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中醫總結以下四種情況可以用健脾化濕法,內附方子

老中醫總結以下四種情況可以用健脾化濕法,內附方子

健脾化濕之法適用於脾虛濕困證, 脾虛濕困證是因為脾臟陽氣不足, 運化失司,致使水濕內停而造成的,故脾虛濕困有下述幾種病理演變。

1、寒濕困脾:多因外感寒濕,邪氣循經內漬, 或飲食不節,嗜食生冷,困傷脾陽,導致脾失健運,寒濕積滯而引起。濕為陰邪,其性凝滯,阻遏氣機,以致中焦痞塞,可出現脘腹脹滿、噫氣吞酸、不思飲食等症。脾濕下注,則便溏;胃濁上泛,則發嘔惡;濕困脾陽,則怠惰嗜卧;濕滯肌肉,則身重疼痛;濕濁上泛,常見舌苔白膩而厚。

2、寒飲內停:多由寒濕困脾,中陽受傷,濕聚成飲,停蓄中焦所致。飲停胸脅,陽滯氣機,則胸脅支滿。飲隨氣逆,阻閉清陽,則頭暈目眩;水氣凌心,則心悸築動;飲邪射肺,則咳踹短氣,吐痰清稀。

3、濕聚成痰:痰濁既是病理產物,又是導致多種繼發病症的內在病因, 一旦濕聚成痰, 痰隨氣行而變證多端。

4、脾虛水泛: 脾虛不能勝濕, 輕則濕濁中阻;,為痰為飲;甚則水濕停蓄或泛溢肌膚,為腫為脹。此類病變,可出現食慾缺乏,短氣懶言,形寒怯冷,泄瀉便溏,肢體浮腫,身重,小便不利等癥狀。臨床多表現為頭重如裏,肢體重困, 脘腹脹滿,食慾減退,噁心欲吐,大便溏或泄瀉,小便不利,白帶多,苔白厚膩,脈濡緩。本證可見於現代醫學慢性胃炎、腸炎、慢性肝炎等。

健脾化濕方

補脾益心湯

【組成】茯苓、 蒼朮、石菖蒲、澤瀉、豬苓各15克,桂技、肉桂、丹皮各12克,丁香20克,當歸20克,黃芪30克,甘草6克.

【功效】除濕散寒,補益心脾,適用於寒濕內困、心脾虧虛而致的面色無華、懶言、苔白、 脈沉細而弱、舌胖面腫等病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溫脾滲濕湯

【組成】炒蒼朮、炒陳皮皮各6克, 炒山藥、焦薏苡仁各15克, 炒扁豆、茯苓、鹿角霜、焦白朮、法半夏各9克,細辛1克,干荷葉12克,小紅棗5枚。

【功效】健脾化濕,適用於脾虛運化失司而致的水濕內蘊、浮腫、大便稀薄、納呆腹脹等病症。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水滸傳:盤點綠林好漢中那些暴脾氣的女人!
兒科醫生:夏季養脾正當時,孩子脾虛有兩種,養好需「兩判兩養」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