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嚴建議諸葛亮稱王,為何遭到斷然拒絕,這則成語故事道明真相

李嚴建議諸葛亮稱王,為何遭到斷然拒絕,這則成語故事道明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李嚴傳》注引《諸葛亮集》,時間是在蜀漢建興四年(公元226年),主人公為諸葛亮。原文如下:

李嚴建議諸葛亮稱王,為何遭到斷然拒絕,這則成語故事道明真相

(李嚴)勸亮宜受九錫,進爵稱王。亮答書曰:「吾與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復相解!足下方誨以光國,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東方下士,誤用於先帝,位極人臣,祿賜百億,今討賊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寵齊、晉,坐自貴大,非其義也。若滅魏斬叡,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

李嚴建議諸葛亮稱王,為何遭到斷然拒絕,這則成語故事道明真相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李嚴勸諸葛亮接受九錫,進爵稱王。諸葛亮寫了一封信給李嚴說:「我與您相交已經很久了,難道你對我還不夠了解嗎?你正以振興國家來教誨我,以不要拘泥常規來告誡我,因為我也不能再沉默了。

李嚴建議諸葛亮稱王,為何遭到斷然拒絕,這則成語故事道明真相

我本來是東方的一個普通讀書人,被先帝誤用,成了地位最高的臣子,俸祿和賞賜成千上萬。如今討伐曹賊未見成效,知遇之恩尚未報答,您卻要我獲得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榮耀,自責自大,這不符合道義。如果滅掉了曹魏,殺死了曹睿,皇上能回到故都。到那時我與各位一起獲得晉陞,即使是十錫都可以接受,何況是九錫呢!」

李嚴建議諸葛亮稱王,為何遭到斷然拒絕,這則成語故事道明真相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諸葛亮在信中所提到的「位極人臣」,意為官位達到最高一級的臣子。這也是由諸葛亮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李嚴建議諸葛亮稱王,為何遭到斷然拒絕,這則成語故事道明真相

劉備白帝城託孤時,除了將蜀漢的軍政大權交給諸葛亮之外,其實還有一項特別的安排。據《三國志·李嚴傳》記載:「章武二年,先主征嚴詣永安宮,拜尚書令。三年,先主疾病,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這也就意味著兩人都是劉備的託孤重臣,李嚴位居諸葛亮之下,是諸葛亮的副手,職務為尚書令,與這兩個共同執掌蜀漢大權。

李嚴建議諸葛亮稱王,為何遭到斷然拒絕,這則成語故事道明真相

但當劉備病逝後,諸葛亮卻做出了一個特別安排:「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將李嚴調到遠離成都這一蜀漢政治中心,留在蜀漢東部邊境的永安地區,由此可見諸葛亮對李嚴的防備之心。至此,蜀漢大權盡歸諸葛亮掌握,李嚴成了一個局外人。

李嚴建議諸葛亮稱王,為何遭到斷然拒絕,這則成語故事道明真相

此時,不甘心大權就此被諸葛亮奪走的李嚴想出了一個主意,勸諸葛亮進爵稱王。這一招看似奉承,實際上居心險惡。一旦諸葛亮接受李嚴的這個主意,就等同於當年「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幸好諸葛亮沒上當,回信駁斥李嚴,李嚴的圖謀才宣告破產。

參考書籍:《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三國謀士系列之六五:荀彧為何選擇了自殺,這麼做有何寓意
有人曾提出建議,能讓劉表成為中原霸主,劉表的回應卻出人意料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