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毛主席前線現場勘察地形時寫的詞,雪藏十年,一朝發表成傳世經典

毛主席前線現場勘察地形時寫的詞,雪藏十年,一朝發表成傳世經典

春哥聊戰史

【春哥註:一部戰爭史,跌宕起伏,充滿了許多傳奇人物和故事,也充滿了戰爭的大場面,大格局,在諸多名帥猛將的指揮下,歷史顯得雄渾激昂,而面對戰爭中犧牲的英烈,我們應該向他們致敬,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今天起,春哥這裡回顧歷史中比較著名的戰事和人物,條分縷析,還原當時的現場,留下一些紀念的筆觸。】

在中學課本里,有一首毛主席的《沁園春雪》的詞,朗朗上口,氣勢磅礴,對古今中外的歷史人物做了精到的點評。大家可能都知道這首詞最初發表是在1945年11月14日重慶《新民報晚刊》,時值重慶談判期間,毛主席在重慶幾個月,遍訪民主黨派,這首詩詞的發表更是轟動山城,被譽為大氣象之作,建國後正式發表於《詩刊》1957年1月號。

那麼,《沁園春雪》這首詩詞真正寫作的時間是在什麼時候呢,應該是在將近十年之前的1936年2月7日,毛主席在什麼情況下寫下這首氣勢磅礴的文字的呢,春哥今天就來聊一聊當時的這個背景。

當時紅軍結束長征,到了陝北,和陝北的劉志丹,以及先期到達的紅25軍徐海東等紅軍主力會師,而會師的勝利熱情過了之後,也會帶來現實的問題,就是當時的區域還是比較小,四周要麼是國民黨重兵攔截,要麼是荒漠戈壁,人煙稀少,自然環境無法生存,所以困境很大。

面對這些困境,毛主席他們並沒有氣餒,而是積極想辦法,召開了瓦窯堡會議、延長會議,這個階段又是一次中華民族危亡關頭,是在中國革命的轉折時刻,是在紅軍擴大發展的重要時刻,召開的一系列極為重要的會議。會議聽取了毛主席分析中國的政治形勢,制定了全黨全軍進入新階段的基本戰略方針,為紅一方面軍規定了戰略任務,指明前進方向。從此,中國革命開始由國內革命戰爭向抗日民族革命戰爭轉變。

在這次會議上,毛主席提出的「打過黃河去,進行東征山西」的重大戰略部署在會議上得到通過,因此接下來毛主席和彭老總他們就要具體落實這一戰略。

當時,在黃河東岸,統治山西二十四年的閻錫山自紅軍直羅鎮戰役勝利一直處於緊張之中,生怕紅軍會乘勝東進,威脅其封建統治。為阻止紅軍東進,他以四個旅一個團連同沿黃河沿岸各縣的十二個「防共保衛團」,統歸晉綏軍前敵總指揮、第34軍軍長楊愛源指揮,布防在黃河東岸黑峪口至禹門口之間三百多公里的地段上,控制渡口,並構築大量碉堡,部署各種火器,設置多層工事,力圖憑藉黃河天塹阻止紅軍東進。

能否越過黃河天塹,突破閻錫山的黃河防線,是東征作戰成敗的關鍵。延長會議後,根據彭德懷、毛澤東的電令,林彪、徐海東分別帶先頭師師長和先頭團團長到河岸現地偵察,較詳細地掌握了渡河點附近及突破點的敵情、地形等情況。毛主席也親自到黃河沿岸偵察渡河點情況,就像他長征時一樣,也是親自勘察,選定於都河撤離瑞金最為穩妥,他這種實事求是,調查研究的作風影響了許多人。

在清澗縣的袁家溝,毛主席深入調查了黃河沿岸的情況,並親自到黃河岸邊的鋪子窪觀察對岸敵情。他曾經設想利用黃河結冰期指揮部隊從冰上過河,但調查後發現這一年開春早,部分河冰已經開始解凍。考慮到部隊東征後與西岸的交通聯絡和準備必要時回渡,他決定改變渡河點,選擇河面較窄、地形較隱蔽的延水關至福祿坪地段上實施槽渡。

1936年2月7日,一場大雪過後,黃河兩岸,雪白一片。

這天,毛主席再次來到黃河岸邊調研,作為一個詩人,在面對如此壯麗的北國風光,怎能錯過這樣的意境呢,加上各項會議順利召開,不同意見在會議上交流充分,最後得到統一,毛主席的正確主張得到大家的認可。這種種因素,引得他詩興大發,揮筆寫下了千古絕唱——《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這樣的文字豪邁,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直抒胸臆,革命領袖豪情壯志躍然紙上。

毛主席就是吟誦著「欲與天公試比高」的詩句,指揮紅一方面軍踏上了東征的征程,展開了鞏固與擴大陝甘蘇區的征戰,這個背景才是符合當時的氣魄,而不是簡單坐在書齋里,尋章摘句所能比擬的。十年之後,在重慶發表正當其時,詩詞中的所有氣象都印證了毛主席十年前的判斷,還看今朝。

原創碼字不易,若覺得有收穫,轉發給更多人了解歷史!打賞自由,都是鼓勵,謝謝您!!若您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歡迎留言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千古決戰!7000精銳死守此城,擋12萬叛軍10個月,逆轉安史之亂!
朱元璋除掉開國功臣,唯獨留下此人不殺,他是誰?究竟有何緣由?

TAG:春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