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開放車牌自由交易?或許是解決北京汽車總量控制的更好辦法

開放車牌自由交易?或許是解決北京汽車總量控制的更好辦法

截止2018年4月底北京汽車保有量達596.8萬輛

上周五,北京市政府又宣布了一項治理擁堵的新政策。這次是完全針對外地車輛的限制舉措,自2019年11月1日起,外地車的限行範圍將擴大至六環,而且一年之內最多辦理12次進京證,每次最長7天。北京市對於外地汽車的限制更加嚴格,也從側面反映出北京城市擁堵現象越來越嚴重。


最嚴限外新規或造成不利的間接影響

再次對外地汽車祭出嚴格限制的大旗,原因還是相關部門認為北京市區的汽車增長過快、數量過多。北京市之前有計劃在2017年年底將汽車保有量控制在600萬輛以內。而最新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4月底北京汽車保有量達596.8萬輛。這表明通過嚴把車牌審批發放關,北京市此前的宏觀調控目標基本實現。

可是相關部門忽略了外地進京車輛的影響,據報道目前每天進京行駛的車輛高達70萬輛,幾乎接近於按每天尾號限行的京牌私家汽車數量。在相關部門看來,大量外地車輛湧入北京,讓現有每周限行一天帶來的功效折去大半。因此,他們認為有必要把調控矛頭對準外地車輛,於是就出現了上周五的一幕。

盡量減少外地車進京的影響,北京市這項新政策的初衷顯然是可以理解的。經濟學理論認為,人們在決策過程會對激勵政策做出反應,以實現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一項政策往往在產生直接影響的同時,還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間接影響,甚至與初衷反向而行。

比如2008年,北京市推出尾號限行政策之後,就出現過一波現有車主的購車熱潮。他們買第二輛的目的不是出於功能多樣化的考慮,而是為了達到在限行日也有車開的目的。限行政策的本義是為了減少汽車行駛量,結果卻激勵了一部分居民多買車,與尾號限行政策的出發點正好相反。

這次加大對外地汽車進京的限制,也有可能出現類似的激勵情況。外地進京車輛車主按事由可以分為兩類:1、因公出差或私事到京的人;2、長住北京或在北京工作的人。前者的比例較少,停留時間通常也不長;更多的是後者,他們因為種種原因無法獲得京籍車牌,只好曲線救國購買外地車輛,通過辦理進京證的方式獲得行駛權。

一年12次、每次7天的限制,對於原本進京次數不多的外地車主來說起不到什麼作用,而對於一些進京需求較旺盛且能力較強的人來說,也是可以通過其他辦法來解決。很簡單,視自己的需求再買相應數量的外地車就可以了,在國產汽車日益降價的情況下這樣的成本並不高。比如說再買3輛代步性質的外地車,就基本可實現一整年在北京的行駛需求。

如此一來,史上最嚴限制外地車的政策,不但可能沒能減少外地進京車輛的數量,反而可能導致六環外和北京周邊的交通壓力增加,變得更加擁堵。


搖號門檻低的弊端:棄號者甚眾浪費資源

北京汽車牌照搖號中籤比例之低,可以說是全國之最。可是,說起來你可能不信,還有不少人在中籤之後棄號。

我們先來對比兩組數據:據新聞報道數據可推算出,2010年底北京汽車保有量為480.9萬輛。而前面說過,截止2018年4月的最新數據是596.8萬輛。與2010年相比,北京汽車保有量增加了115.9萬輛。2011年-2013年,北京市小客車指標額度均為24萬,2014-2017年總額60萬,合計132萬。七年間總共發放了132萬個車牌指標資格,卻只增加了115.9萬輛汽車,二者有16.1萬的出入。

2018年以前指標的有效期為6個月,每兩個月搖一次號,可能還有部分獲得指標的准車主尚未來得及買車,我們將他們暫時排除在外。姑且假定截止2018年4月,尚有5萬個指標正處於打算買車的狀態(相當於2017年小客車指標的三分之一),那麼兩者之路仍有11萬輛的差距。

出現兩個數字產生出入的原因,有這些可能:1、前幾年黃標車專項治理中,一部分被強制註銷;2、部分藍標車因為檢驗不達標而被強制註銷;3、車主因為離京、沒有用車需求等原因而主動註銷;4、有人中籤但卻沒有在期限內買車。

北京市之前對黃標車採取以引導淘汰換新為主的政策,多數是換環保達標車的做法,只是對三年未參檢和到期報廢年限的車進行強制註銷。雖然沒能搜索到強制註銷的相關數據,但在限購政策出台之後車主應該會比較珍惜牌照,而盡量選擇在註銷條件之前完成換車。

