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吳潮彬:父親的彈棉弓

吳潮彬:父親的彈棉弓

吳潮彬,筆名彬之雅,昵稱蓮亭月色。我是潮汕人,來自紅頭船的故鄉----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我是個體業主,喜歡登山,騎行,散步,從小喜歡詩歌文學,喜歡學習寫詩,自娛自樂,把平凡的生活過成詩。經常投稿澄海電台並播送。曾應邀上澄海電台《丹心妙語》節目。

父親的彈棉弓

彬之雅

「嘣噠嘣噠砰砰,嘣噠嘣噠砰砰!」 聽一曲《彈棉花》,道一段段溫馨的往事。如此的久違,如此的親切,聽著多像天籟之音,還有朵朵飛舞的棉花為之伴舞……

我的父親是一位彈棉師傅,彈棉弓是他的特殊樂器。長長的像一把大弓,一根長長的弦,配一把彈奏用的小木錘,演奏的時候挎在腰間。隨著一聲聲弦響、一片片花飛,最後把一堆棉花壓成一條整整齊齊的被褥,彷彿就是一種魔術,讓人們讚嘆不已。

小時候放學回家,在老遠的地方就能清晰聽到這熟悉的旋律。無論酷夏寒冬,父親都用它演奏著美妙的樂曲。雖然曲調很單一,但那是幸福的旋律,彈出了家的溫暖,彈出了生活的甜蜜,是伴隨著我成長的交響曲……

彈棉花是我國傳統的老手藝,是一種很費勁的苦力活,也是很有藝術性的精細活。最初都是一把彈棉弓、形似拉箭的長弓,配一根弦,弦是牛筋拉的。一把木棰,一張木製磨盤和一根拉紗的篾。彈棉花時,父親腰間綁著扎包,背後插一條約1.5米長、1寸闊的篾條,篾條上端系一條繩,繩的下端有個鐵鉤,就像一副釣魚竿一樣,鐵鉤固定在弓上。這樣,彈棉弓就被吊了起來,整張棉弓懸於胸前腋下,像準備發射的弓。

開始彈棉花時,父親左手握弓,右手拿著形狀像手榴彈的木質彈棉棰反覆敲擊牛筋,發出「嘣噠嘣噠砰砰」的彈棉聲,節奏感很強列,好像是吉他彈奏的聲音。經過長時間的反覆震彈,所有的棉花被彈得軟軟細細,厚薄均勻。

把棉花彈鬆軟後,接著就是牽棉紗線。牽線要和我母親兩人一起完成,兩人配合要很默契,紗線才能布得均勻。棉紗線要拉三至四層,直一層、斜一至二層、橫一層形成網狀。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拿起磨盤來回磨、壓,使棉絮與棉線平貼。一整套工序下來,一條暖暖的棉絮就完成了。如果是結婚喜被,還得用紅棉線做上紅雙喜的圖案。

由於父親的彈棉手藝精湛,敬業,對彈棉絮和布紗一絲不苟。他彈出來的被子十分柔暖,而且還經久耐用。因此很多人慕名前來請我父親彈被子,那時候父親總是有彈不完的被子。「辛勤彈一曲,溫暖送千家」 這是那時候貼在父親棉被店的對聯,也是父親一生的寫照。

從上世紀末起,彈棉花這個老手藝就已經慢慢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因為社會的發展進步,彈棉弓慢慢的被機械化操作所代替,發展成為現在的機械化生產工廠,生產效率是手工藝的幾十倍。

有一首古韻《彈棉花》寫得很好:

「腰身彎作一張弓,

橫撥箜篌氣若虹。

不藉吹拉自成曲,

待加擊打更生風。

攪來滾滾飛雲舞,

鋪就皚皚積雪融。

情意纏綿猶未了,

盡將和暖絮其中」。

彈棉花手藝已經漸行漸遠,但留下的印記卻是暖心的、詩意的、久遠的。

如今很多年沒有聽到這首樂曲了,那幸福的旋律,依然在我腦海里完美記憶。父親也收藏起他的樂器,偶爾拿起,用手輕輕撥弄那根弦,幸福的音符響起,

父親笑容依然洋溢……

名家專輯

作者聯盟

編輯:遊走天路 小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者聯盟 的精彩文章:

李小敏: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

TAG:作者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