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厲新建等:旅遊特色小鎮的內生髮展與路徑

厲新建等:旅遊特色小鎮的內生髮展與路徑

旅遊特色小鎮的內生髮展與路徑

厲新建1,傅林峰1,時姍姍1,宋昌耀2

(1.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管理學院,北京100024;

2.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北京100871)

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8.06.004

特色小鎮是中國城鎮化發展到特定階段的特殊產物,是國家推動新型城鎮化和城鄉協同發展的新探索。特色小鎮建設關係到新時代新農村建設、城市經濟轉型發展等諸多方面,其中,旅遊特色小鎮由於自身鮮明的產業特色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人們物質生活不斷得到滿足之後,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新時代,旅遊已經日益成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指標」,每一個富起來、閑下來的人們都將有一個自己的「旅遊夢」。加之旅遊業在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勝扶貧攻堅、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打造全面開放格局中的突出作用,旅遊特色小鎮作為旅遊發展的新形態,其興衰優劣往往牽動著很多地區的發展神經。因此,在全域旅遊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歷史潮流中,如何推動旅遊特色小鎮又好又快發展的問題廣受關注。一個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旅遊特色小鎮應注重其自我內生髮展能力的培養,既要有華麗的「外表」,更要注重「精氣神」的修鍊,從文化、經濟、社會效益以及建設、運營、利益協同等多方面著手,迸發出由內而外的蓬勃生命力。

一、文化是旅遊特色小鎮的內生動力

文化是旅遊特色小鎮發展的精神的力量。旅遊特色小鎮若想牢牢地抓住遊客,走高質量的優質旅遊發展之路,就需要更加關注對文化尤其是當地傳統文化的了解、理解,只有這樣才能破解旅遊特色小鎮發展中的文化難題,挖掘好利用好文化要素,牢牢地打下內生髮展的紮實根基。

特色小鎮,主要的特色就是在於產業的特色和文化的特色。如果特色小鎮是特色旅遊小鎮,那就更加需要關注文化的力量。無論是延續的文化傳統還是活躍的文化創新,沒有文化的小鎮,都是沒有生命力、沒有持續力的小鎮。「文化是旅遊的靈魂」同樣適用於旅遊特色小鎮。不過,這裡的文化指的不僅僅是文物、遺址,不僅僅指詩詞歌賦、歷史掌故,也指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的內在遵循,以及天地人的關係認知上的延續。同時,旅遊特色小鎮的發展為傳統文化的弘揚提供了很好的載體和渠道。文化只有在有文化的後輩那裡才能閃閃發光,文化只有在不斷溫習、參見、內省、發揚中才能延續它的光輝,特色小鎮尤其是旅遊特色小鎮的建設給人們重新發現、關注、領會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同時,旅遊特色小鎮的發展也為文化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空間。畢竟旅遊的發展不僅僅在於挖掘、利用、傳承歷史上已經形成的文化,也是體現當今這個時代文化創造力的重要形式,我們不斷在優秀的傳統文化的「肩膀」上,看得更遠、走得更遠。畢竟,當代的歷史地位不能簡單地在複製中被定義,更應該在創新中被凸顯。

二、旅遊特色小鎮面臨的主要問題

儘管旅遊特色小鎮正處於風起雲湧的發展過程中,文化和旅遊在政府架構層面的深化將進一步推動文旅小鎮的建設衝動,但客觀而言,很多地方打造旅遊特色小鎮時,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繼承與創新的問題。在旅遊特色小鎮的打造過程中,究竟是圍繞已有的建制化行政空間的特色村落或小鎮來展開,還是另起爐灶,以景區化、園區化的模式來建設全新的旅遊特色小鎮。在選擇決策時,必須清晰的一點是:景區可以閉園,但小鎮不能「停擺」。第二,建設與運營的問題。以我國當前的資本環境和建設能力而言,建設旅遊特色小鎮絕對不缺投資者和建設者,缺的是運營者。運營人才的短缺,尤其是建設與運營的脫節給旅遊特色小鎮的持續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更何況很多旅遊特色小鎮運營困境的「種子」在規劃建設之初就已經埋下,要想在後期調整來解決就非常困難。第三,速度與差異的問題。旅遊特色小鎮「大幹快上」勢必造成發展的泡沫,從市場發展的角度,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產生龐大的市場需求來消化這麼多的旅遊特色小鎮的供給,「持久發展」是旅遊特色小鎮建設潮中迫切需要關注和解決的難題。在當前的旅遊特色小鎮潮中,小鎮究竟是建設起來的還是發展起來的,始終還是一個問題。

此外,在打造旅遊特色小鎮的過程中,還存在這麼一些困惑:想吸引旅遊特色小鎮的社會投資,但又怕最終變成房地產項目;想強調文化的重要性,但又怕沒有科學文化挖掘導致文化雜糅現象;想保障小鎮的適度規模,但又怕導致拆遷的問題;想特色發展,但又猶豫於產業和旅遊之間究竟應該如何選擇;想凸顯文化,但又缺乏深度的文化研究能力;想傳承文化,但受制於舊有體制管理的約束;想創新發展,但又怕打破所在地域原有的演化肌理。

三、旅遊特色小鎮發展的三對關係

1.守常與達變

知常達變、革故鼎新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形成的基本原則。在旅遊特色小鎮發展的過程中,要緊緊抓住守住優秀傳統文化這個「常」,又要充分創造現代優秀文化這個「變」。沒有哪種文化是憑空產生的,文化是經人類不斷實踐、創造、積累下來的;也沒有哪種文化能亘古不變,當今不被認可的文化思想,未來或許會成為主流。因此,我們需要突破旅遊特色小鎮的文化利用唯優秀傳統文化方可用的認識。優秀的傳統文化確實需要被延續和繼承,因為這是我們文化繁榮復興的根基,但這不妨礙我們創新打造當今時代的文化印記。後之視今,亦如今之視昔。旅遊特色小鎮作為當下鄉村與城市協調統籌發展的重要節點,其文化的形成還需經歷精心培育、大眾消費、普遍認可的過程,其文化的打造是為新時代文化建設添磚加瓦,為後世留下當代的新文化。

