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了這麼多年的英語,你還是沒自信吧

學了這麼多年的英語,你還是沒自信吧

Cruisin"

 See You Naked

Sioen 

00:00/03:56

圖取自扇貝每日一句

最近這半年來,我總是在思考遠遠超出我能力範圍內的問題,比如:

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

工作,除了賺錢,還可以從中得到什麼?

縱觀周圍,百思不得其解。

每當這些問題出現在腦海中,我總是忍不住妄想。

如果時光能倒流,讓我回到研三畢業,我一定選擇進入互聯網行業,去做線上教育;

如果回到研一,我可以好好學英語,期間可以去教雅思,學學互聯網行業知識;

如果回到大三,我可以跨專業考心理學、經濟學或者英語的研究生;

如果回到大一,我也要好好學英語,直接踏入英語強相關行業;

更奢侈一點,如果回到高三,我一定要堅持把愛好當專業,而不是無知地決定以後的方向……

但是我知道,我沒法回到3年前、6年前、7年前,9年前……

而我能抓住的,只有現在,只有當下屬於自己的時光。

今天下午刷知乎,看到了之前關注的話題,20/25/30歲做什麼,可在5年後受益匪淺?

翻閱答案,除了幾個夢想成真的回復,大部分都是早知道,該學個一技之長,多運動,堅持學英語。三個年齡階段,雖然差了10歲,但是大家無不表達出對現狀的不滿和對未來的期望,但是就是看不到走向未來的行動。

記得之前看過的,有人問一個九十多歲的老太太,人生有什麼後悔的事情。

老太太回復,最後悔的就是60歲時沒開始畫畫,如果那時候開始,現在已經畫了30年了。

對,奢望未來和後悔過去都沒有用,只有珍惜現在是最有用的,正如Just do it.

想想工作這麼辛苦,肯定是為了家人過得更好一些,但是正如知乎上那個話題:掙錢的路子那麼多,為什麼你偏偏選擇進廠?

現在每天看到周圍的同事,一邊吐槽著現在的工作或生活,一邊繼續維護著現狀,一邊渴望著每個月中可憐巴巴的工資時,我甚至會感到可憐。

大多數人都平庸地度過這一生,而不去想到底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如何過上這種生活。很不幸,我也在這個人群範圍內,我同樣沒有勇氣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處在現在這個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自己在費勁賺錢的同事,看到好多人通過一技之長變現,而這種變現的技能無需藉助企業這種平台。而這些有著一技之長的人,無不是打破舒適區,並且靠著不間斷的努力來實現的。這種突破的狀態,可能會苦一陣子,但是不至於苦一輩子。

任何一個人,只要下定決心,在一個領域內深耕3~5年,必定可以超越一般人,更不用說如果這個領域恰好是是你感興趣的,做起來動力十足的方向了。

想有個一技之長,我們完全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驟去做,以我自身為例:

第一步:找到感興趣的領域(多個)

對英語、心理學、理財比較感興趣。

第二步:從感興趣的幾個領域中選擇自己擅長的領域(最好1-2個)

我對英語的熱情更強烈一些,會達到別人說的那種沉醉不知歸路的感覺,而且自我感覺在英語學習上,比一般人更有感覺一些。

第三步:描述你在這個領域的現狀

證書:只有上學期間獲得的CET-4和CET-6證書;

實戰方面:

三年前,維持半年的書面翻譯兼職(兼職賺錢);

工作期間,通過公司英語等級考試(博思英語),達到業務交流水平;

堅持扇貝打卡600+,無障礙看懂扇貝新聞

但是除此之外,英語語法多數已忘記,沒有突破舒適區。

第四步:設定目標

我很喜歡跟老外溝通那種感覺,因此口語需要達到能夠交流水平,也就是可以看得懂無字幕的訪談或者電影;

我喜歡教別人學外語,因此需要掌握英語的基礎知識,如語法等;

根據目標設定的SMART原則

S=Specific目標必須是具體的

M=Measurable目標必須是可以衡量的

A=Attainable目標必須是可以達到的

R=Relevant目標必須和其他目標具有相關性

T=Time-bound目標必須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

以我現在的英語水平,我覺得可以在2018年8月1號(距離今天還有6周時間)之前,完成下面兩個目標:

掌握語法(初中、高中)

每天堅持聽、說英語

說實話,上面的目標還是不太清晰,第五步我會分解具體的目標。

第五步:分解目標

語法方面:

讀完2本書語法閱讀;

提煉自己的觀點,總結語法知識匯總(每周公眾號/知乎更新1-2次);

提煉初中英語語法知識、高中英語語法知識,並形成匯總表;

聽、說方面:

堅持看(留聲英語或知米聽力)英語30min,持續1個月;每天堅持扇貝新聞/讀書打卡20min;

梳理雅思口語題目,每2天完成1個話題;

第六步:傻逼一樣的堅持

完成了上面的分解目標後,我已經清楚地寫出接下來的6周時間我需要做的事情,包括語法和聽說能力提升。因此我就照著上面的目標執行即可。

這兩個方面,今天我能夠做什麼才能更接近目標狀態?

此處,我推薦YouCore創始人王世民先生提出的【功利性學習】理論:

查閱兩本書的目錄,構建英語語法的框架

利用圖標對比目前已掌握哪些知識,哪些需要強化,哪些需要重新學習

確定學習重點,進行功利學習

完成上述學習後,找一套中/高考英語試卷,進行整體應用檢查

最後在實踐過程中,改進迭代

說來慚愧的是,從高中起就喜歡英語,讀大一、大二達到巔峰時期,高分通過四、六級,然後考研期間對英語的興趣就下降了,到讀研時,雖然也喜歡英語,但是始終沒有做出突破的事情,也就是一直在舒適區內轉悠。

一轉眼,現在工作接近三年了,經常有人問我如何堅持英語的,我都說,我比較喜歡英語,所以這件事情對我來說不費力。雖然工作中用到英語的機會不多,但是我依然堅持每天打卡。因為我本身對英語就感興趣,而且我沒有抱著任何功利心去學習,所以這個打卡學習的過程不需要內耗,所以非常容易堅持下來。

但是說實話,這種簡單的打卡形式並不能提高我的英語,而且也感覺收穫不是很大,只能維持現狀。

之前看過一個理論,如果想在某一方面水平有所提高,需要做超過你能力1%的事情。

比如我現在通過了英語六級,但是我在扇貝看的書都是四級及以下水平,所以讀起來毫不費力,也很有成就感,但是這對於英語水平提高並無大的幫助。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去讀雅思水平的文章,剛開始可能比較費勁,但是時間久了以後,就會感受到提供。

但是既然我有這方面的優勢,而且又有興趣,為何像金子一樣發光

立再多的flag都不如踏踏實實去做事。從今天起,除了學運營知識外,每天多了一項,正兒八經學英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萬小時ACT 的精彩文章:

TAG:一萬小時A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