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香港印象,記憶中的TVB往事

香港印象,記憶中的TVB往事

每個上世紀70、80年代生人對於「香港"這兩個字的最初印象可能都來自電視,或者說得極致一點,都是來自當年的TVB。1957年,香港第一家電視台「麗的映聲",也就是後來的「ATV亞洲電視台"正式成立,揭開了香港電視廣播的歷史新篇章。十年之後,無線TVB成立,從此,兩家電視台開始了楚漢爭雄的競爭局面。相比熒幕上港劇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香港這兩家電視劇製作機構台前幕後幾十年間的明爭暗鬥一樣頗具看點。不過,這不重要,所有重要的東西都在我們成長的記憶里。

記得小時候我家住在單位大院里,每天晚飯後,就會有爸媽的同事來家裡看《射鵰英雄傳》,我當然不懂什麼俠義拳腳,但也能明了幾分人物的特徵。玩耍時常和女伴爭著扮演俏黃蓉,把大人寬袖的衣服披裹起來假想成古裝,搖頭擺尾地比劃輕功。《上海灘》火的時候我還不太會寫字,央求小姑把「浪奔、浪流"的歌詞抄在小紙條上,荒腔走板地學唱著粵語,以至於奶奶問我,為什麼我要念叨「缸水永不舀"?缸里的水怎麼了?

小學時已經能夠看懂大部分劇情,對《流氓大亨》和《義不容情》中的反派人物印象無比深刻,原來壞人也可以這樣英俊瀟洒、聰明能幹。如果將來有這樣的壞男人愛上我可怎麼辦?哎呀好苦惱。

中學時家裡管得嚴,不能隨便看電視,於是我和三個要好的女同學約好,每天輪流看喜歡的電視劇,第二天課間時把劇情分享給大家。那部劇是溫兆倫和邵美琪主演的《第三類法庭》。有的女同學口才好,40多分鐘的劇集她能講出兩小時的故事,不愛多言的女同學就三言兩語交待某人死了、某人被車撞了,急得我們輪番逼問細節。這樣因而也練就了過硬的腦補能力,無論什麼電視劇,跟著看三集,必然人物關係和情節都能理得八九不離十。

那個時候我們都有固定迷戀的TVB明星,對於偶像劇必然要追隨到底。劉德華粉和鄭少秋粉經常因為兩者到底誰比較帥、演技比較高而爭得面紅耳赤。如果因為粉A而不再粉B,那也一定要在同學中鄭重宣布自己棄暗投明,以正視聽。我曾經苦惱地對著溫兆倫和萬梓良的貼畫,難以選擇我究竟該以誰為偶像。後來溫兆倫勝出。因為迷戀溫兆倫的角色,我盲目地認為他唱歌也一樣好聽,收集了我們那個小城裡我能買到的所有溫兆倫的磁帶專輯。多年後,我無意中重聽溫兆倫的歌聲,簡直只能駭笑自己少年時的品位。

相較於TVB的古裝,我更偏愛他們的現代時裝劇,有多才多藝的女同學能把劇中女主的一套套裝扮維妙維肖地畫出來。那個時候戲中的主角頭髮永遠吹得一絲不苟,女強人總是整齊的套裝,文藝型女主穿長裙和毛衣,青春的女配總是高腰牛仔褲配球鞋,把年少的我迷死了。

終於長大後,每次去香港都一定留時間去當地的酒樓喝茶一邊吃喝一邊偷眼去瞄旁邊桌的港女、港仔,我當然已經明白港劇中的生活和現實港人的生活相距甚遠,但還是難以忘懷在那個沒有美劇、魔獸、QQ、手機的年代,TVB的劇情陪伴我們走過的青蔥歲月。我們學代數背單詞記公式,劇中的人物們忙著戀愛、商戰、飲茶、過日子,那些劇情中的愛恨情仇,滿載著我們對於成長的嚮往。

多年後,我想我依然還愛著TVB劇里的那個世界:所有的眼淚都能流下,所有的努力都會被尊重,有情人終成眷屬,好人沉冤得雪,因果報應不爽。

而那些來自TVB的經典台詞,也永遠會流傳在我們這一代人的心中。無論經歷過多少風雨,我們又走過了多少山山水水,每當有人用港普說出「你餓不餓?」的時候,我總是會想起那一碗熱熱的出前一丁。也許你可以說,香港沒有太多的歷史,但這些充滿了時間和溫度的記憶,就是所有人有的香港歷史片段。

很多人眼中的香港都來自於香港的電視劇和電影,其實不然,到了香港後會發現路人匆匆而過,車水馬龍,同電視里的大相庭徑,但藝術來源於生活,在香港尋找TVB的記憶,在生活中尋找那些港劇的來源,其實你也就在劇里。

本文由走走停停游天下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走停停游天下 的精彩文章:

TAG:走走停停游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