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後歐洲為何要放棄殖民地?難道不是地盤越大,越好恢復?

二戰後歐洲為何要放棄殖民地?難道不是地盤越大,越好恢復?

15世紀末,以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為契機,歐洲開始了大殖民時代,他們依靠先進的火器,對尚處在冷兵器時代的文明體進行「碾壓式」的征服,如此一來全球各地都飄揚起了歐洲諸國的殖民旗幟!

而靠著殖民地不停的輸血,歐洲諸國逐漸成為近代文明的「領頭羊」,西班牙、英國相繼號稱「日不落帝國」,那時殖民地是歐洲強盛的必要條件。

但當1945年二戰結束之後,這個曾經讓歐洲強大的必要條件,開始逐漸崩潰了!作為殖民地的地區,興起了一股「獨立浪潮」,而大多數歐洲國家的態度也都是「任去之」。

按照「控制的土地越大,可供使用的資源、人口就越多,國家更容易恢復起來的理論」,歐洲放棄物產豐富的殖民地是一件難以想像的事。

但從歷史發展的事實來看,有巨大國土的地區,相繼獨立建國了!至於為什麼歐洲國家會放棄殖民地?

首先我們說歐洲諸國自己「造的孽」,可能是從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中吸取的教訓,怕殖民地若發展全套工業體系,會「反殺」自己在歐洲的「宗主」,因而很長一段時間裡歐洲殖民者都是嚴禁殖民地有獨立的工業體系。

如此一來的直接結果就是各個殖民地只能種植、生產單一的農作物或礦物,形象點說就是你能生產「糧食」,但是種植所用的鐵器最好不能完全自給自足。

因而殖民地的經濟是非常脆弱的,假如失去「宗主國」的配合,立馬就會全線崩潰。而由於二戰時,希特勒幾乎把整個歐洲給掀了個底朝天,戰後的歐洲淪為一片廢墟。

那些曾經能夠消化殖民地原料的歐洲諸國陷入無力消化的困局,隨之而來的連鎖反應即為殖民地經濟陷入崩潰邊緣,而崩潰又帶來了社會動蕩,社會動蕩的直接結果為歐洲諸國在殖民地的軍費開支急劇上升。

而高居不下的軍費,對於那時急需金錢來重建本土家園的歐洲諸國來說是完全承受不了的,所以對於那時的歐洲人民來說,殖民地不再是源源不斷的供血器,是要自己名的累贅。

所以當歐洲的殖民地們宣布自己要獨立之時,大多數國家選擇默認,譬如緬甸、馬來西亞、南非、澳大利亞等國,他們僅通過跟歐洲「宗主國」協商就爭取到了獨立。

再而我們說促使歐洲放棄的外部因數,不是所有的歐洲國家都願意「協商」放棄殖民地,印尼、越南和阿爾及利亞,他們在爭取獨立之時,都遭到了歐洲「宗主國」的殘酷鎮壓。

但是就在殖民地國家快要崩潰的時候,美蘇出現了,作為新興的超級大國,他們都不希望歐洲諸國再次出現所謂的「日不落帝國」,因而開始以「民族自決」的理由要求歐洲克制自己的行為。

可能是有人撐腰膽更大,「民族自決」的結果往往都是獨立,如此一來在美蘇的促使下,歐洲喪失了再次控制殖民地的「合法性」,同時在沒死的震懾,沒了強行鎮壓的「膽量」。

配圖來源網路,未發現版權聲明,版權人若覺不妥,聯繫我們!立馬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袁載譽 的精彩文章:

法國這段亡國史「撞臉」中國三國史,有「曹操」、「曹丕」

TAG:袁載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