就像是「小天鵝」堆里混進了一隻「大黑鵝」。

GIF

爸爸右手環抱著小寶寶,左手牽著小貝拉,做著笨拙的芭蕾動作。

貝拉也慢慢從害怕的陰影里走出來,快樂而又自信地跟著爸爸跳。

真應了那句話:爸爸永遠是女兒最堅強的後盾。

父愛能提升孩子智商

英國人類行為學教授Daniel Nettle,分析了17146名1958年3月某一周出生的兒童。

研究者把父親在育兒上的參與度分為四組:單親/無父、父親極少參與、父親參與度高但不及母親、和母親同樣高的參與度。

參與度是根據父親用多少時間參與具體的親子活動(閱讀或者遊戲)來評定。如果父親只是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沒有共同的親子活動,不能被認為有參與度。

研究人員對17146名兒童的成長情況進行分析,發現一個驚人事實:

無論父親本身的社會經濟地位如何,父親育兒參與度高的孩子,在11歲時的智商得分,都會高於參與度低的孩子。

世衛組織最新研究成果也表明:

平均每天能與父親共處2個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漢,女孩長大後更懂得如何與異性交往。

父愛能激發孩子的責任感

目前大多數家庭,父親扮演著「一家之主」的角色。而家庭對外的抗壓能力,與父親的擔負的責任成正比。

上周末,朋友病倒,孩子爸臨時被領導叫去加班。

出門時,囑咐7歲的兒子:照顧好家裡的「女人們」。

GIF

吃了葯的她,迷迷糊糊睡著了。

醒來時,聽見廚房傳來叮叮咚咚的聲音,兒子還一直在囑咐妹妹:「你別動,哥哥來幫你。」

她正準備問兒子發生了什麼,只見兒子端著冒著熱氣的碗,步履蹣跚地走了進來。

兒子對她說:「我答應爸爸了,照顧好你和妹妹是我今天的責任!」

前蘇聯心理學家證實,由於父親的形象是力量的象徵,勇敢、果斷、豪爽、眼界開闊、事業心強,所以孩子受了這些影響,會更加嚴肅、認真、負責地對待生活和事業。

美國衛生部組織編寫的《父親在兒童健康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中,提出「父親功能」包括7個方面:

1.和孩子的母親培養積極的關係

2.花時間陪孩子

3.養育孩子

4.恰當地規訓孩子

5.引導孩子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

6.保護和供養

7.成為孩子的模範

「好爸爸標準」要得到落實,爸爸們的「父教意識」蘇醒就顯得非常重要。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擺脫大男子主義、父權主義,然後同母親一起,義無反顧地承擔起教育重任。

家庭教育不能光憑「良心」,更要有行動和先進理念,認識到「父親角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這是任何金錢都無法取代的。

所以,希望爸爸們可以:

少一些應酬,多一些陪伴;

少一些「商務」談判,多一些交心溝通。

長期的穩定的親子關係,比世俗的成功更重要。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

父親代表人類生存的另一個極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創造的法律、規則和紀律。

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在教育的路上,一個好爸爸勝過100個好老師。

祝:全天下的爸爸們,

節日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凱叔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童書推薦丨帶孩子看世界,有這套書就夠了

TAG:凱叔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