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野雞大學」何以層出不窮

「野雞大學」何以層出不窮

日前,有媒體發現「河北經貿大學」與「武漢經貿大學」兩個網站高度雷同,而在教育部公布的2914所全國高等學校名單內,檢索不到「武漢經貿大學」這一院校。河北網信辦經過調查,及時關停了該「克隆」網站,並表示將聯合公安、教育等部門對涉事網站及相關人員開展進一步調查。

「野雞大學」網站不能一關了之

靠蹭熱點傍名牌的山寨貨在我們的生活中不乏其眾,山寨商品侵害的是身體,而教育中的山寨學校則是毀人不倦。「野雞大學」又被稱為「學歷工廠」「虛假大學」「學店」,其辦學以營利為目的,通常採用與知名大學院校容易混淆的名稱,以各種手段鑽相關國家法律漏洞,濫發文憑。而這次的李鬼大學還確實鬼,陷入輿論漩渦的「山寨官網」曾經歸屬於民辦武漢經貿大學,但這所學校實際上並非一所高校,而是一個民辦教育機構。在湖北省民政廳官網上,民辦武漢經貿大學屬於「民辦非企業單位」,受民政部門和教育部門管理,系高等教育自學助學輔導類機構,不是大學。而該校「校長」自稱也是受害者,這個「官網」的域名是他們曾經使用過的,後因未續費被停用,他不知道到底是誰還在運營這個網站。

這樣一個名字貌似正規大學的機構,為何能審批出來?武漢經貿大學雖然已經停止辦學,但學校並未註銷。這樣一個李鬼名字已經是混淆視聽,再來個復刻版官網,更讓求學心切的莘莘學子真假分不清楚。

每年招生季,都會有大量的山寨大學被公之於眾,但其生命力之頑強,是野火燒不盡,隔年吹又生。如何借家長和學子一雙慧眼,把這紛擾看得清清楚楚?首先要靠教育主管部門,無論是做好考生報考信息引導,還是加強對透明招生的監管,都是教育部門的責任和義務。但這也絕不是一家能管得了的事。之前有媒體就報道過,一些地方教育部門表示,虛假大學本質上屬於電信詐騙,教育部門只能配合,難以管理;而公安部門則表示,如果沒有報案,難以查處;由於假大學網站伺服器多在境外,國內網監部門往往難以對其監管。而在這次打假事件中,被侵權的河北經貿大學就遭遇程序上的維權難,由於「山寨官網」上沒有留下任何有效的聯繫方式,所以找不到該學校的負責人,也無法向警方報案。

網路時代,大家都喜歡從網上搜索尋找實用信息。而不少學子遇到虛假大學,都是通過自行網路搜索。虛假大學的網站往往還會通過註冊、修改百度百科等方式,讓學生以為它是正規的。事關孩子的前途命運,不僅家長們要擦亮眼睛,相關主管部門和執法部門更要煉就一雙火眼金睛,讓假網站無處可逃。各地公安、教育、工商等部門應當聯合執法,加大對虛假大學以及制售虛假學歷文憑的打擊力度,提高制假售假者的犯罪成本。同時,加強相關國家和地區在互聯網域名、虛擬主機、IP地址等方面的監管合作,嚴厲打擊各類虛假教育類網站,讓李鬼無處藏身。

(作者陳進紅,原載《錢江晚報》,有刪節)

徹底整治「野雞大學」刻不容緩

近年來,「野雞大學」打著正規高校的幌子到處招搖撞騙的現象層出不窮。某些「野雞大學」竟然抄襲正規高校網站,盜用他校網站首頁圖,為自己臉上「貼金」。這是明目張胆的弄虛作假行為,不僅干擾了正常的高校招生秩序,也影響了正規高校的良好聲譽,損害了社會公信力。對此,我們必須從重、從快給予嚴厲打擊,不能讓這些打著「李鬼」名號的辦學機構繼續混淆視聽,給正規高校的招生工作添亂。

像這類「野雞大學」之所以野火燒不盡,一方面是因為缺少有效的監管措施。「野雞大學」常以制假造假為特色,導致很多學子花費了大量的金錢、時間和精力,最終卻獲得了官方不認可的假文憑。這些名不符實的大學應當被列入教育「黑名單」,但由於有關部門對「野雞大學」查處的力度偏軟,常有隔靴搔癢之感,從而讓眾多「野雞大學」有機可乘、為所欲為。

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個別家長和考生的求學心切、辨析「野雞大學」的能力不足,再加上一些考生所在的學校在報考各類高校信息的正確引導上,不夠及時到位,讓個別考生在報考的過程中迷失了方向,走進了「野雞大學」的「圈套」。

徹底整治「野雞大學」勢在必行、刻不容緩,需在三個方面著力:首先,要加大教育宣傳力度。教育主管部門應及時對外公開發布招生預警信息,要對考生、家長和社會人士加大教育宣傳,使其提高自我防範意識,擇校時要以當年教育部公布的具有高招資格的高校名單為準,從而避免上當受騙。其次,要建立部門聯動機制。教育部門及各級網監部門、各大網站域名註冊供應商、相關高校、各級用人單位人事主管部門、公檢法等社會各界必須積極行動、聯合出手,從各個環節重點防範和強力打擊,進一步擠壓「野雞大學」的市場環境和生存空間。最後,要強化整頓治理方案。要認真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整頓治理方案,對發現的「野雞大學」嚴肅問責、堅決取締,絕不能讓其捲土重來,以維護好廣大考生的權益。

(作者陳樹彬,原載蒲公英評論,有刪節)

不給「野雞大學」 容身之地

儘管教育部曾經公布過國內的「野雞大學」名單,以防大家上當,但這些「野雞大學」卻總能「春風吹又生」。他們的手段也總是層出不窮,或者換個名字,或者對外宣布與名校「聯合辦學」,如今又使出了高度「克隆」的招數來欺騙大眾,總之是防不勝防。而在每年高考過後,總會有一些學生因信息獲取不夠暢通有效、分辨力不強被「野雞大學」所騙,繳納不菲的學費後,卻拿不到畢業證,沒有學籍,且申冤無門。一方面,「野雞大學」的存在破壞了高考秩序;另一方面,還存在「非法收集考生信息」,實施詐騙,或者「販賣文憑」等違法犯罪行為。所以,「野雞大學」損害的不僅僅是考生的利益,對整個社會的危害也是不小的。

對於「野雞大學」使用「克隆」正規高校來行騙的行為,我國的《網路安全法》中有明確的法律規範,「任何個人和組織應當對其使用網路的行為負責……不得利用網路發布涉及實施詐騙……以及其他違法犯罪的信息。」「武漢經貿大學」高度「克隆」正規高校亮相網路,顯然屬於欺騙性質,尤其是新聞中披露,其「證書查詢」欄目十分可疑,有網友懷疑此欄目為該學校假學歷證書的查詢提供偽造的驗證渠道。從這一系列的操作來看,這個「野雞大學」明顯已經觸犯法律,理應實施懲罰。

除此之外,在工信部ICP信息備案管理系統內也查詢不到「武漢經貿大學」及其域名的備案情況,這也意味著它還存在著「未備案接入」的行為,從這一點,這個高度「克隆」的網站也應被嚴肅查處,應被徹底清除。舉一反三,教育部門更要迅速採取有效措施,堅決清理和嚴懲「野雞大學」,不讓他們再有坑害考生之機,以維護公正的秩序和環境。

(作者張英,原載《三湘都市報》,有刪節)

《中國教育報》2018年06月18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工業邊角料玩出新花樣
讓詩意的靈動彈撥孩子的心弦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