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品古詩歌看古時文人墨客都怎麼過端午節

品古詩歌看古時文人墨客都怎麼過端午節

棕葉飄香的時節到了。坐在窗前,常常能聞到隔壁鄰居家飄來的熟悉的香氣,忍不住咽了口水。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們流傳了幾千年的傳統習俗。除了吃粽子,古代詩人們在端午節都做什麼呢?心情又如何?我們一起從流傳下來的古詩歌中品味一下。

明代邊貢:在江亭,看賽龍舟,喝酒聚會,誦讀《離騷》,但沒有《離騷》中的憂愁。

《午日觀競渡》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譯文:在端午節這天,圍在岸上的人們,驚怕地觀看著群龍在水上嬉戲,不知道原來這是裝飾成龍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獵獵作響震紀空中翻飛,敲響的鑼鼓喧鬧,清清的水流。從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國的風俗至今仍存。閑暇的日子正適合在江亭喝酒聚會,誦讀《離騷》,哪覺得其中的憂愁。

宋代文天祥:端午節過得很歡愉,卻暗含著一絲無奈。

《端午即事》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譯文:五月五日是端午節,你贈與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卻看不見,新結交的知己卻在萬里之外。往日能夠為國盡忠的人,現在已經白髮蒼蒼。我想要從屈原那裡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比較遠。

宋代蘇軾:端午節日開展浴蘭活動,氣氛十分濃郁,偕佳人參與纏線、掛符等端午節俗活動。

《浣溪沙?端午》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譯文:微微小汗濕透了碧色的細絹,明日端午節用芳蘭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膩布滿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紅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靈符)斜掛在耳下的黑色髮髻上。與朝雲同過端午節,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宋代歐陽修:用五彩的絲線包紮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進鍍金的盤子里,送給閨中女子。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穢氣,舉杯飲下雄黃酒以驅邪避害。

《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鸝時一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譯文:

五月是石榴花開得季節,楊柳被細雨潤濕,枝葉低低沉沉地垂著。人們用五彩的絲線包紮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進鍍金的盤子里,送給閨中女子。這一天正是端午,人們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穢氣,舉杯飲下雄黃酒以驅邪避害。不時的,窗外樹叢中黃鸝鳥兒鳴唱聲,打破閨中的寧靜,打破了那紗窗後手持雙鳳絹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夢。

清代納蘭性德:坐著畫船看水中端午景色,作賦投江以憑弔屈原。一片傷心,沉默不語。飲酒至半酣,迎風而行。

《摸魚兒?午日雨眺》

漲痕添、半篙柔綠,蒲梢荇葉無數。台榭空濛煙柳暗,白鳥銜魚欲舞。紅橋路,正一派、畫船蕭鼓中流住。嘔啞柔櫓,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轉,衝破翠錢雨。

蒹葭渚,不減瀟湘深處。霏霏漠漠如霧,滴成一片鮫人淚,也似汨羅投賦。愁難譜,只綵線、香菰脈脈成千古。傷心莫語,記那日旗亭,水嬉散盡,中酒阻風去。

譯文:雨後水漲,嫩綠的水面已漲至半篙,蒲柳和荇葉無數。亭台樓榭迷濛一片,柳枝暗沉,白鳥銜著魚兒飛掠欲舞。畫橋外,路幽長。畫船齊發,簫鼓陣陣,在水中央流連。隨著輕柔的划槳之聲,船早巳拂過新荷,沿著河堤忽轉,衝破新荷出生時所下之雨。

長滿蘆葦的洲渚,絲毫不亞於瀟湘深處。雨紛紛而下,迷迷濛蒙,如霧一般,恰似鮫人的眼淚,亦如正作賦投江以憑弔屈原。愁意難以譜寫,只是用綵線纏裹香菰以紀念屈原的習俗,千古流傳。一片傷心,沉默不語。記得那日在酒樓中,待到水上遊戲做罷,人群散盡,我飲酒至半酣,迎風而行。

元代貝瓊:端午節感傷懷才不遇,不過仍舊洒脫。

《已酉端午》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譯文: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風大作,暴雨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個汨羅江上,沒有一處可以讓人競渡龍舟,藉以憑弔遠古英雄屈原的靈魂。石榴花如火地開著,似乎正在笑話我,我只好自我解嘲道:其實,陶淵明既使不喝酒,也一樣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唐代殷堯藩:端午節非常熱鬧,很有節日氣氛,,看著年輕人掛艾草、懸蒲劍、飲蒲酒,划龍舟……但自己年事已高,不能參與,感到很泄氣。

《端午日》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譯文:年輕時,每逢佳節,總愛生出許多情感,現在老了,誰還有心思平白無故去感慨萬千;在端陽這天,懶得學人家懸掛艾草和驅邪符的習慣,只祈望一盞蒲酒,共話天下太平。鬢髮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銀白,石榴花如紅錦般射目,年年應節而開;可嘆在歲月面前,聖賢也罷蠢人也罷都是瞬息過客,誰知道有幾人湮沒無聞,有幾人名垂青史呢。

唐代杜甫:端午佳節得到皇帝賜予名貴的宮衣,心情很好!

《端午日賜衣》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譯文:端午佳節,皇上賜予名貴的宮衣,恩寵有加。香羅衣是細葛紡成,柔軟得風一吹就飄起,潔白的顏色宛如新雪。來自皇天,雨露滋潤,正當酷暑,穿上它清涼無比。宮衣的長短均合心意,終身一世承載皇上的盛情。

宋代陸遊:吃了兩隻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蒿。又忙著儲葯、配藥方,為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太陽西斜時分,家人早把酒菜備好,高興地喝起酒來。

《乙卯重五詩》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葯,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譯文:端午節到了,火紅的石榴花開滿山村。詩人吃了兩隻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蒿。又忙著儲葯、配藥方,為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忙完了這些,已是太陽西斜時分,家人早把酒菜備好,他便高興地喝起酒來。

元代舒?:沒有到處採擷艾蒿、蒲草,沒有用五色絲帶纏繞著手臂唱歌跳舞,而是追悼屈原,讀《離騷》,感到悲傷。

《小重山?端午》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譯文:到處採擷艾蒿、蒲草繁忙,誰家的青年男女,準備過端午節?五色絲帶纏繞著手臂唱歌跳舞。我內心惆悵,還有誰在端午節追悼屈原?過去的事不要評論衡量,屈原忠義氣節,可與日月相比。讀完了《離騷》總能感到悲傷。沒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樹蔭底下乘涼。

宋代黃裳:看賽龍舟,場面激烈,熱鬧非凡。

《減字木蘭花?競渡》

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

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

譯文:

競渡的龍舟高高地掛起一面面紅旗,從柳陰深處的水洲出擊。鼓聲像春天的雷電,衝破煙霧,劈開波濤,直奔遠處奪標目的地。

圍觀人群的歡呼聲震天動地,有驚退萬人爭戰的豪氣。在金碧輝煌的小閣樓西,奪得錦標的龍舟獲得第一名回來了。

明代湯顯祖:剛從蓮城踏青回來,在家置備了菖蒲、竹葉和雄黃酒,準備過端午。心中質疑,屈原不是沉溺在甌江,何必要勞民傷財以如此豪華的龍舟競渡來憑弔屈原呢?

《午日處州禁競渡》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譯文:我剛剛從蓮城踏青回來,只在家置備了菖蒲、竹葉和雄黃酒,我覺得這樣就可以過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們的甌江,何必要勞民傷財以如此豪華的龍舟競渡來憑弔屈原呢?

點擊進入「網路中國節之端午節」專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吉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周化辰被查 去年因嚴重違紀被降級

TAG: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