同理,其中第2、第3兩條發生的可能也不高。因為在現有情況下,已購車的車主視北京車牌為寶貴資源,極少放棄。即便是近年離京的外地車主,他們多數將車牌出租或免費借給朋友使用,以達到保留車牌的目標。因此,最有可能的還是第4種情況,一部分中籤者在期限截止之前沒有去購買新車,導致指標作廢。即便11萬中只有一半的比例源於第4種情況,也意味著高達4.17%的中籤者最終放棄了令旁人羨慕的指標。

其中新能源指標的棄號率可能更高一些,有新聞報道為證。如北京市《關於2017年第5期小客車指標申請審核結果和配置工作有關事項的通告》顯示,2017年2月26日中籤過期未用個人示範應用新能源小客車配置指標7533個,該期共配置新能源指標40328個,棄號率達到了18.7%。

造成這些人棄號的原因分析:

由於限購採取免費搖號機制,零成本的低門檻,導致不少符合搖號資格但原本沒有購車意願的人,也紛紛抱著提前搶位占坑的想法參加報名。由於搖號的中籤概率較低,他們本來就對中籤沒抱什麼希望,因此多數人並沒有做好近期購車的準備計劃。當中籤結果喜從天降時,其中一些人因為資金籌備、養護成本、停車不便等諸多原因而最終放棄了資格。而新能源汽車價格普遍要高出普通汽車很多,本未做好準備的搖號者在6個月內籌集到足夠資金的難度更大,這也是新能源汽車指標棄號者更多的原因。

也就是說,用車需求並不強烈的居民的加入,只是起到了進一步拉低中籤率的作用;眾多棄號行為更是浪費了其他需求更迫切居民的中籤機會,導致車牌配置的效率進一步降低。


市場化政策:開放車牌自由交易好處良多

面對著車牌配置效率不佳的現狀,有沒有既能保持總體調控又實現效率提升的更好方法呢?有,當然有。我建議採用更加市場化的調控政策,讓市場看不見的手來配置現有資源。做法也比較簡單,在現有搖號資格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只需開放京牌自由交易、實行上海式的車牌有償拍賣制度即可。

現有的車牌搖號制度,相當於對城市道路等公共資源實施的專項許可證制度。而開放京牌自由交易,意味著許可證可以自由買賣,轉變為典型的可交易許可證政策,而這恰恰是經濟學家所推崇的矯正負外部性最佳方法之一。實施車牌有償拍賣制度則是前者的重要支持和補充,旨在完善市場。實施市場化的政策可謂好處良多,其優勢在於:

1、可以有效地激活現有車牌閑置資源

車牌自由交易,為車牌持有人創造了權益不受損的退出機制。稀缺的有用資源天然具有交換價值,以往不允許轉讓車牌指標使得車牌的市場價值無法體現。加上出於對放棄車牌之後再次獲得極難的擔心,車牌持有人往往寧可閑置也不願意退出。這樣就造成了資源浪費,這邊閑置另一邊很多人卻無牌可用。

而一旦可以自由交換(即便是在現有資質人群之間交易),車牌持有人在沒有需求或急用錢時可選擇賣出車牌套現,而在有需求時再從市場上重新購入。目前北京現有個人車牌約500萬個,即便只有10%的車牌進入流通,加上每年新增的10萬指標,總數也將達到60萬之多,以去年北京48萬輛的新車銷售來看不但夠用還能帶動新車銷售增長。

2、車牌交易將成為調控總量下的完全競爭市場

開放之後會不會出現炒作車牌的情況?這可能是很多人反對車牌自由交易的理由。不可否認,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特別是在初期,但不會出現能夠影響市場的壟斷勢力。原因在於:a、現有的政策條件下,大量炒車牌的成本極高。一人只能擁有一輛車,對於外地人的資格要求很嚴,車險、保修、停車費等養護費用不菲,大量囤炒車牌的成本非常高。b、個人私下賣斷給中間商的基礎不復存在。之前很多人願意把牌照委託給黃牛,主要是出於無法公開轉讓而私下交易成本高的考慮,但車牌自由交易之後這個前提條件就不復存在。

車牌的市場供應將以個人為主,而買方同樣是個人,他們和賣方作為個體都是市場價格的接受者。基本可以認為,開放之後,北京車牌交易將成為接近於完全競爭的市場,看不見的手將調節供給和需求。由於資源有了價格因素,其配置將更加高效合理,需求迫切的用戶將通過較高價格優先從市場獲得車牌,而需求不強烈的用戶則離開市場選擇更符合自身的快車、公交等出行方式。

