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中如果德軍不首先進攻蘇聯,德國有沒有勝利的可能?

二戰中如果德軍不首先進攻蘇聯,德國有沒有勝利的可能?

原標題:二戰中如果德軍不首先進攻蘇聯,德國有沒有勝利的可能?


二戰的一個重要舞台就是蘇德戰場,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二戰的最終進程。較為普遍的看法是,德國進攻蘇聯重蹈了其在一戰的覆轍,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導致了德國最終的失敗.此文不討論德國是否有可能擊敗蘇聯,而假設,希特勒認為在西方的英國未解決前,不能又在東方製造一個強大的對手,因此竭力避免主動進攻蘇聯的話,二戰將會如何發展呢?


1、蘇德之間爆發戰爭的可能性 。


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是具有高度戰略洞察力的領袖,即使在蜜月期間,對蘇德之間未來可能的發展也早有心理準備.希特勒早在蘇德秘密協定簽署時就說:「這是和我們不得不掐死的魔鬼簽訂的條約」;《我的奮鬥》也明確指出:德國的生存空間是在東方的遼闊土地;希特勒德國,始終把蘇聯當作必須征服的目標。而蘇聯趁德國忙於西線戰役時一系列打造東方戰線的行動更加深了德國對蘇聯的警惕。


而斯大林並不是沒有預見到德國會進攻蘇聯,只是時間判斷上有錯誤,而個人的一廂情願又影響了國策,使蘇軍無法做到最充分的戰爭準備。其實,蘇聯早看出了德國的居心不良並採取了相應行動:軍事上,蘇聯慘勝「勇敢的小芬蘭」,得到了列寧格勒的安全態勢;吞併波羅的海三國;與德國瓜分波蘭;吃下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把西部邊境前推了200~300公里,如果說這條「東方戰線」不是針對德國,沒人會相信。外交方面,莫洛托夫在德英空戰正酣時特訪柏林,當時就明確拒絕了德國意圖把蘇聯引向南方的建議,更咄咄逼人的向希特勒質問德國在芬蘭,羅馬尼亞等國駐軍的問題,雙方談得很不愉快。可以想見,斯大林對德國可能的入侵必定有所準備。


因此,蘇德之間爆發戰爭不是問題,問題只在於:誰首先進攻?何時進攻?


2、希特勒的兩難處境。


希特勒的困境在於是否要兩線作戰:是全力戰勝英國,之後轉頭東進收拾蘇聯;還是如史實一般,發動巴巴羅薩計劃?


就現在對過往歷史一目了然的人們的馬後炮,德國當然不該在1941年6月22日進攻蘇聯,陷入兩線作戰的態勢。但如果真處在那個歷史環境下,這是一個絕對正確的選擇嗎?是否應該先登陸英倫,征服不列顛,然後再擊蘇聯?


當時蘇德邊境蘇軍的數量已經很是龐大,而且還在不斷加強;邊境築壘也正不停加固;每過一天,蘇軍實力就增強一分。對於德國,蘇聯不能不說是個日益強大的威脅。而在德國尚和英國糾纏不休時,蘇聯虎視在側,這時德國如果強行登陸英國,東邊留多少兵?留多了攻打英國力量不足,留少了不敷使用。再說登陸英國,以德國本來就弱小而又在威塞演習中遭到重創的海軍無法和皇家海軍對抗,又在制空權未取得的情況下,德陸軍必然遭到極為嚴重的損失;如果在節骨眼上,一旦蘇聯首先發動進攻,那龐大無匹的百多個師從東向西在中歐平原上壓過來,德國即使不被一擊即潰,也必將陷入真正惡劣無比的兩線作戰慘境。即使精彩的演出了萊茵蘭進軍的希特勒也不敢冒這個天大的風險。可見,不進攻蘇聯,並不能解決德國的潛在戰略窘境,這是由德國的先天條件所決定,無法改變。

攻打蘇聯未必不是個可行之計:一,德軍的戰力正在巔峰,輔以震驚世界的閃擊戰術,必然能重創蘇軍。二,至少英國那方面(即使考慮到美英同盟的因素)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無法對德國的歐陸帝國形成威脅,充其量是空軍的騷擾和海軍的壓制。對付皇家空軍德空軍不但自保有餘,還能進攻;德海軍水面艦艇雖然不能對抗強大的皇家海軍艦隊,但德軍潛艇狼群戰術和精銳戰艦游擊作戰也能牽制相當的英海軍兵力。「無敵德國陸軍」可以集中精力對付蘇聯。就已發生的歷史來看,蘇德戰爭中蘇聯也有好幾次是命懸一線危如累卵,德國並不是沒有勝利的可能。可話又說回來,兩線作戰,始終是德國人揮之不去的噩夢,懸在頭上的達摩克斯利劍。


所以,對於希特勒德國,打或不打,這是一個兩難選擇。



3、斯大林的問題。


斯大林的問題,在於德國何時進攻蘇聯?蘇聯是否可能先發制人?

