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看世界盃,讀俄國史|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曾經歷驚心動魄900天

看世界盃,讀俄國史|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曾經歷驚心動魄900天

文|郭曄旻

即使是對一位俄羅斯地理盲而言,只從世界盃足球賽的場地設置也能猜出舉辦城市在俄羅斯聯邦國家中的地位。譬如,開幕戰與決賽毫無懸念地落在了首都莫斯科。除此以外最大的一塊世界盃「蛋糕」則被聖彼得堡獲得——多達7場世界盃比賽將在可容納6.8萬名觀眾的聖彼得堡體育場舉行,其中還包括了半決賽與三、四名決賽這樣的重頭戲。的確,對於俄羅斯聯邦來說,聖彼得堡市正是僅次於首都莫斯科的重要城市。

彼得格勒自建立以來,逐漸成為了聖彼得堡集海防要塞、首都與港口功能於一身,成為沙皇俄國的統治中心。進入20世紀全盛時期,更是成為了俄國第一大城市。工業的發達,使得聖彼得堡成為了俄國革命運動中心。俄國革命形勢一度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席捲歐洲的民族主義思潮而沉寂。在沙皇尼古拉二世與表親德皇威廉二世兵戎相見之後,俄國首都仍舊採用德語詞源的「堡」命名就變得十分不合時宜了。1914年7月之後,「聖彼得堡」改名「彼得格勒」。1918年3月,德國侵略軍逼近彼得格勒。危急之中,蘇維埃俄國政府把首都遷到莫斯科——「俄羅斯的心臟」,從此結束了聖彼得堡-彼得格勒兩個世紀以來作為俄羅斯首都的歷史。列寧去世(1924年1月21日)後,「根據彼得格勒勞動人民的請求」,蘇聯第二次蘇維埃代表大會在五天後就決定把「彼得格勒」改名為「列寧格勒」,這也是這座城市在不到十年時間裡的第二次改名。

看世界盃,讀俄國史|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曾經歷驚心動魄900天

在這座城市稱為「列寧格勒」的歷史裡,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圍困戰無疑是最為慘痛的一頁。希特勒在制定「巴巴羅薩」計劃時,一再強調要攻佔「布爾什維克主義的發祥地」——列寧格勒,並狂妄地叫囂一定要把這個城市「從地球上抹掉」。1941年9月8日,德軍攻佔什利謝利堡之後,便從陸上完全封鎖了列寧格勒。被圍區域南北長達80公里,由西向東到拉多加湖岸邊,長40公里。列寧格勒及其郊區占被圍區域的絕大部分。擁有300多萬居民的列寧格勒已成了前線。這場圍攻從1941年9月9日開始至1943年1月18日,一條狹窄的通往城市的陸上通道被建立為止,而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圍攻全面結束於1944年1月27日。

根據1941年9月12日的統計,當時列寧格勒的糧食儲備極少,其中麥米和麵粉只夠用35天,雜糧和通心粉只夠用30天,肉和肉製品只夠用33天,各種食用油只夠用45天,食糖和糖果點心只夠用60天。因此,列寧格勒居民的糧食供應標準先後被迫減少了4次。1941年11月20日。實行了市民口糧最低標準,規定工人和工程技術人員的每日口糧最低供應標準為每天250克,職員、無工作的成年人和兒童為每天125克。結果,城市被圍1、2個月後,就有大批居民患上了營養不良症,許多人因此死亡。僅從1941年11月至1942年12月這1年零2個月期間,整個列寧格勒死於飢餓者就超過63萬人(相當於戰前全市人口的1/5)。城內死者枕藉,街道、廣場、堤岸及居民家裡掩埋的屍體比比皆是。著名作家謝苗諾夫曾在自己的中篇小說《飢餓》一書中以細膩而感人的筆觸,熱烈讚揚了彼得格勒人民在十月革命後三年內戰期間忍飢挨餓,為捍衛新生蘇維埃政權而英勇鬥爭的事迹。然而,這位可尊敬的作家,自己也在1942年1月死於飢餓。

看世界盃,讀俄國史|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曾經歷驚心動魄900天

列寧格勒保衛戰

即使如此,在被圍困的900個日日夜夜裡,保衛城市的列寧格勒軍民們浴血奮戰,英勇不屈,表現出驚人的浩然正氣和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每天只能領到250克麵包的列寧格勒工人進行了忘我的勞動。僅1941年9月至12月底,即城市被圍的最艱難時期,這座城市的工廠就為前線生產出12085支衝鋒槍和信號槍,7682門迫擊炮、2298門火炮和41門火箭炮。此外,還製造了320萬發炮彈和迫擊炮彈,500多萬枚手榴彈。而在1941年12月,肖斯塔科維奇在莫斯科完成了《列寧格勒交響樂》的最後樂章。作曲家把這首交響樂「獻給我們的反法西斯戰鬥、獻給我們未來的勝利、獻給我出生的城市」。被圍困的列寧格勒人決心讓這首樂曲奏響在其題獻城市。得知這一消息後,蘇聯空軍冒著重重炮火,將樂譜空投到了列寧格勒。雖然此時的列寧格勒廣播樂團只剩下指揮和15名團員,其餘的人不是被餓死、凍死,就是去了前線,但列寧格勒人在全市徵集了臨時樂手,在死亡和飢餓的威脅下進行了排練,終於在1942年8月9日讓這部不朽的樂曲響徹了炮火連天的列寧格勒。

在列寧格勒保衛戰中,死於戰火、飢餓和瘟疫的人達80萬,以致戰後幾乎找不到一個完整的家庭。為了表彰列寧格勒軍民的不屈精神,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在1945年1月26日發布命令,授予列寧格勒市民列寧勳章。當時的蘇聯國家元首,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加里寧稱讚,「列寧格勒人——這個城市的男人們、婦女們、老人們、孩子們所創造的事業是偉大的事業,雖然再過幾個世紀,也永遠不會被最遙遠的後代所遺忘的。」為教育後代,1960年修建了佔地26公頃的皮斯卡廖夫墓地,墓地安葬著保衛戰中的犧牲者47萬人。墓地中央通道的末端,豎立著著名的象徵祖國的「母親」青銅像,以志紀念。1975年在列寧格勒市內一條主要大街上又修建了列寧格勒保衛戰紀念碑,參觀者絡繹不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蘇聯坦克是如何做到數量世界第一,質量又碾壓西方的?
日本「one man」政治:鳩山由紀夫的爺爺曾「讓賢」首相卻遭打壓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