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宋名臣張詠:隨心的最高境界

北宋名臣張詠:隨心的最高境界

今人知道張詠的極少。在宋朝,張詠可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仁宗朝士大夫對張詠推崇備至,士林公認趙普、寇準、張詠為宋興百年以來三大名臣。

可就是這樣一位名臣,卻始終無緣相位,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張詠不能拜相的原因很多,比如晚年多病,比如脾氣剛直,比如少年時養成的遊俠脾氣……

張詠出生於五代亂世,生於鄴城,長在澶州,後來定居濮州。這幾個地方在五代時期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禍不息。為求自保,張詠少年學劍。宋朝初建的那幾年,各地騷亂不斷。內有節度使叛亂,外有北漢契丹虎視眈眈。史家稱其為「自少學劍,頗得妙術,無敵於兩河間」。張詠仗劍江湖,縱橫河北、山西一代,十多年未遇敵手。

張詠劍術到底如何高強?有一次,張詠到一個姓祝的朋友家玩,朋友提出久仰張詠劍術高明,想見識見識。張詠不喜歡炫耀,可朋友苦苦哀求,張詠推辭不了。當時院子東面有一棵棗樹,足有兩臂合抱粗細,枝葉扶疏,已經數十年了。張詠指著那棗樹對祝朋友說:「就那棵棗樹吧。你可不要覺得可惜哦。」(子匄我勿惜也。《春渚紀聞》)棗木堅硬,即便用斧頭砍也很累人。朋友覺得沒有問題,就答應了。張詠伸手到袖間,拿出一柄短劍,也就匕首大小。張詠腰也不扭,手也不擺,隨手一劍甩去。但見劍光一閃,那合拱棗樹竟然生生被切為兩段。棗樹轟然倒下,把朋友嚇得嘴都合不上。朋友追問張詠為何劍術如此了得。張詠說:「我少年時曾經向陳希夷(陳摶,字希夷,稱字表尊敬)學習劍術,此前我從沒有和他人提起。」聽說張詠的老師竟然是住在華山的活神仙陳摶,朋友更是驚駭不已。

張詠學劍,不僅僅是為保全性命,更是把剪除奸惡,扶住弱小視為己任。

有一年,張詠到湯陰縣拜訪縣令,臨別時,縣令送給張詠不少絲帛銀錢。張詠就把這些東西放在包袱中,放在驢背上帶回家。眼看暮色深沉,有人好心提醒張詠:「前方人煙稀少,常有盜匪出沒。不如等天亮之後,湊夠十來個人,大家結伴前往。」(此去陂澤深奧,人煙疎闊,可俟徒伴偕行。《事實類苑》)張詠說:「如今已經是秋天,我還沒給家中父母製作冬衣。怎麼敢在此耽擱?」(秋暮老親未授衣,安敢少留。)張詠心繫父母,歸心似箭,加上他藝高人膽大,絲毫不懼。張詠帶著一柄短劍,帶著一個小童就上路了。

走了三十里路,天色完全黑了。眼看前方密林處有一家小店,張詠主僕二人趕向前去。店中之有父子三人,看到張詠到來非常高興。父子三人悄悄商量:「今夜可有好買賣了!」張詠看那父子一臉兇相,神情狡詐,明顯是開黑店的。張詠不想胡亂殺人,有心嚇退那賊人父子。張詠走到院中,拔出短劍,一劍砍斷了一棵粗壯的柳樹,然後把柳枝砍削乾淨,放到房內。店老闆看張詠力氣驚人,有點擔心,就問張詠砍柳樹做什麼。張詠回答:「明天我們會很早出門,準備拿這柳樹當扁擔。」那店家父子三人商量了幾個小時。大兒子有點保守,提議這樁生意別做了,客人彷彿很有手段。父親和小兒子卻認為,驢背上的絲帛銀錢足夠他們父子用個三五年的。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該出手時就出手嘛。半夜時分,店老闆讓大兒子去摸摸情況。大兒子走到張詠房門前,喊道:「雞都叫了,客人該起身了。」張詠耳朵何等靈敏,早就醒了,卻不答話。大兒子又叫了幾聲,看到沒人答應,認定張詠二人已經睡得死了,就上前推窗,想從窗戶跳入房中。張詠久闖江湖,什麼沒見過,早就把房中坐床(椅子)擋住左面窗戶,自己擋住右邊窗戶。大兒子推不開窗,吃了一驚,以為裡面人醒了,退後又喊:「客人起床了!」張詠繼續不答應,希望大兒子知難而退。不想大兒子貪財心切,竟然用力推門,完全一副硬闖的樣子。張詠開始頂了一下門,忽然側身退去。大兒子一下子失重,踉踉蹌蹌跌入房中。張詠一手抓住來人髮髻,另一隻手一劍砍去。只一劍,那人就死了。沒過多久,小兒子又來了。張詠和此前一樣,把人也給殺了。張詠提著劍走出卧房,尋找店主人。店主人竟然還在燈下抓癢,根本沒有想到兩個兒子會被殺死。張詠揮手一劍,把店主人也給殺了。(夜始分,翁命其子呼曰:「雞已鳴,秀才可去矣。」張不答,即來推戶。張先以坐床拒左扉,以手拒右扉。店夫既呼不應,即再三排闥,張忽退立,其人閃身踉蹡而入,張擿其首斃之,曳入閫。少時其次子又至,如前復殺之。及持劍視翁,方燎火爬癢,即斷其首。《事實類苑》)

