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端午節的詩詞你知道哪些,這裡是否有你熟悉的呢?

關於端午節的詩詞你知道哪些,這裡是否有你熟悉的呢?

本文約3200字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2009年9月,端午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眾多版本,流傳最廣、意義最深遠的莫過於紀念著名愛國詩人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約公元前339年—約公元前278年),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相傳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詩篇,後因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心如刀割,於五月初五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

吃粽子、賽龍舟……成為人們寄託哀思、緬懷屈原的重要方式。而中華優化文化中流傳的有關端午節的優秀詩詞也數不勝數,在此選擇數篇,略作評析,以抒情懷,以饗讀者。

端午日賜衣

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賞析:《端午日賜衣》出自《全唐詩》。這是詩人在757年五月官拜左拾遺時所作。詩人描寫了端午節的風俗,實際上是描寫了自己在做官之後的心情。「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是敘述端午節的風俗,與題目相對應。意思在說,在端午節時期,皇上賜給我了名貴的官衣,在這樣的端午節被恩寵。「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運用了典故,形容衣服的材料非常好。在《吳越春秋》《采葛歌》中,有「弱於羅兮輕霏霏」,謝庄詩:「疊雪翻瓊藻」,都是表現了衣服材料的良好。「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思是說衣領部分好像天生就是潤的,天氣熱的時候穿起來一定很涼爽。「意內稱長短」中「稱」有不拘平仄的意思。「稱長短」是恰好稱意的意思。如「多疊滿山谷」「意內稱長短」是也。洪仲欲讀作平聲,謂長短合意,若經稱量者,如《枚乘傳》所云石稱丈量。這首詩整體語言風趣,運用了典故,表現了自己在端午節終於可以做官的心情,是對皇帝的感恩。

端午日

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賞析:這是作者感嘆人生易老,年華易逝。選取特定的一個時間——端午節來說事,可見那時的端午節是非常熱鬧,很有節日氣氛:掛艾草、懸蒲劍、飲蒲酒,划龍舟...但作者年事已高,不能參與,感到很泄氣。詩的品質不是很好,也難尋一兩句醒目的佳句。

臨江仙

陳與義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牆東。

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賞析:這首詞通過回憶在洛陽的遊樂來抒發作者對國家淪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以對比的手法,明快的筆調,通過對舊遊生活的回憶,抒發了北宋亡國後深沉的感慨。寥寥幾筆,勾畫出來的自我形象相當豐滿。

浣溪沙·端午

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賞析:全詞是篇民俗詩,充滿了濃郁的古老民俗氣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貴的資料。上片預示端午節日,將開展浴蘭活動,氣氛十分濃郁。「透」字用得貼切,將半明半暗的膚體朦朧美襯托出來了。「明朝端午浴芳蘭」,顯得有愉悅的審美性。它不僅體現了朝雲由芳體而及蘭心的純潔高貴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蘭令節俗的淳樸純真美。朝雲浴處,余香猶存。沐芳浴蘭,遍及社會。參與者人山人海,氣氛熱烈,正如詞人詞中所寫:「流香漲膩滿晴川」。這正是古老節日文化發揚光大的表現。下片寫詞人偕朝雲參與具體的端午節俗活動,著重寫了兩項端午節俗健身活動。其一,「綵線輕纏紅玉臂」,「以五彩絲系臂」。它辟邪驅鬼,使朝雲「玉臂」「紅」而長命。與用五色花線纏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義。其二,「小符斜掛綠雲鬟」,以「赤靈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雲「雲鬟」「綠」而身健。與小孩穿老虎腰肚,門上掛蒲劍以辟邪護身有同等意義。詞人著重描寫纏線、掛符活動,且用對偶句式,為的是「佳人相見一千年」,願靈驗得到應證。真是一語中的,畫龍點睛。

競渡曲

劉禹錫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楊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雲委江之湄。

