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規定老師不許打學生,沒規定學生不許打老師」

「規定老師不許打學生,沒規定學生不許打老師」

俄羅斯世界盃前夕,白岩松說:中國除了足球隊沒去,其他都去了。

這是赤裸裸嘲笑國足將士買不起門票去俄羅斯看球,老白也太小瞧將士們的錢袋子了。

作為偽球迷,我常想:如果讓咱們國足,真殺實砍挑戰一下巴西、德國或阿根廷這樣的世界強隊,不知他們敢不敢?

應該不敢(當然人家也不屑)。因為這就像幼童挑戰成人,無異於以卵擊石,會敗得很難看。

然而,幼童真的不敢挑戰成人么?

1

我見過一個個頭不算大的學生,瘋了一般瞪著血紅的眼睛,殺氣騰騰地勇斗老師,拳打腳踢,連抓帶咬,毫無懼色。而身高一米八多的老師,好像被縛住了手腳,邊躲邊退,被動挨打,驚慌失措,六神無主。

事後問學生:「哪來的底氣,讓你如此勇敢?」

他說:「規定老師不能打學生,所以我不怕他。」

「那你能打老師嗎?」

他回答:「沒規定學生不能打老師呀!」

我語塞。

真正的教育懲戒,是一種理性的懲戒,與體罰無關。但是,「老師不能打學生,學生可以打老師」的觀念,明確地告訴人們有一種東西正在悄然流失,那就是教育的懲戒權。人們對此渾然不覺,卻盲目為「老師不能打學生」這樣一團和氣的教育歡呼鼓掌,高唱讚歌。

2

一團和氣的教育生態,使社會對任何教育懲戒都不再寬容

6月份以來,肆無忌憚的毆師事件接二連三:

6月8日,四川資陽一名高三班主任,因管理上課玩手機,在校談戀愛的學生,在高考結束當晚,被學生家長帶人暴打;

6月11日,安徽蚌埠一參加工作僅兩年的女老師,因下班後沒及時回復家長微信,就被家長謾罵,扇耳光;

6月13日,安徽懷遠縣一小學劉老師,因批評董姓男生,就被他的父親和祖父攔在路上暴力毆打,致身上多處受傷。

這一系列毆師事件,使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

為他培養寶貝孩子,為他延續家庭希望的老師,為什麼屢屢成為學生家長發泄憤怒的出氣筒?

除了「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的陰暗人性外,答案只能是:一團和氣的教育形成的輿論氛圍,使稍微嚴格的教育行為不被認同,不被理解,認真負責的老師不被尊重,不被寬容。

在這樣的教育生態下,人們就會無限度地苛責老師,無休止地凌辱甚至毆打老師。

反正沒有法律規定不許他們打老師。

3

舉不起戒尺的手,也舉不起學生的未來

古往今來,適度的懲戒一直是教育的應有之義。

王充《論衡·自紀篇》有這樣的描述,「書館小僮百人以上,皆以過失袒謫,或以書丑得鞭」。

可見,古代學生讀書不認真或者學的不好,被老師打板子、抽鞭子如同家常便飯。

《聊齋志異》里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個姓朱的先生到一貢士家教書,每當體罰孩子時,孩子的母親總讓婢女前來求情,先生不允。有一天,她親自到窗前求情,先生大怒,拿著戒尺出來便打,孩子母親見狀撒腿就跑。可這先生認死理,幾步追上,竟揮起戒尺,打起孩子母親的屁股,「自後橫擊臀股,鏗然作皮肉聲。」

成長是一種美麗的痛。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人能做到不犯錯誤。對於每個孩子來說,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改正錯誤,不斷修復提高的過程。

往往,溫和的說教,他嗤之以鼻,和藹的告誡,他不當回事;善意的提醒,引不起足夠的重視,認真的解釋,又被他漠然置之。

他們像一棵樹苗,向空中伸出散亂的枝椏,狂揮亂舞。如果沒有鋒利的剪刀,怎能果斷地剪去他們青春的迷亂與癲狂?