之後,張詠喚出小童,牽上驢子。出門後,張詠一把火把這間黑店給燒了。走了二十多里路,天才漸漸明亮。張詠沒有急於前行,在前面村鎮等到中午。後面不少人經過那家店鋪。大火把黑店燒得乾乾淨淨。老百姓都說是店鋪晚上失火,才導致全家被燒死。確認沒有被懷疑上,張詠才離開。

五代以來,朝代更替頻繁。宋朝奪取後周帝位,多少也算無德。所謂上行下效,全國上下無視禮法綱常,道德敗壞的人挺多。張詠對這些人非常痛恨。有一年張詠在長安辦事,晚上住在旅館。半夜時分,隔壁傳來女孩子斷斷續續的哽咽之聲。張詠向來仗義,聽到後即刻起身到隔壁詢問。隔壁住著父女二人。一開始那父親還不肯說,張詠極力勸說,表示自己定會出手相助。那做父親的才如實相告。原來,那人曾經當過一任縣令,在任期間曾經挪用公款。宋太祖即位之後嚴厲整頓吏治,挪用公款輕則貶官,重則流放。這件事情被縣令的家僕知道了。那個家僕竟然威脅主人,要主人把女兒許配給他,否則就去舉報。縣令想著,若是答應,就毀掉了女兒的一生;若是不答應,自己一家難免有牢獄之災。眼看家奴規定的期限就要到了,可是卻毫無應對辦法,父女二人只能抱頭痛哭。張詠慨然答應出頭。

第二天,張詠叫來家僕,說已經和他主人說好,借用他一天。家僕有點不願意,張詠上前一把夾住家僕。那家僕根本動彈不得,乖乖地在前面牽馬。張詠把家僕帶到懸崖上,下馬,一一列舉家僕的罪行。那縣令雖然有罪,不過行為有失檢點。家僕以下犯上,無視綱常,則不可饒恕。家僕看到張詠拔出刀來才知道害怕。可還沒等家僕說話,張詠一刀就將家僕砍死,將屍體扔到懸崖下面。之後,張詠騎馬回到旅館,告訴縣令一家:「貴仆已經遠行,此後不會來騷擾你們了。希望你們早早回鄉,以後為官千萬要謹慎。」(出自《聞見近錄》,《宋史》採用)

張詠一度非常享受這種仗劍江湖、快意恩仇的生活。可是,時代的巨輪滾滾而前,個人根本無力阻擋。隨著宋朝統治日漸穩固,宋太祖崇文抑武的力度也逐步加大。所謂「儒以文載道,俠以武犯禁」,太平盛世是不需要俠客的。多年之後,張詠曾經告訴朋友說:「張詠我幸虧生活在聖明時代,讀了一些典籍來約束自己。不然的話,我將成為什麼樣的人呢?」(張詠幸生明時,讀典墳以自律,不爾,則為何人邪?《宋史》)在亂世,張詠可以憑藉一柄長劍,一身武藝搏個封妻蔭子。可是,在太平時代,就只能走科舉之途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石錦 的精彩文章:

TAG:石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