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戲」作刀刻,凡情佛心

「戲」作刀刻,凡情佛心

「戲」在漢語釋義中,有「玩耍、遊戲」之意。

在壽山石雕中,我們經常見到一類「嬉戲」題材,如劉海戲蟾、獅子戲球、童子戲彌勒等,它們最早來源於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民俗典故,因而在表現形式上,天然帶有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基因里特有的親切、活潑、詼諧,不僅深受雕刻家的偏愛,也受到石友們的普遍歡迎。

在雕刻技法呈現方面,這類作品相比其他題材,更側重於展現人與人或人物與古獸互動的動態瞬間,同時也更富有戲劇性的張力和表現力。它們在壽山石雕中的「亮相」頻率極高,體現出了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戲獅羅漢

獅子,是中國人最喜歡的形象之一。早先的高府門第,常在門口放置兩頭石獅子,作為權力和地位的具象體現。在壽山石雕刻題材中,獅子形象的出現,往往與「佛教」掛鉤。比如戲獅羅漢便是壽山石雕中最為常見的題材之一。

林發述作?善伯洞石戲獅羅漢擺件

福建東南2015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馮志傑作 田黃石《伏獅羅漢雕件》

福建東南2011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郭懋介作 善伯洞石《笑獅羅漢像》

福建東南2012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獅與羅漢的組合造像在明清時期非常流行,石雕、牙雕、玉制、木刻皆有所見,造型通常為獅子伏於羅漢腳邊,或抱在羅漢懷裡,呈現出一種被馴服的溫順感。羅漢則意態神閑,充滿了慈悲祥和。

清代壽山石雕大師曾有「伏獅羅漢」作品傳世,故這一題材成為壽山石雕的傳統題材。

芙蓉石戲獅羅漢擺件

福建東南2013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民國 伏獅羅漢鈕對章

福建東南2017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水洞高山石戲獅羅漢擺件

福建東南2013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獅子戲球

在獅類雕刻中,「獅戲球」在民間最為普及,它被運用於各種手工藝的製作上,也屬壽山石雕刻家們最偏愛刻畫的題材。

據《坤輿圖》載:「獅為百獸王,諸獸見皆匿影。性最傲,遇者亟匍匐雖餓亦不噬……又最有性,受人毛必報……擲以球,則騰跳轉弄不息。」

在這樣的描述中,其實「獅子」已脫去了巨獸兇悍的屬性,甚至帶著現代人們常說的「萌態」。因而雕刻藝術家們在表現這類題材時,也會在「兇猛」、「威嚴」之外,著重呈現獅子的「萌態」和「玩趣」。

馮志傑作 田黃石《雙獅戲球把玩件》

福建東南2011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王炎銓作水洞高山石群獅戲球方章

福建東南2013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馮志傑作 烏鴉皮田黃石《雙獅戲珠隨形章》

福建東南2012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荔枝洞石《獅戲球方章》

福建東南2011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除了部分雕以「把玩」外,獅戲球題材多被刻為章鈕。可以想見,當那些巨大的石獅雕像,被濃縮在壽山石鈕台的方寸之間時,原本「重氣勢」的獅造型也生出了一絲屬於文人的玲瓏、精緻感。

不過,印台上獅子的體態造型,在注重「文氣」之餘,也還保留著暴眼、怒目、鼓狀肌肉等外在特徵。獅子的威嚴和力量,雖然並不在龐大的外形上體現出來,但內在雄健剛強的精神氣度,卻是可以一望而知的。

郭祥忍作 高山石獅戲球鈕章

福建東南2015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王炎銓作 李紅善伯洞石三獅戲球鈕章

福建東南2014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冰糖地荔枝洞石 三獅戲球方章

福建東南2017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鯉魚戲珠

鯉魚是古代人民十分鐘愛的祥瑞之物,典籍有載「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

在唐代時,曾有一種鯉魚符流行一時,朝廷規定五品以上官員必須隨身佩帶,因而除了祥瑞之意外,它還增添了一層政治含義。雖然後來隨身佩魚的制度被廢棄,但民間對「鯉魚」的尊崇有增無減。

