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欲把火鍋比高級,面子里子總顧齊

欲把火鍋比高級,面子里子總顧齊

年初開始選餐廳時,我們有過一個疑惑,要不要吃火鍋

有種種理由可以不寫:

火鍋在本地的受關注度已經足夠高,每年新的店家也層出不窮。

火鍋把烹煮大權交到客人的手裡,最終呈現的口味肯定會受到影響。

但重慶作為火鍋之都,它又是餐飲界不可忽略的一份子。

在這個糾結的節骨眼上,出現了一家精品火鍋店,叫做灧設

得名於蘇軾膾炙人口的詩句,「水光瀲晴方好,山空濛雨亦奇」,想是給粗獷的火鍋多幾分人文韻味。

各大公號的公關導流文章還都是清一色以「火鍋界的米其林」命題。

唔……

又是古代文書又是洋派勢力,抱得一手好大腿。

預定

和一般火鍋店不一樣,餐廳是配餐制,提供了三種套餐,分別是368元/人,466元/人和666元/人,且需要預約。

我們提前2日致電預約,餐廳聯絡人首先表示,2人同行只可提供同一種價位的套餐,且666元/人的套餐需要4人及以上才可以預定。

這不可理喻的規矩只因為「666元/人的套餐兩人食用會浪費很多食材」。

Fine,多麼「善意」的考慮啊。(價格設定思路根本不清晰吧.....)

選擇了最主流的368元套餐,就餐當日,餐廳於早上八點電話確認......

到達

餐廳在南岸區南濱路上,陽光100的長江藝術廣場的左手邊,兩江一號的臨街裙樓里。

外觀

店在樓上,但店面地接一樓,仔細一看原來是店家豪爽地改裝了電梯間,變成了臨街門面和玄關(類似高空酒店的一樓轉換層,參考解放碑Westin)。電梯內也用木材包裹,還把不太討口彩的四樓改成了「A」樓,很有小心思。

苛客筆記

南濱路行道樹比較茂盛,真正的江景需要在高樓層才能夠看到,但餐廳拉高,對地面客人的引導又是一個問題。一般來說通達電梯/樓梯間都是高級餐廳環境的短板所在,如果到達前要穿過犄角旮旯的昏暗樓梯巷道,對正式宴請的場合算是十分不雅了。

內部

來之前已經知道本店是知名設計團隊的作品,也是抱著參觀作品的私心。

電梯打開,一目所見是數十個平方的門廳,已經比許多小餐廳的面積都大了,滿分的江景,排面氣場可以一下釋放出來。

這是大致的布局圖,長條形店面,按功能三段分開。

室內比起之前私訪的幾家店都要好很多,看得出空間是花了不少人力財力

很多細節值得欣賞,節省篇幅單挑幾個點來說:

洗手間從備品選放,插花鮮度,私密性,燈光,氣味,位置都基本無可挑剔

景觀區的擺件很多和火鍋本身相關,高級餐廳拉高格調必然是要涉及到文化層次的,那利用舊物(門廳暗示火鍋歷史的舊石器木器)和名貴器皿(吧台盛放火鍋佐料的開化堂的櫻皮罐)是最保險直接的了。

大廳的光源都是嵌入式筒燈打在桌面上,放空天花空間,讓人不自覺把眼光注意力轉向江景,是收斂自知的美,也是「借景」的大招。

非要雞蛋裡挑骨頭的話,室內的地面石材有很多地方有褐色印記,不知道是材料本身的缺陷還是施工過程的失誤,這個印記從門廳一直蔓延到衛生間幾乎隨處可見,容易產生不可描述的聯想。

回到餐桌,這是今天的菜單,那我們就開始吧。

餐前

水果 乾果

Amber:用菠蘿、哈密瓜、火龍果、葡萄乾和堅果來開場嗎?不知所謂,也毫無印象。

車:器皿都還挺美的。

開胃

炸牛肉丸串

Amber:普通炸肉丸,炸得有點過了火候。毫無印象之二。吃完兩道沒有創意的開胃菜之後,味蕾非但沒有被刺激打開,反而變得疲憊。不禁想想:難道作為火鍋先驅者的灧設就是這樣的作為?

