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懷瑾:儒家精進利生,道家謙下養生,佛家聖凈無生,從對「水」的贊語正好能看出來

南懷瑾:儒家精進利生,道家謙下養生,佛家聖凈無生,從對「水」的贊語正好能看出來

為了引申發揮道家的似私而實無私的妙用,進而刻畫出如何才合於「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自存」的作用,因此便引出一段水之美的人生哲學。

在這節的開場,首先提出「上善若水」為提綱。一個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無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樣至柔之中的至剛、至凈、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

水,具有滋養萬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萬物得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爭利。例如古人所說:「到江送客掉,出岳潤民田。」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辭地做。但是,它卻永遠還不要佔據高位,更不會把持要津。俗話說:「人往高處爬,水向低處流。」它在這個永遠不平的物質的人世間,寧願自居下流,藏垢納污而包容一切。所以老子形容它,「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以成大度能容的美德。因此,古人又有拿水形成的海洋和土形成的高山,寫了一副對聯,作為人生修為的指標:「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但在《老子》這一節的文言里,要注意它「幾於道」的幾字,並非說若水的德性,便合於道了。他只是拿水與物不爭的善性一面,來說明它幾乎近於道的修為而已。佛說「大海不容死屍」,這就是說明水性至潔,從表面看,雖能藏垢納污,其實它的本質,水凈沙明,晶瑩透剔,畢竟是至凈至剛,而不為外物所污染。孔子觀水,卻以它「逝者如斯夫」的前進,來說明雖是不斷地過去,卻具有永恆的「不舍晝夜」的勇邁古今的精神。

我們若從儒、佛、道三家的聖哲來看水的贊語,也正好看出儒家的精進利生,道家的謙下養生,佛家的聖凈無生三面古鏡,可以自照自明人生的趨向,應當何去何從;或在某一時間,某一地位如何應用一面寶鑒以自照、自知、自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鵷雛先生 的精彩文章:

TAG:鵷雛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