即便出現些許波動行情,在價格機制的作用下,看不見的手也將自動調節供給和需求達到平衡。同時,由於政府實行了總量控制,無論車牌價格如何漲跌,車牌供給都不可能達到總量控制的上線。最終,供給和需求曲線將如上圖所示,在政府調控線的左側達到均衡點。而這正是政府所希望看到的結果。事實上,如果政府認為市場流通的牌照過多,還可以通過減少新牌照數量或購買回收舊牌照等方式來達到其目的,仍然擁有著整體調控的主動權。

3、有利於消除市場不安全因素,保障各方合法權益

目前限制車牌指標自由轉讓的政策,其本意是想車主沒有用車意願時能減少車牌總量。但事實上,這種願望難以實現。如上段所述,即便沒有用車需求,車主也不願意放棄。而限制車牌指標轉讓的規定,也同樣無法阻止車牌擁有者與需求者之間進行私下交易。甚至大批的車牌通過中介商進入到黑市交易,由於牌照登記人和實際所有人不相符合,反而讓市場增加了不安全因素。而車牌自由交易之後,這些行為就不會再發生,從而有利消除不安全因素,保障各方的合法權益。

4、有利於降低市場需求,減少汽車增長帶來的壓力

上海執行與北京類似的限購搖號政策,不同的是北京搖號後免費分配而上海需要付費。上海與北京在人口數量與結構、收入水平上比較接近,但參與車牌拍賣的人數往往只有25萬人左右,遠遠低於北京的280萬人。這顯然不能完全用消費習慣、公共交通資源等特來解釋,最大的原因應該是:上海每張車牌拍賣費在8-9萬元之間,遠高於北京的零成本。根據需求原理,較高的價格使得上海居民購買車牌的需求量大幅下降,而北京的零價格則將推動需求到最大值。

在北京轉為有償拍賣號牌之後,將和市場價格接軌,避免出現市場投機行為。更重要的是,通過提高門檻的方式把一些需求並不迫切的人篩選在外,從而降低購買汽車的市場需求。如上圖所示,原需求曲線是牌照獲取成本為零的情況,當車牌需要付費後推動消費者購買汽車的整體價格上漲,導致需求曲線向左移動。此時汽車的供給並不發生變化,於是均衡點也向左下移動,需求數量則從Q1降至Q2,兩者的差值便是成功降低的市場需求。同時,上圖也表明,屆時北京市場的汽車價格將有望小幅下降,以刺激銷售。


市場既要講究公正也要追求效率

如果車牌自由交易實現了的話,北京的車牌市場價值會是多少?目前北京市場上租用車牌的價格是1-1.5萬元/年,以投資回報率10%計算,則北京車牌的價值在10萬-15萬元之間。由於交易自由之後,將會有更多的供給釋放出來,實際的成交價格應該在此基礎上略有下調,我預測可能在9-14萬元之間。

至於有人擔心的風險問題。車牌自由交易之後,購車人在原來的車款、交易稅費基礎上,還要支付車牌費用,其支付的總成本確實提高了不少,特別是購買中低檔汽車的人壓力會更大一些。但增加購車總成本並不代表提高了購車風險,因為北京對車牌總量的控制,購入的車牌保值能力較強。由於車牌可自由交易,還在一定程度降低了其風險性,原因參考前面促進車牌資源配置段節中的理由。

現行的搖號制度在形式上非常公平,不分職業不論貧富,均一視同仁參與搖號。在系統隨機抽取下,大家的概率都一樣,只是由隨機的運氣來決定誰能獲得中籤。但一個社會既要公正,也要講究效率。免費搖號分配的制度註定只能做到形式上的公平,而無法實現資源配置的效率。

而實施車牌自由交易之後,車牌的總量控制並沒有變化,只是資源配置上更加有效率:一部分使用率不高的車牌將從現持有者手中釋放出來,以有償方式轉移到使用需求較強烈的排隊搖號者手中,包括一部分現在開外地車的符合搖號資格的人;而大部分需求不太強烈的居民則主動退出了搖號和購車行列,把機會讓給了更有需要的人們;由於市場看不見的手有效配置著現有車牌資源,使得城市車輛總量得到控制,生活在這個城市的全體居民將獲得更暢通的出行環境。

整體而言,在現有條件下,車牌自由交易的市場機制,雖然無法徹底改善交通擁堵現狀,但卻讓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和有效率,使得社會整體福利變得更好一些。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華誼瘋狂套現,股份幾乎全質押
世界盃來了,真球迷最佳看球方式了解一下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