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者熱議加強「一帶一路」話語體系建設

學者熱議加強「一帶一路」話語體系建設

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成果發布會暨「加強新時代『一帶一路』話語體系建設」研討會日前在上海舉行。會議由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復旦大學宗教與中國國家安全研究中心共同舉辦。來自國家發改委、中國外文局、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市委黨校、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小組辦公室、上海市發改委、上海市商務委、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佛吉亞(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黨政部門、學界、企業、出版機構的代表,圍繞如何在新時代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如何講好「一帶一路」故事、上海如何發揮好「一帶一路」橋頭堡功能、「一帶一路」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跨國公司如何參與「一帶一路」等議題展開討論。

會議發布了中共上海市委黨校講師、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鄒磊博士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的英文版最新成果。2018年5月,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一書由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是我國首部在國外主流出版機構發行的英譯版「一帶一路」著作。該書以政治經濟學為主要研究路徑,採取歷史和比較的研究視角,深入分析了「一帶一路」與古代絲綢之路、中國—中東「現代絲綢之路」在地緣環境、經貿關係、宗教生態等核心主題的「同」與「異」。同時,該書結合大量官方文獻、實地調研和生動案例,系統考察了「一帶一路」建設涉及的各個主要方面,包括它的戰略考量、建設思路、機遇紅利、政府行動、企業參與、最新進展、風險防範與前景展望,向讀者較為完整、平衡地呈現了「一帶一路」的全景,有助於增進國外尤其是英語世界對「一帶一路」的全面理解。

華東師範大學周邊合作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馮紹雷教授認為,未來的「一帶一路」研究亟需從事實描述過渡到更具理論性、思想性的深度研究。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宗教與中國國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徐以驊教授指出,「一帶一路」建設呼喚大國學術,我國大規模引進西方社科著作的時代已經落幕,通過國際語言講述中國的經驗、故事和方案的時代已經來臨,應該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成建制地翻譯中國的社科作品。中國外文局當研院對外傳播研究中心負責人孫敬鑫副研究員認為,當前「一帶一路」的話語闡釋存在著對內與對外、官方與學者、國內與國外三種話語鴻溝,應通過多種方式加以破解。

多位「一帶一路」一線工作人士分享了對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建設的思考。國家發改委國際司原副司長林大建指出,新時代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較好的切入點是系統性進入,與相關國家開展整體性合作。上海市發改委發展規劃處副處長吳新華闡述了上海打造「一帶一路」橋頭堡建設的思路與舉措,即以自貿試驗區為制度創新載體,以經貿合作為突破口,以金融服務為支撐,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人文交流和人才培訓為紐帶,以同全球友城和跨國公司合作為切入點。

上海市商務委綜合處(研究室)副處長毛慧紅認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擁有展會、交易、論壇「三合一」特點,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極佳平台,建議進一步拓寬貿易暢通渠道,做大貿易規模增量,促進貿易帶動投資。佛吉亞(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區戰略總監李雋博士以汽車工業為例,探討了跨國公司參與「一帶一路」的優勢與路徑,並建議應聯合在華跨國公司共同開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副教授章志萍結合自身工作經歷,介紹了我國軍事醫療外交在配合「一帶一路」建設方面的進展。(光明融媒記者顏維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日報 的精彩文章:

建設民心相通的共同家園

TAG: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