既然能肯定德國遲早要進攻蘇聯,蘇聯要做的事就是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時間加強戰備。東方戰線是死的,要發揮作用還靠活生生的軍隊。就客觀的軍力對比來說,雖然軍隊的表面規模蘇聯不弱於德國,甚至還要龐大,但實際戰力是遠遠不如了。蘇芬戰爭清清楚楚把蘇軍的水平展現給全世界,德國也因此來判斷蘇軍的戰鬥力;而反過來,這也是一盆冷水潑醒蘇聯,促其真正開始加強軍隊,蘇聯雖丟了大臉,然焉知非福?增強軍隊戰鬥力需要時間,蘇聯想做的就是禍水西引,當然歷史說明了他沒有成功。


如果德國不首先進攻蘇聯,蘇聯會反過來進攻德國嗎?很有可能,當時歐洲大陸已經只有這兩頭猛虎,雙方日益加深的敵意決定了遲早要爆發戰爭。焉知斯大林不是在等待德國登陸英國時無法分心而又會遭受重創這個天賜良機呢?希望今後有解密檔案或可證實我的猜想。對蘇聯來說,以他的實力該選擇這個最佳時機,而如果這情況真正發生的話可能會把二戰結束時間提前(不過也真不好說,但徹底改變二戰進程是肯定的)



4、最後一個可能

那麼,德國既不登陸英國又不進攻蘇聯(雖然對德國來說長期閑置他那龐大精銳又相對處於優勢的軍隊有點不可思議),那就是英德蘇三方的僵持局面---英國全力自保,德國左右為難,蘇聯戰力不足也不敢輕啟戰端……


打破這局面有幾個可能:


A. 北非。


這兒可以借鑒歷史,英國必然全力作用在北非戰場保住生命線;但德國志不在此,不大可能傾注全力。因此,在北非還是可能演出瞬息萬變的雙方拉鋸戰,誰勝誰負要看雙方的投入和表現。如果德國獲勝,不但戰略上給了英國致命一擊,又在南方包圍蘇聯,還能獲得中東的石油資源,將大大加重德國征服世界的籌碼;如果英國獲勝,對德國的直接影響不大,英國的安全則更加能確保,北非還會變成未來反攻德歐陸帝國的跳板,跳板另一端就是義大利…


生力軍的加入,會決定北非戰場的走向,可以預見的就是美國的參戰,以下C將提到。


B. 日本進攻蘇聯 這可能性微乎其微,日本的國策是南進。就算日本進攻蘇聯,他能吸引蘇聯多少兵力很成問題。基本上,不會對蘇德戰略走向有大的改變。


C. 美國耐不住寂寞,最後出來打破僵局,當然是作為德國的對手:這是最大的可能性。


美國出手的地方首選當是北非,時機自然在德國未能穩操勝券之前。另外,在大西洋擊敗德國海軍掌。


握制海權,增兵英倫演出不列顛空戰升級版,駐軍英吉利海峽等待登陸對岸;以及,奪取北歐完成對第三帝國的三面包圍……總之,先爭奪第三帝國周邊地帶作為反攻跳板,其次總攻德國歐陸本部將是基本戰略。蘇聯自然會找到最佳時機對德開戰,對德四面包圍完全形成。


以美國龐大的戰爭潛力,他的站位將決定戰爭的勝負,即使如此,沒有歷史上蘇聯損耗德國的大部戰力,


反攻的日子將是漫長艱巨的。這樣進程的二戰,我們只有憑空猜想了,也許,登陸歐洲後的進展,和史實相差不會很大吧(甚至可以參照一戰)。


而德國有沒有勝利的可能呢?唯一的途徑,就是在對德全面包圍形成之前,各個擊破。如此說來,巴巴羅薩計劃有其歷史的必然性,焉知當年希特勒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V說事 的精彩文章:

二戰最傑出的戰略家就是曼施泰因的得與失,告訴了我們什麼
連秦始皇都動心的古墓,唐伯虎也研究過,可千年來卻未能挖掘

TAG:大V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