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虛勁道中和氣機在太極拳走架過程的體驗

虛勁道中和氣機在太極拳走架過程的體驗

太極

中國最受歡迎的太極文化類公眾號

文|釋傳宗編輯 | 禪音

天地有大美

 風月無古今

巫娜 

00:00/05:00

在走架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到下面這四點。

1、多留點時間給腳下勁道,尋找體驗覺受,太極功夫在腳下

以摟膝拗步為例,因為前腳跟一蹬地對撞後腳跟明勁便在腰眼處生髮 的力偶,產生了緩衝力,這樣我們才有更多的機會進行腰胯的轉化, 腰胯的公轉轉化多了,上身自轉的轉化機會也就多了,這樣就會出現 一個對拉勁,所以要多留意腳下勁道,多松沉。松沉越到位,脊背的 氣機就越充滿。前胸和手臂要抱球狀,腋下橫撐展開並松空松沉,氣 機自然就松沉到丹田、脊背。

松沉的目的不是為了松沉,松沉到照海 也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產生氣機到丹田整合。 前腳跟一蹬,氣機到了脊背,內側勁道也上來至大包穴,在前後 腳之間是力偶的碰撞,在丹田是陰陽二氣的碰撞。丹田不是肚臍眼, 也不是肚子下面的所謂三寸,其實丹田是關元和氣海的穴位等的總 稱。前腳跟一蹬,內側暗勁也上來了,外側明勁道到脊背,暗勁道升 發到足五里、丹田、腋下,此時背勁道和前面暗勁道,即任督二脈勁 道全部到位,整勁開始了。

腳踩好後,勁道來了穩了,然後腳掌五腳 趾抓地,使得湧泉穴弓起來,而不是實在那裡。這一抓,使前腳定在 那裡,後腳虛實轉化公轉時可以兌現上身自轉的到位,在一轉一扣中, 勁道推出去,這種勁道非常完整細微空靈。 一般太極走架中,容易忽略前腳的虛,或往往只關注後腳的實, 後腳是明勁道,要注意迴轉回收,走架整過程氣機體現內為大胞穴與對位足五里合,外形是肘尖與對位膝蓋合,這樣對拉內合交錯旋轉自 然產生鼓襠命門具氣和吊襠吞陰虛頂百會,所以太極要多留心腳下天 地。

在大包和足五里合後並且要後坐蓄勁,保持中定,正如鐘擺一前 一後擺動,都要回到鐘體中間虛線上去。比如前腿出去往前為吊鐘擺 往前擺,一會對拉拔長往後走就如鐘擺往後擺,吊鐘前後搖擺不離中 線,合的時候要在中定線上合,在中定勁道上合。合的時候往前擺和 往後擺,自然就虛靈頂勁了。合好後,上身回來,下一個動作接著開 始,此時如果直接去指揮後腳腳拇指,你會發現很難指揮,我們只要 大胞穴和對位足五里這兩個位置對拉內扣旋轉就行了,然後松沉。

合 的時候手就往上轉,就是大椎和尾閭的對拉,後腳跟上去,然後松沉。 這個勁道要多留意細行。 武式太極拳的架,姚繼祖先生 67歲時走得架時中架,當他 80 歲 時走的是小架,輕輕地出去、回來,步子小小的,非常自然。我們以 養身為主,開的時候可以誇張一點,太陰脾經、厥陰肝經全在前面, 可以拉開,含胸收腹自然進行吐納。合的時候大胞穴和足五里一定要 對拉合住,這樣不會偏離方向

2、要留意中丹田的氣機。當摟膝拗步勁道出去時,一定要留意明勁 道是從脊背出去的,脊背有著大椎穴、兩側膏肓穴和天宗穴所形成的 三角八卦。雖然我們是在前面比劃,但是心意退後留守是在脊背,這 樣有背靠著就更穩了。人的健康是脊背的健康,陽氣足了,脊背就會 健康,要回到脊背上去。出手時要從中旋轉出去,不能直接推出去, 這樣大胞穴才有機會活動,勁道到肘就可以了。

這個推的勁道從哪裡 來,楊露禪說,勁起於跟,到腰、到脊、到胳膊,我們就是直接上來, 自然到脊背,到天宗穴,到肘,最多到小指撩一下。盡量要讓大胞穴、 腋下圓活起來,好像腋下會呼吸一樣。 在轉化的過程中,大胞穴要動起來,像鼓風機一樣盡量鼓起來, 內轉松沉。