車:作為開場有點heavy,難道是致敬火鍋名菜「現炸酥肉」?(酥肉黑人問號)

湯底

鴛鴦鍋底

餐廳都是提供的鴛鴦鍋,每人一小鍋的設定。為了照顧嗜辣程度不同的客人,餐廳將紅湯鍋辣度分成了65、52、45、36四個等級。(稱其曰「李氏辣度」)

店員先給我們盛了一碗白湯,是松茸清湯。用松茸、母雞、豬蹄、金華火腿等當天熬制6小時而成。

Amber:嘗了嘗白湯,還算清鮮。有點期待後面的清湯菜式了。

車:好怕夾菜時紅油滴到清湯里啊,會炸毛。

主菜一

特級水三脆毛肚 青青草鵝腸

Amber:德庄的毛肚一直很有名氣。毛肚切得四四方方,一口即食的分量,沒有一絲下水味兒,脆,易嚼。是好吃,但和之前吃過的血毛肚相比還是差了一截,並且照價位來談,理應有提升的空間。

鵝腸選自東北大鵝鵝腸。相比南方地區的飼養鵝,東北鵝多是散養,腸衣較厚,較寬,脆韌有勁的口感更明顯,算是合格吧。

車:盛放用了竹器,竹器在餐飲里是很難用好的,因為接觸水太多乾燥不及時非常容易發霉,不巧第一份菜我就看到盒子里不少的霉點。

倒是油碟的碗選得非常好,口徑,深度恰到好處,而且火鍋因為夾菜油珠滴落,會讓碗和桌面都顯得很狼狽,它的材質肌理都完美掩蓋了這個問題。(甚至更美了?)

主菜二

澳洲和牛

Amber:澳洲 M7 的和牛,脂香不夠。清湯涮燙,不蘸佐料比較寡淡;蘸了佐料跟普通牛肉也沒有差別。

車:和牛的海鮮醬油太重口了,我又掌握不好煮的時機,刷一下手機再看肉已經成肥牛卷了。

苛客筆記

澳洲牛肉是以依照 MLA 機構制定出的 MSA ( Meat Standards Australia )的標準,以肉質色澤、脂肪品質和成熟度等分為 M1 ~ M9 級。澳洲牛的肉味清淡, M9 至多也就達到日本和牛 A3 的水平。

藉此原因,澳洲牧民引進了日本和牛配種,再以日本的飼養技術來養殖,培養出「澳洲和牛」,其味道比 M9 更濃郁美味,市場上才有了 M10、M11、M12 三級。

雖說澳洲和牛的 M12 大概接近於日本和牛 A5 的等級,但不少迷戀日本和牛的饕客依舊認為 M12 級不如 A5 級。

拼盤一

泰國老虎蝦、蝦夷元貝、桂魚

Amber:海味河魚,依舊用清湯涮燙。虎蝦夠大夠彈,扇貝鮮嫩,桂魚腴潤。算是全場得分最高的項了。

車:海鮮拼盤?菜單上可是分三道菜來寫的,合起來擺盤也沒見多考究,大扣分。

拼盤二

空心菜 金針菇 白菜 黃花 花生豆芽 腐皮 土豆 藕 香菇 ...

Amber:一盤琳琅滿目的蔬菜,看來餐廳很懂得愛美人士需要葷素搭配。

車:一模一樣的竹盒,體感商場火鍋店38塊素菜拼盤水平了,唯一感覺比較少見的是花生豆芽,好像素菜界的毛雞蛋。

清口

Amber:吃下不少葷食蔬菜後,用加了桂花糖水的楊梅來清口解膩。靠譜。

車:哦。

拼盤三

葷菜拼盤

Amber:蝦丸、香菜牛肉丸、秘制午餐肉、鱔魚和豬梅肉的「旺實」拼盤。

但,和人均70元的火鍋館也沒什麼差別啊。

車:傑個盤子我也有一個。兩個丸子挺好吃,特別牛肉,肉切得很碎,嘴裡一下就完全散開了。

主菜三

豆腐

Amber:由黑豆和黃豆做的「內酯豆腐」。不僅豆腥味沒有處理好,豆腐的口感更是一塌糊塗。

車:擺盤有一絲高級,但口感一絲都沒有,而且又一道和菜單不符的,菜單上寫的「豆類拼盤」,結果叫拼盤的反而又不是拼盤......

加菜

店員說吃不飽可以免費加菜,準備加蝦丸和腐皮,結果被告知丸子可以免費加,豆腐皮要收費(哈??

