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未都 炸油條

馬未都 炸油條

油餅油條可能是中國人最廣泛的早餐了,尤其在過去艱苦的日子,吃一次油餅或油條一天都感覺很美。不知為什麼,油餅就是油餅,油條卻有另一番社會含義,特別是加上一個「老」字――老油條,就充滿了油膩的社會感。

早點鋪支一口鍋炸油條是大街小巷常見的一景,師傅把和得柔軟的麵糰二合一抻長,然後下油鍋用長筷撥動,直至油條呈現金黃色,夾出瀝干然後售賣。早年六分錢一根,豆漿兩分錢一碗,八分錢的早餐是個非常遙遠的記憶。炸油條的過程很耐看,我小時候就願意站在一旁看上一會兒,看著白軟的油條漸漸變成香脆的油條。有個不雅謎語說的就是炸油條,謎面是:什麼東西越抻越長,越扒拉越硬?這種謎語在江湖算一類,叫葷謎素猜。這也是我長大以後才知道的。

我從小很長一段日子食用油都是定量的,每人每月半斤。那年月由於大家吃得都素,每家每戶的油絕大多數都不夠吃,所以沒有人舍的在家炸油條,偶爾過年過節時會有一次在家炸油條,這意味著你可以一次吃個夠。

母親炸油條的手藝不行,所以在家只能炸油餅。每次會和上一團紅糖麵糰,撕一塊貼在白面上,這就成了糖油餅。糖油餅是我的至愛,愛到寫這篇文章時滿口生涎。炸油餅要切幾刀,讓油餅像柵欄窗一樣,油餅下鍋後刀口逐漸裂開,中間沸油翻滾,此刻會恍然大悟什麼是上刀山下油鍋。每次炸完油餅,吃完安靜了,油也完全涼了下來,母親會翻出一個漏斗,將涼油倒回瓶中,我最愛手忙腳亂地幫母親干這活,看著油又回到瓶子之中,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痛快感,這痛快感來自哪裡,直至今天令我不解。

(圖片來自網路,尊重原作者版權)

今天是五月初五,祝大家端午安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復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TAG:觀復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