2.本體與應用

文化為體,旅遊為用。文化是旅遊特色小鎮的精神內涵,文化通過各種旅遊活動和相應的產品外顯出來。因此,在旅遊特色小鎮的發展過程中,必須把握市場發展趨勢和主流消費人群,創造具有影響力、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文化旅遊產品。對市場需求和文化本底的研究厚度決定了遊客對旅遊特色小鎮體驗的深度和滿意的高度。畢竟,文化只有在旅遊的消費體驗過程中才能被感知、被傳播、被人耳熟能詳。傳統的優秀文化一定要與現代的旅遊需求相結合,文化要素不僅要融入吃住行游購娛等旅遊要素中去,更要用主題化、休閑化、時尚化的方式,將厚重的文化用輕鬆的方式傳遞給旅遊者,旅遊特色小鎮就是要讓優秀的文化轉化為可以售賣的具體商品、可以參與的具體活動、可以欣賞的具體節目。

3.產品和故事

旅遊特色小鎮的差異化發展離不開優質的IP,必須要用符合自身文化特色的主題性產品來形成高顯示度的品牌,從而樹立自己在市場上的辨識度。當然IP 可以是引進現成的、經過市場檢驗的,包括國外知名的IP,也可以是根據特色小鎮所在地的文化基因,量身定製,打造全新的IP。單純從經濟效益的角度看,引進國外知名的IP 是沒有問題的,但從我國文化自信、民族復興的角度看,類似的「走捷徑」模式未必是最好的方式。對於承載著全國性或地區性的文化中心城市而言,這種模式則更是需要謹慎,畢竟這些城市的標誌性文化項目往往具有風向標的意義。同時,在對待IP 的問題上,一定要樹立「資源是最大的IP」的思想,要儘力避免在旅遊特色小鎮發展過程中,佔有資源卻不持續投入、不積極開發的現象。

旅遊特色小鎮要吸引人,就要講好故事。講好小鎮故事、講好小鎮文化故事,是特色小鎮發展的「必修課」。現在很多地方選擇通過旅遊文化演藝的方式來講故事,場面很是高大上、陣容很具震撼力,聲光電、高科技齊上陣,但往往關注了「老祖宗」,卻忽略了「老百姓」,少了接地氣的平和的生活方式的展現,少了那些平凡的文化的再現、參與、體驗與傳承。要讓本地人融入小鎮生產生活的網路結構中去,並且擔負起小鎮繁榮昌盛的責任。完全可以想像,當小鎮的主要「居民」不是鄉村居民的時候,利益對鄉村社會發展的溢出是很有限的。另外,在實際的運作過程中,往往重視了小鎮研發出來推介給遊客的文化旅遊產品,而忽略了主客共創理念、產消者理念在旅遊特色小鎮文化產品供給中的作用。實際上,旅遊特色小鎮就是一個舞台,舞台要想有生命力,就需要有各種各樣有影響力的劇目。旅遊特色小鎮就是展示文化生產、文化生活、文化生態的空間。旅遊特色小鎮的發展需要樹立其平台經濟的思想,去容納更多的生活狀態、產品形態、發展業態,才能真正構建起小鎮的產業生態,才能讓小鎮是一個具有自生髮展能力的生態群落。

簡而言之,在旅遊特色小鎮的發展過程中,要做到傳統的文化與時代的需求相結合,尊重文化沿襲和尊重經濟規律相結合,尊重資源保護和尊重利益結構相結合,只有這樣,旅遊特色小鎮、投資運營商、地方政府才能在特色小鎮發展的「風口」真正飛起來。旅遊特色小鎮的建設要處理好小鎮究竟是懷念的意象生產還是客觀的地方呈現,小鎮的價值究竟是重建已經消逝的文化景象與生活空間還是彰顯頑強延續的傳統的生命和恣意生長的當代創意的無限張力等問題。因此,對於那些期待進入旅遊特色小鎮發展領域的文旅企業而言,則是要立足將文旅小鎮發展成為文化理解、文化復興、文化繁榮、文化創造的重要載體,也就是說要有C +(Culture+)的思維。旅遊特色小鎮不是建房子,而是構造特色的生產體系和生活設施,是發展能夠延續的文化肌理和生活環境。因此,對於那些期待進入到旅遊特色小鎮發展領域的房地產商而言,要立足將小鎮地產做成有文化品位的優質生活的供應商、集成商、平台商,也就是要有H+(House+)思維。旅遊特色小鎮的發展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旅遊發展思路上,而是要立足於創新,要有新思想、新理念、新制度、新技術,從而營造出旅遊發展新空間、社會經濟和諧共生髮展的新空間,也就是要有N+(New+)。這就是我國旅遊特色小鎮發展的「CHN+」模式。思路對頭,旅遊特色小鎮發展道路才能不走偏。

(第一作者系該院院長、教授,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系該院碩士研究生,第四作者系該院博士研究生、通訊作者;收稿日期:2018-03-24)

引用本文:

厲新建,傅林峰,時姍姍,宋昌耀. 旅遊特色小鎮的內生髮展與路徑[J]. 旅遊學刊, 2018, 33(6): 7-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旅遊學刊 的精彩文章:

TAG:旅遊學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