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Arm準備為IoT長期成長犧牲利潤,這需要勇氣

Arm準備為IoT長期成長犧牲利潤,這需要勇氣

軟銀(SoftBank)旗下擁有1,000億美元私募基金的投資事業Vision Fund首席執行官暨軟銀集團董事Rajeev Misra日前在一場於英國舉行的人工智慧(AI)研討會上表示,以經營物聯網(IoT)市場的長期成長策略角度來看,Arm更適合做為一家私有企業。

「IoT需要完整的配套方案,不只是晶元,而為了進行相關的投資會需要在未來的3~5年內犧牲利潤;」Misra本周稍早於這場軟銀為主要贊助商的年度AI研討會CogX上表示:「當股東希望看到每年都有近10%成長率的時候,採取長期眼光是需要勇氣的。」

在被問到他如何看到科技領域的未來時,Misra表示,數字安全會是接下來三年最大的產業,特別是考慮到我們可能會體驗到的連結程度,再加上關於隱私權的挑戰;他也認為在接下來幾年,我們將可提供處理性能高於大腦的技術,但是只有處理性能是不夠的,特別是在需要把取得的數據拿來處理、分析或做什麼事的時候。

Misra表示,軟銀在Vision Found成立的第一年(2017年)就進行了36項投資案,但只有2項在歐洲;該基金在接下來2~3年預期會投資80~90家公司。他也反駁了對該公司助長科技業「泡沫」的批評:「當你以10年的眼光來看,短期估值波動是無關緊要的;」他也指出,有幾家手上有數千億美元現金的科技業者,也將開始成為與Vision Found競爭的富有投資人。

此外Misra還提及,中國正在建立龐大的科技生態系統,最後有可能在影響力方面會超過美國矽谷,其關鍵因素不在於資本,而是來自像是中國等國家越來越多的導師以及模範。

Arm準備為IoT長期成長犧牲利潤,這需要勇氣

Vision Found首席執行官Rajeev Misra (左)與SoftBank集團創辦人暨首席執行官孫正義,在Vision Found成立時與阿拉伯的投資夥伴簽署合作協議 (來源:Vision Found)

硬體廠商成為AI研討會要角

為期兩天的Cogx大會據統計有超過6,000名參加者,而且在這樣一場通才AI研討會中,十分罕見地也讓硬體廠商有發表舞台;今日有很多AI研討會都是以通才(generalist)討論議題為主,就像CogX也探討的,關於AI的影響、AI取代人類的工作、AI的道德標準,還有AI領域的女性等等,在這場會議則特別邀請了晶元與硬體廠商現身說法。

包英特爾(Intel)、英國新創晶元公司Graphcore,還有專長光學運算技術的法國新創公司LightOn,以簡化的詞句為聽眾解釋AI的基本硬體技術選項──CPU、GPU、TPU還有IPU (intelligence processing units)、OPU (optical processing unit)。

開發自動駕駛技術的英國新創公司FiveAI首席執行官Stan Boland,則概述了開發全自動駕駛車輛硬體技術所需的基本元素。在這場由硬體廠商代表參與的座談中,還特別探討了為因應AI深度學習需求需要有不同方法,還有為何需要針對不同演算法在運算與通訊架構上達到最佳平衡,才能讓硬體發揮最佳性能。

Arm準備為IoT長期成長犧牲利潤,這需要勇氣

在英國倫敦舉行的年度AI大會Cogx (來源:Cogx)

來自美國的英特爾AI產品部門代表Casimir Wierzynski,介紹了該公司的深度學習加速器,以及他們正在開發硅光子(silicon photonics)電路,準備將雷射導入晶元:「有一天我們能直接將光學技術加進深度學習加速器。」

Graphcore共同創辦人、首席技術官Simon Knowles表示,晶元廠商之間正掀起一股新浪潮,從頭開始著手設計特別是機器學習應用的處理器。而LightOn的共同創辦人暨首席執行官Igor Carron指出,未來大規模的AI會採用光學運算,可以採用擴散介質(diffusive media)做為內存。

來自美國紐約Ark Invest的分析師James Wang表示,AI硬體已經走了很長一段路,而要將AI性能再提升10萬倍,關鍵在於開發新的基礎技術例如光學、模擬與量子,還有更具效益的演算法;此外他也強調,現在的TPU設計很好,但是還不足以取代Nvidia。他甚至認為:「Nvidia是世界上最具驚人競爭力的一家公司。」

編譯:Judith Cheng

本文授權編譯自EE Times,版權所有,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ET電子工程專輯 的精彩文章:

54%的AI技術到2022年仍太年輕,無法商用
新飛電器破產拍賣,一代人情懷的終結

TAG:EET電子工程專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