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F

從養生學角度看,粽子也是葯膳的一種。用來包裹粽子的粽葉更有講究。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粽葉具有清熱止血、解毒消腫,治療吐血、下血、小便不利、癰腫等功效。南方多用竹葉或荷葉,北方大多用蘆葦葉,這些葉子都有很好的藥用功能。
竹葉可清熱除煩、利尿排毒;荷葉可清熱利濕、和胃寧神;葦葉可清熱生津、除煩止渴。作為食品包裝,具備天然和無污染的特性,因此, 被稱為「天然綠色食品」。


●
1、粽子應趁熱吃,加了油脂、肉、蛋黃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對於消化能力差的人來說尤其要注意。有些質量差的糯米在冷卻後會有變硬現象,粽子冷卻後的回生現象更明顯。
●2、粽子屬於主食,三餐都可以吃,早餐更合適。因為早餐通常食欲不振,飲食量較少,清香溫熱的粽子吃起來又方便,讓人心情大好。

●
3、素粽子的熱量沒有傳說中那麼高,但畢竟屬於糧食,吃了粽子就要相應減少米飯、饅頭、麵條等主食,否則會帶來過多的澱粉引起體重上升,還可能過於飽脹引起消化不良。一般來說吃一個大粽子減一小碗米飯即可。
●4、粽子不宜作為一餐當中的唯一食品,一定要配一些菜。因為消化快,血糖上升迅猛,下降也比較快。一旦餓了,會感覺餓得特彆強烈。如果多吃些蔬菜來搭配,吃粽子之後就不會有那麼強的飢餓反應。糖尿病人更要注意,因為他們的血糖控制能力本來就差,特別容易引起血糖大起大落。

●5、熱糯米本身雖然好消化,但和油膩的配料混在一起,比如肥肉、蛋黃等,一部分消化能力差的人可能會感覺胃裡脹滿,或者感覺太膩食欲不振。所以消化不良的人吃粽子宜選清爽的北方小棗粽子,也不宜配太油膩的菜。對於容易長痘痘的人來說,高血糖反應的糯米本身就不能多吃,更不宜配過多的紅肉類、油炸食品和過辣的菜。蔬菜、豆製品和白肉最宜。

●
6、胃酸過多的人吃甜粽子可能不舒服,有燒心感,這是因為糯米會刺激胃酸分泌。吃鹹味的粽子略好一些,先吃較多的綠葉蔬菜再吃粽子,也會好一些。


傳統的粽子清香糯滑,但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纖維素,含過多的脂肪、鹽、糖。

傳統的肉粽和豬油豆沙粽所含脂肪多,屬油膩食品。高血脂、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食用過量,
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響血液循環,加重心臟負擔,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

傳統的鹼水粽,由含糖量很高的紅棗、豆沙等組成,吃時通常還要加糖拌勻,
如果不加節制,會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
傳統的肉粽、蛋黃粽,黏性大,脂肪、蛋白高,胃炎、膽結石、膽囊炎等病人及老人和兒童如過量進食,極易造成消化不良,產生胃酸過多、腹脹、腹痛、腹瀉等癥狀。

其實,在傳統的粽子製作中換個花樣,
如主料以部分雜糧米、紅豆、薏仁、山藥、芋頭或紅薯取代,不僅可以增加纖維質含量,還可以減少腸胃負擔,更有益於身體健康,同時也能給節日帶來新鮮的感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準微創中心 的精彩文章:
TAG:精準微創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