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拼多多最近有點委屈

拼多多最近有點委屈

作者丨劉廣 來源丨藍媒匯

拼多多最近有點委屈。

本來是一場維護消費者權益,而進行的對存在售假、虛假宣傳等問題商家的整治處罰行為,卻因為部分商家前往拼多多公司總部「維權」,捲入是非。

商家質疑「苛政」,認為拼多多「靠罰款商家牟利」,甚至還跟工作人員發起了肢體衝突,枝節橫生,也讓拼多多一時非議纏身。

拼多多打假勢在必行

不過對於拼多多來說,打假打出了事情,也別抱怨。

一來,打假直接觸動了問題商家的核心利益,難免會引起糾紛。也就是說,既然決心打假,就要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

二來,得益於深耕三四線城市的流量紅利,拼多多以攪局者的姿態在由阿里、京東把持下的電商行業異軍突起,成立不到3年便聚攏了3億用戶,在2017年GMV(商品交易總額)超過千億人民幣。

平台已經做大,生態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一個事實是,拼多多破局的主要邏輯便在於面對中低檔消費能力用戶的消費升級,這也是拼多多對外講的故事。雖然低價、便宜,但核心仍然是不能有假貨。

且從外部而言,競爭端常有對手拿拼多多便宜沒好貨的說辭大作文章,業內也不乏對拼多多模式的誤解。

無論從平台自身持續發展考慮,還是說服市場,拼多多都需要在保證貨品質量上做出更大努力。沒有貨品質量,再便宜都無濟於事。更何況,拼多多未必不想收割五環內人群,要知道追求高性價比的人群,不分五環內外。

換句話說,打假對於拼多多來說,勢在必行。

事實上拼多多在創業第一天便設立了專門的打假部門,並在2016年3月正式升級為平台治理部。拼多多的創始人黃崢也加入其中,拿出1/3的精力花在打假上。

根據今年2月1日,拼多多發布《2017拼多多消費者權益保護年報》顯示,過去一年拼多多主動下架1070萬件疑似侵權商品,全年攔截4000萬條侵權鏈接,將95%售假商家拒之門外。同時,還設立1.5億消費者保障基金,幫消費者處理售後糾紛並維權索賠。

付出的代價也很重。像此次14名問題商家前往拼多多公司總部「維權」就曾發生多例。售假商家沖入公司,惡狠狠地掐著員工脖子,要求解凍店鋪並收回賠付金;部分售假商家還半夜三更到公司樓下,尾隨、恐嚇下班員工;甚至某員工回到杭州家中後,發現門口被售假商家潑滿了油漆......

這是拼多多在打假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陣痛。

黃崢曾就打假表示,正確的事必須堅持,面對售假商戶施加的巨大壓力,「如果在一剎那退縮了,一切都會功虧一簣」。

是的,打假毫無疑問是一件正確的事情。

處罰輕重不是核心問題,打假才是

以此次「維權」的14名問題商家來說,7家存在售假情況,6家存在商品描述不符情況,1家存在虛假髮貨情況。根據拼多多官方聲明,相關事實已經平台初審、複核程序核查,證據確實。

問題商家對外也沒有否認,他們異議的點在於平台處罰過重。

按照拼多多商家管理後台的「規則中心」,主要針對假貨、商品描述不符合、虛假髮貨等對商家制定了較為嚴苛的規則。一旦商家觸犯其中之一,就可能會被拼多多凍結資金,並罰款。

拼多多官方曾解釋過為何要制定這麼嚴苛的規則。

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坦言,如果早十年,拼多多整個平台治理的邏輯一定是「差的慢慢淘汰,或者低成本淘汰」,可惜沒有這樣的時間窗口留給拼多多,「我們只能用一個相對比較激烈的方式讓好的更快上去,讓差的更快淘汰,你既然傷害了消費者,你就應該去賠付和補償給消費者。」

另外「靠罰款商家牟利」一說站不住腳。在拼多多的規則體系中,這不是罰款,而是賠付,後者收錢的主體是消費者。商家賠付的每一分錢都落到了消費者的口袋裡,拼多多沒有拿一分錢。

問題也就出在這點。

很長時間以來,業內對於電商打假會隨著不同的情形,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雖說看上去比較奇怪,但確實普遍。

人們的內心是迫切期望電商平台拿出真正的決心、規則來懲治不法商家,從而杜絕假貨的存在。平台上假貨橫行的話,要麼指責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任不管,要麼質疑打假不力。但真到平台拿出嚴厲的規則之後,轉而又同情這些被處罰的商家起來。

拼多多就陷入這一輿論困境,尤其是最近的商家鬧事風波,不少輿論同情售假商家遭遇損失。但拋開諸多干擾因素,這一事件並不複雜,就是是否應該打假。在這一基本問題上,本不應有第二種意見。

電商打假當用重典

但值得注意的是,很長時間以來,電商平台假貨橫行,損害了用戶利益,也破壞了電商的整體生態。

造成這一癥結,很大程度上在於違法成本太低。

馬雲就曾指出,絕大部分制假售假者幾乎不承擔法律責任,違法成本極低而獲利極豐,並呼籲「像治理酒駕那樣治理假貨」。

在2018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朱征夫認為現在制假售假「成本太低」。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科技委主任張全也表示,法律目前對制假售假的處罰力度還不夠,制假售假付出的成本和代價很低,帶來的威懾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制假售假者敢一而再再而三的以身試法,假貨打而不絕。

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等8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加強對電子商務領域失信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指出,我國將加大對電商失信主體的懲戒力度,各地方可根據需要,制定地方電子商務失信主體認定標準,將認定後的電子商務領域黑名單納入聯合懲戒。而制假售假、侵犯知識產權、刷單炒信等失信電商主體被列入認定的電子商務領域黑名單等,旨在提高違法成本,嚴打電商失信行為。

打假要靠重典。顯然無論從業界,再到監管層面,都已經成為共識。

拼多多對於問題商家的所謂「苛政」,也正是基於這一背景。雖說有一些對商家表示同情的輿論聲音。但要知道,每一個售賣假貨的商家背後,都存在一大批利益受損的消費者。同樣,對每一個售賣假貨商家的容忍,也是對電商平台其他合法經營者的傷害,是對公平競爭環境的傷害。

更何況,網購現在已經是新四大發明,成為國家新一張名片,總不能再讓假貨破壞了從業者多年的努力。

往期經典回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記者站 的精彩文章:

TAG:記者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