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紅豆》2018.05:散文空間童年,我們用動詞生活

《紅豆》2018.05:散文空間童年,我們用動詞生活

張旭,湖北省公安縣人,現居深圳。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散文集《醉時光》。

「捉」是一個帶有隱秘和刺激氣味的字眼,但我這裡的「捉」,不隱秘,卻刺激,譬如「捉迷藏」。

小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什麼玩具,我和小夥伴們最喜歡玩的就是捉迷藏了。

我們玩的捉迷藏有兩種。一種是用手絹蒙住眼睛,讓蒙了眼睛的夥伴摸索著去捉在他身邊來回躲避的人。這種捉迷藏的方式操作起來簡單,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另外一種的方式則更加自由有趣又刺激一些,但比較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最佳時節是在秋收後,月色清朗的秋夜,野地。那時,莊稼收穫後的稻草已摞成垛,一些要蓋新房的人家,在地里打了土磚,一排一排疊起來,讓太陽曬,讓風吹,這些草垛與磚牆,就成了捉迷藏時用得著的屏障。

村裡的孩子,吃過晚飯,不約而同地聚集在田地里,自由組合成三五人的小組,開始玩捉迷藏的遊戲,往往是一個人背對著其他人躲藏起來,之後讓同伴一起來捉。躲藏的人在暗處,隨時變換躲藏的地方。捉迷藏的人在明處,要捉到躲藏的人得費些周折。有時捉不著,躲藏的人等得沒了耐性,一急,故意發出些聲響,捉迷藏的人就一窩蜂地擁過去……那個快樂的勁兒可以打破整個村莊的寂寞。

其實那時,我們「捉」的內容,遠遠不止於此,還有捉蜻蜓、捉蝴蝶、捉蟬……捉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門。我們捉蜻蜓,用的是稻草,在稻草底部的枝節處,脫開稻草的結,把底部的草心分裂成一個小圓圈,看到棲息在植物或矮枝上的蜻蜓,用小圓圈去套蜻蜓長長的尾巴,慢慢收攏,往往手到擒來。與捉蜻蜓相比,捉蟬的難度要大得多。蟬大多棲在高枝上,我們得找一根長長的竹竿,在竹竿頂端盤上一個大圈,圈上絞滿黏稠的蜘蛛網,找准蟬唱的地方,小心翼翼地網過去。由於蟬反應靈敏,身體又硬,要麼蛛網接近時已感知逃遁,要麼就粘不住,只留下一聲凄厲的蟬鳴,所以捉蟬的成功率並不高,但樂趣卻在其中了。

「掏」給人一種來之不易的感覺。

春天一到,就是我們掏蜜蜂的時候了。蜜蜂采完花,會飛回家裡釀蜜。這些小生靈把土房子的牆壁內外都打滿了洞,把家安在這裡,它們釀蜜時就是掏蜜蜂的絕佳時機。

我們找來墨水瓶,洗凈、晾乾,采幾朵油菜花放進瓶里,看到蜜蜂鑽進洞里,就把瓶口扣在洞上,用一根細長的小棍在洞里撥,蜜蜂受不了挑逗,發出憤怒的嗡嗡的撕裂聲,衝出來,直接衝進了我們的玻璃瓶里……

除了掏蜜蜂,我們還掏鳥窩。開春,鳥會把窩築在高高的樹技上,或者築在叢生的荊棘里。我們事先認準了目標,估摸鳥兒已在窩裡下了蛋或孵出了雛鳥,幾個「壞傢伙」掂量樹的粗細與鳥窩的高度,然後決定由誰爬到樹上去掏,由誰在樹底下接。要是遇到「刁鑽」的鳥將窩搭在樹梢兒上,隨風盪鞦韆似的,這樣的鳥窩我們是萬萬不敢掏的。

掏鳥窩還會有危險的事情發生。有一次,和幾個小夥伴掏鳥窩,結果鳥蛋和雛鳥沒掏著,卻從鳥窩裡掏出一條毒蛇來。當時執行掏窩任務的牛娃子嚇得在樹上直號,用力把蛇摔到遠處。好在沒被毒蛇咬到,但牛娃子從樹上掉了下來,雖沒摔成殘疾,卻頭破血流了。

掏鳥窩那會兒,我們年幼無知,完全不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掏鳥窩只是為了玩兒……後來慢慢長大,慢慢感受到生命的不易與脆弱,常常會為生命的不能承受之輕傷感,也常常會為自己年幼時掏鳥窩的過往愧疚。

「抓」字帶有血腥味,的確如此。

如果你生活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農村,你一定有抓青蛙的記憶。青蛙很是有趣,別看它白天很機靈,一跳丈把遠;可到了晚上,顧自咕咕叫,眼睛瞪得比燈籠還大,簡直就是傻子,只要你迅速出擊,輕輕鬆鬆就抓到了。抓到二十來只就可以心滿意足地回家去,纏著要奶奶炒來吃,那味道,山珍海味也不過如此。

漫長單調的暑假生活,百無聊賴,於是我們去抓螃蟹、抓黃鱔、抓泥鰍、抓魚……螃蟹是比較容易抓到的,躲藏在寬大的淺洞里,不停地抖動著眼睛,一副憨態可掬的模樣。和其他的生靈相比,螃蟹也算是極其笨拙的,跑起來比不上四條腿的青蛙,更比不上沒有腳的黃鱔和泥鰍,你只需稍稍用點心,它就跑不掉。

黃鱔與泥鰍抓起來難度可就大得多,渾身光溜溜的,沒有一點硬功夫是絕對抓不到的。 我們村子裡有一個抓黃鱔的老人,每天背著個竹簍,赤手空拳,輕輕鬆鬆的,一天能抓到好幾十斤黃鱔,然後背到集市上去換錢。

現在大量使用農藥、化肥等,自然生態遭遇了破壞,像青蛙、黃鱔、泥鰍等少多了,與我們兒童時代的「抓」扯不上太大關係了。我們小的時候,青蛙、黃鱔……任性抓,可是很快,青蛙、黃鱔們就像野草一樣,春風吹又生出來了啊。自然生態有著豐富的平衡性和恢復性,科技的發展和運用,卻對生態造成了致命的傷害,不可不慎,不可不省啊。

投稿郵箱

《紅豆》雜誌

張開文學的翅膀,《紅豆》連接你我,連接社會與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豆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紅豆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