仔細想想,每個孩子,包括我們自己,誰又不是天性懶散,任性冥頑的猴子,沒有緊箍咒,有幾個能死心塌地的跟隨師父,挑擔牽馬,一路前行,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後,求得真經?

適當的懲戒不僅是老師的權利,更是老師的義務。

舉不起戒尺的手,怎能托起學生的未來?

4

教育懲戒權流失的兩大社會原因

獨生子女的困擾

獨生子女,是很多家庭的最愛;獨生子女問題,又是很多家庭的最痛,也是教育無法迴避也無法破解的迷局。

李雙江曾做客新華網,大談他如何教育他和夢鴿的獨子李天一:

「我兒子天賦好,但我們現在不逼他。他喜歡運動、喜歡交朋友,電腦在他手裡我看就像彈鋼琴一樣,他思維非常靈敏,英語單詞隨便就能記幾千個。這代人是我們的希望。所以我們的下一代我認為了不得,我非常高興。孩子總歸學不壞,因為我們所給他的東西都是正面的東西。」

記者問及,「你會打他嗎?」李雙江說:「不打,捨不得,有時真想打,但不能打,勸說,我們嚇唬一下。還沒有打,自己的眼淚先掉下來了。」

孩子總歸學不壞,誰告訴你的?對自己充滿自信,或許可以理解為胸有成竹,而對有無限發展可能的黃口小兒也充滿自信,只能是滿滿父愛中的盲目樂觀與孤芳自賞。

舐犢情深的眼淚,代替不了嚴格的管教,更換不來浪子回頭。這個聰明又充滿希望的李天一,用鐵一般的事實讓他老爹頻頻打臉。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孩子不管教是不行的,你不管教,到時候自然有人替你管教。

要命的是,隨著第一批獨生子女成為父母,他們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又在新生家庭孩子身上繼續。

面對這些「獨一代」和「獨二代」,誰還敢舉起手中的戒尺?

快樂教育的攪局

「快樂教育」,是一碗最毒的雞湯,許多人津津有味地喝下後,不再認可教育懲戒是一種必須手段,反而認為學習就應該是輕鬆快樂的享受。

事實上,沒有一項真正的學習是快樂的,除非它是膚淺的消遣。

即使在美國,快樂教育也不是在所有學校大行其道,只有那些辦成社會福利性質的公立學校,才奉行「快樂教育」。在這些學校中,學生只能享受到最低限度的教育,教師輕鬆,沒有教學壓力,學生自由,沒有作業要求。這樣的教育,說到底就是哄孩子玩,它只是底層人麻醉自己的場所。而中產階級和上層社會的孩子,卻在教學嚴格的私立學校展開競爭。

沒有懲戒的「快樂教育」無論在哪裡,都不是改變底層命運的途徑。

教育工作者在這兩大社會問題面前步步退讓,「老師不能打學生,學生或家長可以打老師」,正越來越成為可怕的現實。

5

不被老師懲戒,必被生活懲罰

在學校里,老師是知識的化身,對老師失去敬重,就不會對知識倍加珍惜,對教育沒有敬畏,就不會對學問充滿虔誠。

剝奪老師的懲戒權,只能使老師沒有尊嚴,教育沒有威嚴,只會壓抑從教者的滿懷激情,冷卻他們以身許教的滿腔熱血。

帶著鐐銬的園丁,既展現不出自己的精彩,也無法催開花兒的完美綻放。

如果教育者,對犯了錯誤的孩子只能和顏悅色裝瘋賣傻,對走上歧途的孩子只能冷眼旁觀明哲保身,最終傷害的,到底是誰?

不被老師嚴格地懲戒,必被生活粗暴地懲罰。

沒有了懲戒,老師失去的是生活中的尊嚴,你的孩子,將失去有尊嚴的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杏壇山水 的精彩文章:

TAG:杏壇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