主食

面片 / 抄手 二選一

Amber:本來對主食部分還抱有期待,直到服務生詢問我們「是需要面片還是抄手」,幻想破滅。

等到主食上桌,分量更是讓我們大跌眼鏡——五片面片,3隻小抄手。這分量很有「米其林」的派頭啊。味道,就不怎麼樣了,面片軟塌無勁,抄手皮厚肉柴。敷衍。

車:快人均400的套餐主食是五片生面塊?......看起來很不合理但好像又說得過去,仔細想想還是感覺太寒磣了一點。兩主食的器皿都是重複出現過的。

甜品

楊枝甘露 酸奶麥片 二選一

Amber:楊枝甘露做成了奶昔,還能說什麼呢?不如做點踏實接地氣的醪糟湯圓吧。

車:蘭香籽和柚子肉分開放到表面裝飾,應該是想要做解構版的楊枝甘露?可惜走路都還不穩,就想要跑了。

服務

如此大手筆的環境投入,整個在大廳只有三桌客人的情況下,仍然無法做到店員一對一桌的即時服務。

我們刻意做了一個測試,把需要加水的水杯放在桌邊最容易看到的地方,大概二十分鐘後,才有人注意到來加水。而這期間店員還上過新菜,甚至催促過我們數次把菜下鍋後方便撤盤。

優秀餐廳應該根據客人用餐進度,讓廚師掌握上菜節奏,而不是盲目做好菜端來,讓店員強行撤盤,更何況貴火鍋的菜品都是生鮮而已,不存在後廚烹飪和最佳食用時間啊?

催促撤盤的行動力,用到真正需要服務的地方多好。

總結

進門令人讚歎的大氣環境,原來就是整個用餐的最高峰了,之後印象往下走那是一騎絕塵。好的環境只是高客單價的錦上添花,而後的出品,口味,服務,節奏感都毫無高潮點,也許可以說是高端環境的火鍋,但高端也就只在環境而已了。

其實不是所有店家都有條件來做高端火鍋店的,我們覺得三有的(來自德庄的)灧設(

有歷史————本土老字號的品牌積澱

有現在————重慶文化和火鍋文化的雙流行

有未來————願意繼續在行業開拓接班人

本應當可以擔起這個大旗,把火鍋帶上餐飲界高位,而不是「抱著米其林大腿」營銷的伎倆,給人虎頭蛇尾的遺憾。

多說幾句大腿文化,也是近年餐飲業「營銷為大」之後出現的怪象(本來想要在「趨之若鶩」單獨寫,這裡決定先吐槽幾句),最常見就有兩條,左腿是愛馬仕,右腿就是米其林……

抱左腿的餐飲一般都是大眾消費,客單價不高,店家做出一些改良或者加料,便稱自己為「xxx」界的「愛馬仕」(xxx可替換為冰粉涼蝦水餃抄手缽缽雞蓋澆飯等等),自覺出淤泥而不染,化腐朽為神奇,然而其實大家看來是「暴發戶」氣質纏身。

抱右腿的稍微要高一個層次,利用有米(其林)城市和無米城市的信息差。

苛刻筆記

米其林指南是一個系統化的甄選,它的規矩是單城單店單評。

目前大中華地區開放的城市只有香港,澳門,上海和台北。

即使鼎泰豐這樣的台灣知名連鎖店,不同地方的分店都有有星或無星的區別。

南坪曾有一家叫「名人坊」粵菜,開業時大打米其林二星牌,殊不知其實二星來自香港同名店鋪。整個就是文藝匯演下鄉走穴的套路,甚至來的還只是特型模仿演員,現已關張。

新牌坊的正斗也是香港店擁有米其林摘星的水,吃了幾次重慶店,狀態都差到令人髮指。

還有「來自米其林大廚的團隊」,「米其林餐廳副線」,各種花式營銷抱法,只有想不到的。

這種投機的做法恰恰又只在「無米」城市才會出現的,有米城市無法摘星的餐廳若是敢提這個概念,怕是會笑掉大牙。

還是不要妄想挑剔食客會一直為諸如此般的空口旗號買單,畢竟真正的米其林餐廳,從巴黎到東京,到香港到曼谷,到上海到廣州,正離我們越來越近。

越來越近......

獨具慧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苛客 的精彩文章:

TAG:苛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