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三方聚合力 培育集團增長極

三方聚合力 培育集團增長極

集團校是指以優質學校領銜,若干成員學校組合而成的集合體。領銜學校通過向成員學校輸出品牌、辦學理念、幹部和優秀教師等方式,實施集團化管理,進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讓更多的學生接受優質教育。

杭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多地實踐證明,集團化辦學在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縮小區域之間、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的發展差距上有很大作用,是一條低成本、見效快、易推廣的教育均衡發展之路。

2017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強調「試行學區化管理,探索集團化辦學」。然而,在具體的實踐中,一些地區推進效果並不理想,存在雷聲大雨點小、形式多於實效等現象。這些問題的產生,一方面與各主體對集團化辦學的理念缺乏深度認識有關,另一方面也跟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學校三方沒有釐清各自職責、形成合力有關。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梳理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任務,發揮各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有效推進區域集團化辦學。

規劃、保障——

地方政府的責任

促進教育均衡是政府的重要任務,而推進集團化辦學恰恰是有效途徑之一。政府作為集團化辦學的主推手之一,既要科學規劃、有效保障,又要尊重集團發展規律,幫助集團各校快速融入整體,儘快提升質量。

規劃:區域推進集團化辦學要循序漸進。區域推進集團化辦學,一要有政府共識,即集團化辦學是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的「引擎」,要把其列入重點工作,如深圳市將「探索集團化辦學模式改革」納入深圳市2017年改革計劃。二要有規劃目標,統籌規劃,高點定位,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同時,確定推進目標,如廣州白雲區計划到2020年力爭集團化辦學基本覆蓋區域內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實現教育資源由分散獨立到集約共享轉變,辦學質量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轉變。三要尊重學校發展的自身規律。每個學校都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和模式,集團內的融合發展要循序漸進。政府要採取積極穩妥的態度,做到扶持一個、成功一個,切忌用一刀切的手段強行推進。

保障:區域推進集團化辦學要有政策引領。區域推進集團化辦學是政府行為,需要出台相關的文件加以支持。集團化辦學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涉及人、財、物的綜合配置。杭州推進名校集團化辦學近20年經驗表明,出台有效的政策是關鍵。正因為杭州市委、市政府在5年中連續下發3個推進文件,不斷解決辦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才有了今天的成績。

儘管目前各地的集團化辦學已經有了很好的成果,但從長遠發展看,仍需解決以下問題:

一是解決辦學主體的動力問題。集團化辦學加重了領銜學校的辦學負擔,儘管反哺社會是領銜學校的責任與義務,但如果沒有激勵措施,也會虎頭蛇尾。二是解決辦學規模的邊際問題。領銜學校到底帶幾個成員學校才不至於負擔過重?這需要科學的研究和論證,而不是「餅」越大越好。三是解決辦學運作的治理問題。如何從管理走向治理,如何使集團內成員學校從「聚變」走向「裂變」?四是解決辦學保障的機制問題,要明確集團化辦學的資源配置問題,支持的幅度到底有多大?

指導、調控、創新——

教育行政部門的視角

作為一項新生事物,集團化發展沒有太多可借鑒的經驗。教育行政部門作為學校發展的推動者與引導者,要正確引導集團化辦學的方向,處理好多種關係,確保好事做好。

指導:在確保優質學校品牌的基礎上,適時推進集團化辦學。優質學校要承擔社會責任,在發展自己的同時要反哺社會,帶動其他學校發展。但集團的組建還要講究時機。一所優質學校,也不是任何時候都適合擔當集團校的主力。

人的一生有成長期、頂峰期、衰落期等幾個生命周期,學校也如人一樣,處於不同時期的優質學校,所能發揮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當優質學校處於上升狀態時,是集團化辦學的最好時期,他們不會因領銜集團而導致管理水平、教育質量的下降,即不會出現老百姓所說的「牛奶稀釋」現象。但如果一所優質學校處於調整階段,而一味地要求其幫助其他學校,就有可能會因為負荷過重,而導致質量下降,甚至毀掉其原有的品牌。因此,教育行政部門要充分評估優質學校的發展周期,適度推動集團化辦學。

調控:在提升質量的基礎上實現量的擴張。在推進集團化辦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領銜學校的品牌效應,利用領銜學校的教育教學優勢,積極輸出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優秀的管理人才和教育教學骨幹,使優質學校的資源在短時間內覆蓋整個集團,快速提高集團整體的教育質量。但在推進領銜學校擴張的同時,需要給領銜學校休養生息的時間,讓其修鍊內功,以免因過快擴張而導致品牌受損。所以,教育行政部門要審時度勢,做好宏觀調控工作,把握好規模擴張與質量提高的關係。

創新:探索多種體制並存下的集團運行新機制。目前,教育集團的形式多樣,所屬學校辦學體制各異,導致了集團校之間或緊密或鬆散的關係。從現實來看,集團內學校之間一旦產生問題,如何解決是一個難題。

現實中,有的教育集團制定了《章程》,力圖通過《章程》來規範並約束學校之間的行為。但問題是,絕大部分教育集團屬於多個法人,集團並非法人,一旦發生糾紛,無法承擔法律責任;《章程》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在發生利益衝突時,它無法約束成員學校的行為,成為一紙空文;建立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例會制度尚待完善。因此,如何引導教育集團有效運作,如何突破教育管理原有的運行機制,是教育行政部門目前需要研究的重點之一。

寬容、共治、可持續——

領銜學校的擔當

學校是集團化辦學的主體,領銜學校更是帶動集團化辦學的引擎,它既需要處理好自身發展、集團發展及各成員學校之間的關係,還需要探索集團自身有效的運作規律,實現集團內部的優質均衡發展。

寬容:讓集團內各成員學校有個性表達的空間。在集團化辦學後,各成員校之間在管理、文化上會自覺不自覺地出現「同質化」的傾向,導致集團內的學校在教育理念、教師培養模式、硬體設施、管理模式等方面幾乎沒有差別。未來教育應倡導學校的個性化和多元化發展,所以,領銜學校既要輸出先進的理念、管理、文化,又要讓所屬成員學校有培育自己個性的空間。在教育理念、願景一致的前提下,鼓勵成員學校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

共治:凸顯現代教育集團管理的現代特徵。集團化辦學,是對現有教育資源的重組、整合和優化。新機制觸發了學校管理的變革,集團理事長(總校長)要完成從管理一所學校到管理多所學校的轉變,從管理單一的公辦學校到管理公民辦並存的多類型學校的轉變。這種角色轉變,衝擊了傳統意義上的管理意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因此,集團化辦學要順應時代潮流,用新的價值觀引領集團內部的治理結構與運作機制,體現現代教育集團的現代特徵,充分發揮成員學校、幹部、教師、學生在集團治理中的作用,突出「共同獲得」,實現「共建共享」。

可持續:提升領銜學校自身的「輸血」與「造血」功能。優質學校名師薈萃,集中了大量優秀人才。教育集團的成立,為這些優秀教師施展才能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台,如杭州二中教育集團在很短的時間內先後向集團所屬的學校輸出了6名校級領導、9名中層領導,這些骨幹在新的工作崗位兢兢業業,個人才能很快展露。雖然優質學校儲備了大量的優秀人才,但輸送太快,同樣會出現斷層,最終會導致管理不暢。因此,優質學校在領銜集團化辦學的過程中,怎樣加強自身的「輸血」與「造血」功能,是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

《中國教育報》2018年06月19日第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大數據角度來看,這些專業更有「錢途」
師者本色演繹人間大愛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