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端午節,記住氣節和文化

端午節,記住氣節和文化

葉峰主持

資深記者

《民生新幹線》播出時間

民生996周一至周五8:00-8:30,

歡迎鎖定收聽!

今天是6月18日,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在春秋戰國之前,我國民間的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懸艾葉菖蒲、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等習俗。

端午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家門掛艾葉菖蒲

用雄黃酒在小孩額頭上寫「王」

五月五,過端午

如今的端午節,已經深深地刻下了愛國主義和民族氣節的烙印。這源自人們對戰國時期詩人屈原的紀念。

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漢族,出生於楚國丹陽,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農曆5月初5,憂國憂民的屈原在長沙附近的汩羅江懷石自殺。

這以後,端午節演變成中國漢族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他創作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屈原名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屈原·離騷)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屈原·漁父)

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故將愁苦而終窮。 (屈原·涉江)

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 (屈原·涉江)

苟余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 (屈原·涉江)

我們過端午節,既是對愛國詩人的緬懷,更是對民族精神的進一步弘揚。現今人們的物質文化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有所變化,價值取向也不再單一,但愛國精神不能變,為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努力奮鬥的志向也不能改變。

傳統節日僅靠外在的禮儀形式是難以延續的,只有銘記、傳承傳統節日中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才可能使它不斷延續。

今天,我們紀念屈原、賽龍舟、掛艾葉、吃粽子……其文化內涵的傳承使得端午節的意義更加深遠。

端 午 安 康

《民生新幹線》專屬公眾號【峰眼民生】。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峰眼民生 的精彩文章:

TAG:峰眼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