彩旂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

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東注。

賞析:劉禹錫這首《競渡曲》記敘的是沅江一次賽龍舟的活動。在州刺史的主持下,各隊龍舟決一勝負。勝者歡欣,敗者沮喪。賽後女子在水中嬉戲,與岸邊彩旗相映生輝,為節日增添了無限的生趣。

端午

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賞析:端午即農曆五月初五日,為民間「一年三節」之一。相傳此日為我國第一位偉大詩人屈原投江自盡日,後人傷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並划船撈救,遂相沿而成端午節日食粽和龍舟競渡的風俗。作者這首絕句更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儘管後人百般歌頌、祭祀,像屈原沉江這樣的悲劇畢竟發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簡單地洗刷乾淨的。這首詩言近意遠,言簡意深,很有力量。

賀新郎·端午

劉克莊

深院榴花吐。畫簾開、束衣紈扇,午風清暑。兒女紛紛誇結束,新樣釵符艾虎。早已有、遊人觀渡。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靈均標緻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更懷椒醑。誰信騷魂千載後,波底垂涎角黍。又說是、蛟饞龍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年、醉死差無苦。聊一笑,吊千古。

賞析:本詞為端午節弔古之作,詠端午節的風俗人情,提起端午節自然聯想到屈原。詞人托屈原之事,抒自己的怨憤之情。上片寫端午節時當地的事物風光,少年們身穿盛裝,爭渡看龍舟,而詞人卻因年紀大,疏懶於此,這是情懷的不同。開頭寫石榴花開,點明季節。接下寫自己的輕閑自在,實質卻有「閑愁最苦」的意味,要從反面見意。「任陌頭」幾句描繪年輕人爭渡的場面,動態感很強。下片讚頌屈原的品格,對端午節民眾投粽的民俗予以批評,認為是對屈原的愚弄,有舉世皆濁我獨醒之慨。思致超妙而文筆詼諧,已開元曲先聲。「把似」兩句憂憤尤深,設想屈原今日覺醒,真不知作何感想。與其清醒而苦惱,還不如「醉死差無苦」。作者是個熱血男兒,但在當時文恬武嬉,統治者苟且偷安而不思振作的世風中,只能長歌當哭而已。黃蓼園深深理解詞人的意思,他說:「非為靈均雪恥,實為無識者下一針砭。思理超超,意在筆墨之外」(《蓼園詞選》)。此乃深中肯綮之言,可謂先獲我心。

鑒賞古詩詞時,可從作者的人生背景入手,無論是詩抑或是詞均蘊含著詩人的人生,要想明白他們的作品,最好詳細了解他們的人生軌跡及遭遇。就像曹雪芹的「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如果不從他的人生遭遇來看,很難體會到這四句的意境。

可從當時的社會環境看詩詞,由於現在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與詩詞作者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我們也就感覺不到作者在那樣的環境下寫出那樣的東西是需要有多麼闊達的胸懷。就像陶淵明,他是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的詩人,當時社會風氣是貴族抵制寒門,把耕作看作一種很卑微的工作,然而陶淵明確寫出「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樣有意境的詩句。

可從詩詞所表達的意境來看詩詞,詩詞的好壞最主要的不是文筆的好壞,而在於所表達的意境,就像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樣描寫自己流浪時的孤單,多少讓人讀了之後陡升惆悵。

可透過別人的評價來鑒賞詩詞,有時候自己的能力終究是有限的,不能看到詩詞里所蘊含的意境,這時可以翻看別人的鑒賞,通過別人的視角去發現問題。

可翻看詩詞的注釋,有時候詩人的一些用詞我們不太理解,這時可翻看詩詞的注釋,甚至可以通讀下別人的全文翻譯。

文章來源 | 結合網路資料綜合整理。

本期編輯丨孫建輝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北京師範大學

承辦: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

編輯:《中國教師》編輯部

郵發代號:82-113

國內總發行:北京報刊發行局

國內統一刊號:CN 11-4801/Z

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2-2051

▌合作資料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師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