3、走架時,要注意眼神的開合。正如射擊時,射擊者的眼睛看 槍把是不對的,看槍頭也是不行的,一定要看射擊的方向。走架時, 要慢慢把視線化掉,開始留意前方的方向,眼神出去。當人要回到後 面時,眼神要跟著走,但不能停留,要在前面的空間 2、3米處,眼 神要跟著手走架方向。合到中定勁道形成整勁的時候,眼神回到眉心, 或者脊背,脊背是中定勁道的主心軸,要抓住它,這是隱形的中定線、 鐘擺虛線。過程中眼神視而不見,清晰投影但沒有滯留在哪個點上, 心在哪裡眼神就在哪裡。 眼神跟著意念和方向,回到中定線時,眼神回到脊背。形要有開 合,氣要有開合,心也要有開合,里外通透為一體。所以要注意眼神 的走向。 走架過程中,耳朵對外面一切聲音都聽的很清楚,但心無留意無 掛礙,此時心保持空靈狀態,自然產生綿綿柔柔、雲捲雲舒、流水自 然的效應。

4、走架過程中,脊背要放鬆。脊背老是撐著是不行的。脊背的 4 撐不是形體上的撐,是氣機鼓滿脊背的稱之為撐,如果是形體上的撐 就不會放鬆。只要我們一含胸,兩腋窩一撐開,心氣歸下丹田(若心 氣堵胸口心臟壓迫眉間緊臉色青,這是練太極大忌)脊背就會放鬆下 來,跟著腰胯就落下來了。脊背平板狀並且凹狀的時候是硬的,撐開 圓的時候反而是松的。所以在轉身時,要盡量地含胸拔背收腹,腕部 要放鬆,讓大拇指魚際穴勞宮穴氣機充滿,大胞穴兩肋放鬆,脊背自 然就放鬆了。

不是意守脊背,是留意脊背,脊背的勁道從哪裡來,自己要明白。 這個明白加速了氣機的循環,加速了氣門的打通,讓任督兩脈更加有 動力循環。 後面空是沒有空的,但是脊背處於放鬆狀態,裡面充滿氣機。脊 背的放鬆要靠含胸,脊背的放鬆是肌肉的放鬆,不是氣機的放空,而 是充滿了氣機,而含胸收腹拔背脊背就放鬆了。如果沒有很好地含胸 收腹,脊背就成了一片平板而僵硬在那裡,鼓起來的脊背是放鬆的狀 態。太極拳的氣機全部體現在脊背上,拳是從脊背打出來的,故稱謂 是脊背太極。

在走架過程中,大胞穴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大胞穴要靠肘旋轉 打開。太極拳內圈就是大胞穴和丹田的一種內在氣機的對拉拔長,氣 機在對內碰撞,大胞一打開,丹田就鼓盪了,不是純粹只靠腳下在引 起鼓盪,前面放鬆的目的是為了讓氣機整體都歸會丹田來,丹田是全 身氣機整合的地方,我們松沉到照海穴,也就是為了借地面的彈力推 動丹田氣機的鼓盪。

5 因此,整個太極拳的核心是丹田氣機的轉化,它是先天、它是根 本。但是我們把丹田的氣機運用起來,運用在脊背上,因為脊背是純 陽之氣的通道,是中樞神經的要道,人的健康首先是大腦的健康,人 的年輕是中樞神經的年輕,因此太極拳養生理論的建立、切入點就在 於脊背中樞神經為要處,然後利用大胞穴、太陰脾經的氣機的強大, 對撞到丹田氣機的鼓盪,斂氣入骨,讓脊背健康強壯。

這個過程的思路一定要明確,此四點要始終落實貫穿走架,就在 這四點上去兌現、體驗。這個過程表現出來態勢是松、細、綿、柔、 安、和、空、凈、明。無論中庸或道無為以及佛家中道的思想,在氣 機及行為上同樣流露:松、細、綿、柔、和、安、凈、空、明,所以 有必要學習其傳承思想,可以從《論語》、《道德經》、《金剛經》汲取 營養豐厚,塑造太極拳靈魂,利於人生太極三部曲,青年鍛志、中年 明理、老年安心。

(廣告)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國術養身堂

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練習太極拳時如何讓全身放鬆,推薦六個方法!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