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反證法:校驗自己的教育理念

反證法:校驗自己的教育理念

我分享一個小故事:啟發式提問

陪孩子上數學課,下課後,孩子補作業,補完後我檢查孩子錯了一些題,孩子不想改,爸爸就說:「你看你怎麼錯了這麼多,趕緊改了去!」孩子繼續不改,我對孩子說:「樂樂,你教教爸爸該如何說話你才聽?」孩子說:「想想看,如何才能使自己不錯那麼多題呢?」「是的,你說的不錯。」我又對爸爸說:「你明白了嗎?」爸爸沉默了。孩子去改題了。

我的感受:

1、啟用孩子的自我覺察模式,提醒自己的同時教會他人;

2、行動勝過完美的想像,踐行才能有所改變,如果只是懂得道理不去踐行和運用就無法達到我們的目標。

當時靈機一動,啟動了孩子的自我覺察模式,看了效果不錯,下次接著用!這算一箭雙鵰,一舉兩得吧!

有想過爸爸的感受嗎?!這樣會不會讓爸爸感覺不被尊敬!讓孩子覺得爸爸不如我,還得我教他,我以後不用聽爸爸的。

孩子成長了,也需要激勵爸爸成長!

爸爸也是一樣的,如果想要得到孩子的尊重,不也得先尊重孩子嗎?起到示範和榜樣的作用。否則孩子並不知道什麼是尊重啊~~~

養育沒有標準教科書,沒有標準答案,需要家長在自我學習中,發酵出自己的、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問題明白了!也像您之前說的,要把孩子當成40歲的大人看,要尊重他,孩子也才會尊重我。不能因為我是爸爸孩子就必須尊重我,而因為他是孩子就可以忽視尊重。

這一點,你是因為自己本來就認同,還是因為這是老師說的才認同

或者我換另一個問法,尊重,與上下級關係有關嗎?

上下級也是需要互相尊重。

那就再問一句,我們把問題在反過來,如果上級對下級也遵重了,會不會影響上下級的等級關係?

不會。

顯得上級更和藹可親。

為什麼不會?直接回答

上下級的等級關係和尊重沒有關係!

「讓孩子覺得爸爸不如我,還得我教他,我以後不用聽爸爸的。」這個呢?

不對!不是必然的邏輯關係。

只有爸爸說話不對,或是不尊重我時,我可以不聽。

有沒有發現,這種說法,看起來這是站在孩子角度上看問題,而其實還是站在大人自己的角度上看問題?

「讓孩子覺得爸爸不如我,還得我教他,」你再看一下這半句邏輯,對不對?

大人的假想。

那實際情況會怎樣呢?

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無法改變的,父母的話,孩子一般都會聽。

那好,讓孩子教爸爸,會讓孩子有什麼收穫?

孩子能教爸爸,孩子收穫遠比聽大人的收穫大。讓孩子有自豪感,讓孩子從教裡面學會思考,學以致用了。

那你現在明白是什麼左右了你最初的判斷了吧?

是的!有情緒下,不宜做出思考和決定。

是什麼情緒?

擔心權威受到挑戰

附:

每個人,生活在社會上,不被洗腦是不可能的。但是對一些重要的問題,我們需要去思考,我們現在的觀點到底對不對?反證法,就是這樣的一個方法,這也是為什麼經典的小橋這個公眾號推薦一些好文的時候往往會同時推出論點相反的文章。哪怕我們暫時沒有答案或者仍然得到的是錯誤答案,也沒關係,因為反向的思考會時刻提醒著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典的小橋 的精彩文章:

TAG:經典的小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