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權本可以一統三國,就因為沒聽孫策2句遺言,最後導致國破人亡

孫權本可以一統三國,就因為沒聽孫策2句遺言,最後導致國破人亡

說到孫策是三國時期的英雄人物,他少年得志,武功蓋世。統兵能力優秀,雖然是一個武將,但卻心思細膩,善於用人,對帳下的文臣武將都一視同仁,甚至對文臣更加重視,因此他深深明白這個道理:武將馬上打天下,文臣勝利後治天下。

孫策父親孫堅離世早,那年孫策不過才是一個十七歲的小小少年,迷茫的他投靠了袁紹,但不久之後,孫策就發現袁紹不是他心裡的明主。正在孫策不知未來的路怎麼走,他遇到了揚州一個名士,這個人開始看不起孫策,覺得他只是一個黃毛小子,後來經過一次次交往,被孫策的夢想和毅力所感動,給他指明前進之路---去江東。

經過籌劃,孫策將傳國玉璽獻給袁術,換來離開了機會,要知道這個玉璽來之不易,可是孫策卻毫不猶豫,因為藉此機會,他還能討個更大的人情,順便帶走父親的舊部人馬,其中就有猛將,黃蓋,程普等人。

孫策帶領人馬不過千餘人,但個個都是精英,僅僅用了六年時間,孫策就統一了江東,完成了大業的初步建立,一時間孫策意氣風發。那年他還不到三十歲。

然而刀過剛則易折,孫策本來打算趁著袁曹相爭,來個漁翁得利,把漢帝也搶到自已這邊,也立了傀儡,好大展拳腳,開創更大的事業,但意外發生了,他死在出去打獵的途中,被仇人所害。

孫策把大權交給弟弟孫權,並反覆交代孫權: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這二人是孫策的左膀右臂,都是非常優秀的人人才,然而孫權對他們心懷戒心,並不願意交付重任,用他們只是因為開始無人可用,不得不暫時無可奈何的先對付用著。比如周瑜在赤壁之戰後,建議孫權軟禁劉備,不要放虎歸山,聯合馬超佔領川蜀之地,成功的話,長江以南的位置都能收入囊中了。

而孫權卻一直猶豫,直到周瑜病死,這個計劃也成了一紙空文,至於張昭,孫權就更看不上了。張昭有能力也有脾氣,伺候過孫策,偶爾也會倚老賣老,強行上諫,提出自己的意見。而孫權偏偏來了脾氣,你倔強我也倔強,你說的對我也不聽,結果本應該立張昭為丞相,畢竟張昭能力、地位、影響方方面面都是最佳人選,孫權就是賭氣不用,結果後期朝政混亂鬆散

不過從孫權另一個做法也看出孫權的薄情。孫權稱帝後,他將父親孫堅做了追封皇,而對一手交給他權力的哥哥孫策卻只是封了王,而且對於孫策的兒子也沒有什麼善待啊,不知孫策九泉有知,會不會後悔把權力交給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孫權起勢,曹操封其將軍,袁紹討伐曹操
擅長預言的他,曾用預言活捉了關羽,被稱為三國第一神運算元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