在清代牙雕、木雕、玉石器中,多見「鯉魚戲珠」的造型,清末壽山石雕刻名家林元珠就曾雕有「四鯉爭珠」之鈕制。這類器物一般為世家大族、官家貴胄所珍藏,藝術價值、收藏價值都極高。

林元珠 迷翠竂石 精工四鯉爭珠鈕對章

8.5×2.1×2.1cm(兩件相同)

田黃石魚鈕方章

福建東南2015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芙蓉石鯉魚躍龍門鈕章

福建東南2014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祥龍戲珠

魚躍龍門,則化為龍。「龍戲珠」圖飾在古代的石雕、彩畫、瓷器、墨硯、服飾織品等工藝美術中就極為常見。

「龍」是華夏圖騰,也象徵著皇權的威嚴,「龍紋」在古代通常為皇帝所用,因而此類形制大多帶有繁複華美的「宮廷風格」,而今天的同類題材中,比之則更多顯露出幾分民俗味道。

郭祥雄作 芙蓉石祥龍戲珠橢圓章

福建東南2014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郭功森作?芙蓉石雲龍鈕章

福建東南2014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郭祥雄作 高山石《龍鈕方章》

福建東南2012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潘驚石作?優質峨眉石九龍寶璽

福建東南2015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鄭則評作 旗降石《雙龍戲珠雕件》

福建東南2011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劉海戲蟾

壽山石雕中,某一題材能夠成為經典,定不是無緣無故的。它們通常寄託著人們對於生活的美好願景,也因千百年來的口耳相傳,才一直為人們所熟知。

「劉海戲蟾」這類傳說,此前在民間故事、古代戲曲傳說都有演繹,版本雖歧異多貌,然而主體情節到今天已大體定型。

中國民間流傳「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金蟾非財地不居,因而「三足金蟾」成為了財富的象徵。這類題材刻畫中,孩童通常拿著一串銅錢,支一根長線逗弄金蟾,畫面活潑靈動,十分具有趣味性。

郭懋介 荔枝洞石 劉海戲蟾方章

福建東南2017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林發述/林文舉作 田黃石《劉海戲蟾》隨形章

福建東南2012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劉愛珠作田黃石劉海戲蟾扁章

福建東南2013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林發述作?旗降石劉海戲蟾擺件

福建東南2015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螭虎戲錢

螭虎形象最早出現在戰國時代的玉器中,但多是一些裝飾性比較強的圖案。

在壽山石雕中,螭虎的常見造型,有穿環、戲錢、銜芝等,造型主體有單螭、雙螭、群螭,它們往往相互纏繞,身體線條蜿蜒、矯健,更多以一種活脫、生動的「遊戲」姿態,出現在人們面前。

不僅有「財富」這層意涵,螭虎在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中,還象徵著神武、力量、權勢、王者風範。

水洞高山石《群螭戲錢方章》

福建東南2011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田黃石螭虎戲錢章

福建東南2016春季拍賣會

荔枝洞石群螭戲錢方章

福建東南2013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善伯洞石《群螭戲錢方章》

福建東南2011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童子戲彌勒

論起喜聞樂見,「彌勒」應是最能帶來喜樂的經典題材。大肚彌勒,面容飽滿,憨態可掬,笑口一開,便讓人心生喜悅。

童子戲彌勒是彌勒造像中的傳統表現方式,彌勒慈悲智慧、大肚能容,孩童天真可愛、朝氣蓬勃,或伏背上,或趴腳邊,自在自如地嬉戲玩鬧,二者相互映襯,匯聚了世間的美善、溫情,極具有感染力。

葉星光作?旗降石童子戲彌勒擺件

福建東南2014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庄長華作?都成坑石童子戲彌勒擺件

福建東南2013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二號礦石童子戲彌勒擺件

福建東南2014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林志峰 芙蓉石 童子戲彌勒擺件

福建東南2017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今日薦讀

壽山石文化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集珍坊 的精彩文章:

羨慕別人有格調?不妨先來塊雅緻石頭解解饞

TAG:集珍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