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李煜《採桑子》寫秋風秋雨秋思,一字一淚堪稱秋思之祖,詞中之妖

李煜《採桑子》寫秋風秋雨秋思,一字一淚堪稱秋思之祖,詞中之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李煜此曲更稱妙。秋風秋雨寫秋思,意境幽遠水平高。

說到《秋思》我們很容易就會想到那首《天凈沙》,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可是你知道嗎,馬致遠詞的婉約神韻還是仿李煜的這首《釆桑子》而來的呢。下面咱們就看看吧。

李煜《採桑子》寫秋風秋雨秋思,一字一淚堪稱秋思之祖,詞中之妖

轆轤金井梧桐晚,幾樹驚秋。晝雨新愁,百尺蝦須在玉鉤。

瓊窗春斷雙蛾皺,回首邊頭。欲寄鱗游,九曲寒波不泝流。

《採桑子》是後主李煜中期的作品,當時宋太祖任命李煜的弟弟從善為泰寧軍節度使,並留在京師。李煜請求讓從善回國,未獲允許,據說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並寫了不少詩文來抒發這種情懷。
而這首秋怨詞,或者說叫思婦詞,就通過寫思婦想寄書問候遠方征夫,卻因山重水隔此情難寄,來表達一種悲秋傷懷、離情難寄的情懷,從而藉此抒發對入宋不歸的弟弟的無限思念之情。

李煜《採桑子》寫秋風秋雨秋思,一字一淚堪稱秋思之祖,詞中之妖

這已是深秋時節,秋風瑟瑟,你看那梧桐樹下,轆轤金井旁,已是落葉滿地。樹木入秋而變枯,人見秋色而生愁。我手扶百尺垂簾,眼望窗外細雨綿綿,舊愁之上又添新愁。我獨守著瓊窗,想到韶華漸逝,容顏漸老,心愿難成,怎不雙眉緊皺,愁上心頭。在那遙遠的邊地,我那夫君他久無音訊,不知怎麼樣了,他吃得好嗎,穿得暖嗎,睡得著嗎?

李煜《採桑子》寫秋風秋雨秋思,一字一淚堪稱秋思之祖,詞中之妖

我想要寄封書信給他,可是黃河寒波滔滔,溯流難上,家書難寄呀,唉,我只能在孤獨寂寞中苦苦守望。…空愁悵!
上片轆轤梧桐金井,蘊含深遠,轆轤循環往複井繩悠長比喻情思無限,輾轉難眠。金井,女子獨自汲水之間,往往於此處情思泉涌。梧桐夜落知秋,寒風吹起,葉落飄零。再加一個晚字,那是黃昏之時,晚秋之際,又是從早到晚的思念。好一番意境,深秋情思哀婉綿綿。


李白《贈別舍人弟台卿之江南》中說:「去國客行遠,還山秋夢長。梧桐落金井,一葉飛銀床。」王昌齡《長信秋詞》中也說:「金井梧桐秋葉黃」。意境與此同。

晝雨新愁,也有的說是晝雨如愁,有道是秋風秋雨愁煞人,雨綿綿而情綿綿,雨細細而情細細,寫雨就是寫愁,

李清照也在《聲聲慢》中說,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瓊窗上接玉鉤,望穿秋水人未還,還是一思字。以至她那長而美的眉也起了皺紋,說明愁多愁長,一腔愁苦上眉頭。
最後,欲寄鱗游,她想寫封書信,可是山高水寒道路曲折,縱使信寫出,又何人可傳寄?何處可投遞呢?!思念之情溢於言表。

李煜《採桑子》寫秋風秋雨秋思,一字一淚堪稱秋思之祖,詞中之妖

詩中有畫,景中含情,全詞就是一幅飽含秋意、秋思的風景畫,秋風秋雨秋葉秋思,已經融合為一,滿滿的秋思,長長的離愁,那景那詞那意境那風格,都堪稱經典。元代馬致遠之《天凈沙·秋思》宋李清照之《聲聲慢》的婉約韻致,皆從中而來。

李煜《採桑子》寫秋風秋雨秋思,一字一淚堪稱秋思之祖,詞中之妖

好了,關於李煜《採桑子》的故事我們就寫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發現歷史,每天有更新,謝謝大家,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