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國產核潛艇試驗秘辛 自己發射的魚雷打中自己 驚出一身冷汗

國產核潛艇試驗秘辛 自己發射的魚雷打中自己 驚出一身冷汗

近日國產09IIIA型核潛艇高調亮相,作為新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先進的造型,嚴謹的細節,艙室充滿現代工業的美感,多種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的導彈、魚雷更讓人眼前一亮。

如今的國產新型魚雷性能已經到達世界先進水平,這也是中國軍工幾十年不懈努力的結果,當年走過的艱辛坎坷之路讓人不勝感慨。

中國的魚雷技術從50年代購買、引進仿製前蘇聯的產品起步,早期受技術基礎限制,只能仿製已經落後的直航魚雷和性能較差的自導反艦魚雷,即魚1、魚2和魚4。

由於仿製的魚4自導魚雷戰術指標落後,只能對付水面艦,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研製,急切需要配套新型自導反潛魚雷。1965年魚3型(20號魚雷)大深度雙平面被動聲自導反潛魚雷立項研製。

魚3型魚雷

魚3確定的戰術指標,跟當時國外同期裝備的魚雷相當,此時國內一無任何可供參考的樣機,二找不到國外任何技術支持,舉步艱難。但是中國科研人員並沒有因此退縮,摸著石頭過河,從基礎元器件開始完成了主要系統的研製,於1969年裝配出4條原理樣雷,並在同年9月發射試驗成功。1975年完成設計定型。1984年生產定型。

091核潛艇裝填魚3型自導魚雷

作為自行研製的第一種反潛自導魚雷,使中國潛艇擁有了反潛能力,但受國內技術水平限制和元器件水平不高的影響,可靠性一直困擾部隊。在後來的091核潛艇的試驗中問題被暴露出來。

1988年,海軍在南海組織了對091攻擊性核潛艇總體性能和作戰能力的全面考核的982任務,由404艇執行極限潛深、水下全速航行和大深度發射魚雷三項試驗任務。

其中水下大深度發射魚雷試驗就是發射魚3型魚雷進行作戰試驗。這次魚雷發射試驗計劃發射4條魚3。發射深度xxx米,魚雷定深xx米,設定航程xxxx米,航速33節。目標區域設置的三個聲源固定靶,魚雷將按照靶標打開順序,一次航行連續完成攻擊三個靶子的任務。

試驗發射的魚雷安裝了供外部測量航跡用的設備,這樣可以實時測出魚雷的航跡,供試驗人員判斷試驗情況。

第一條魚雷出管後航行一切正常,自導系統成功捕捉到靶標,實現雙平面跟蹤,並且過靶兩次,完成攻擊-脫靶再搜索-再攻擊的一次循環。脫靶量都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試驗順利。

在完成第一個聲靶攻擊後,按照程序,第一聲源正常關閉,但是關鍵時刻出問題了,本該開啟的第二聲源沒有工作,目標消失了……

魚雷是個勤快的傢伙,只要電池還有電,它就會忠實地執行再搜索程序。此時,整個試驗海區只有404艇在航行,由於發射試驗的射程只有x公里,正在脫離的404艇落在魚雷的有效攻擊範圍內,正在搜索目標的魚3豪不猶豫地抓住了這個試驗區發出雜訊的大傢伙,魚雷朝著404艇的後面飛奔而去,404艇對即將發生的危險絲毫沒有察覺,潛艇的雜訊掩蓋了來襲魚雷的聲音。

4分鐘後,魚雷「duang」的一下碰上了潛艇,尾部艇員聽到類似物體撞擊的響聲。艇內人員甚至未意識到那個碰撞聲音是被魚雷打中,艇內也未出現異常,還按照計划進行了另外三條魚雷的發射試驗。

原來,這條魚雷試驗時並未安裝戰鬥部,不會發生爆炸;其次,魚雷是從尾部追擊命中404艇,兩者的速度差不大,加上潛艇使用的雙殼結構,外側的非耐壓殼體吸收了碰撞的能量,種種巧合魚雷未能破壞潛艇外殼。

潛艇很皮實,挨了一發魚雷什麼事都沒有,可魚雷小哥不行,碰撞後徹底完蛋了,很快就沉到海底消失了。試驗用的魚雷都帶著數據艙記錄試驗數據,試驗後魚雷會自動分離壓載物上浮,方便水面艦艇打撈回收分析試驗數據。其餘三條魚雷都在試驗後成功回收,作為成功命中靶標的地一發魚雷(現場並未發現魚雷擊中404艇)石沉大海,毫無蹤跡。

沒有魚雷記錄儀的數據,好在還有外測數據進行航跡分析,分析結果發現魚雷航跡跟潛艇有過相交,同時艇員反應曾經聽到七艙類似物體撞擊的響聲,這讓試驗隊產生了不好的預感。

在潛艇返港後組織潛水員對潛艇進行檢查,果然發現潛艇後部耐壓殼有一個長0.5米,寬0.35米的凹坑,證實了404艇被自己發射的魚3擊中,這讓當時參試的官兵驚出冷汗。

這次事故雖然沒有完成整個試驗過程。但是無意中成就了一次真實目標的攻擊。原來打擊的目標只是模擬的固定靶,陰差陽錯之下,魚3成功擊中了一條航行中的核潛艇,魚3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其實,在自導魚雷發展史中並非少見。美俄都經歷過類似的事件。

1964年,美國海軍貓鯊級SS-365石首魚號常規潛艇訓練時被自己發射的Mk-37自導雷打個正著,魚雷射穿了潛艇圍殼,幸而沒炸(上圖)。

1988年10月,前蘇聯海軍658型「旅館I」級核潛艇K-178號在於671型「維克多」級核潛艇K-454號進行打靶訓練時,靶場的引導標設置出現問題,導致射出去的訓練用魚雷陰差陽錯找到了K-178並一頭扎了進去(上圖)。

早期的聲自導魚雷性能較為落後,航速只有30多節,航程10公里左右,導引頭的有效距離更短,一般就1000多米。潛艇發射魚雷反潛作戰都是貼身戰術。發射時距離目標非常近,目標和自身都處在魚雷的攻擊範圍以內,如果參數設置不當,或者戰術運用不佳,魚雷在找不到敵方潛艇的情況下,很容易跟上自家的潛艇。

魚3系列最後的改進型魚3C線導魚雷

針對魚3試驗出現的問題,國內開始了不斷改進發展完善,先後改進出魚3A,魚3B和魚3C等型號,電動魚雷性能與國外先進水平逐漸縮短,直至今天,我們看到最新的魚9電動魚雷,已經跟世界先進水平比肩。

作者:小新sunn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軍事網 的精彩文章:

055型驅逐艦的出現不是偶然 它的背後有一段曲折故事
秘魯海軍驕傲的宣布 我們也有先進的萬噸級巨艦了

TAG:新軍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