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身體有這5大癥狀,說明你的腎開始「壞了」!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身體有這5大癥狀,說明你的腎開始「壞了」!

一提起糖尿病,相信最讓人恐懼的就是併發症了,先糖尿病控制不佳或者不達標的患者,一般在5年左右就會出現併發症。糖尿病人如果合併了腎病,就會加重高血糖,並且還能引起或加重眼部、心腦等器官的病變。一旦控制不好,則有機會演變成尿毒症。

所以,糖尿病患者注意:當身體有這5大癥狀,說明你的腎開始「壞了」!

癥狀一、出現蛋白尿

蛋白尿的出現,是糖尿病腎病最明顯的信號之一。患者在早期時,小便中會發現泡沫性尿液,進而檢查出蛋白尿。蛋白尿的出現則意味著腎臟開始受損,一旦出現大量的蛋白尿,極有可能已經發展到第四、第五期,這時已不可逆轉,將從腎衰竭走向尿毒症。

癥狀二、水腫

臨床糖尿病腎病早期一般沒有水腫,少數病人在血漿蛋白降低前,可有輕度水腫。若出現大量蛋白尿,血漿蛋白低下,水腫加重,多為疾病進展到晚期的表現。

癥狀三、出現視物模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糖尿病腎病均屬於糖尿病的小血管併發症,兩者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大部分糖尿病腎病患者患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因此,若發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需警惕糖尿病腎病的可能。

癥狀四、夜尿增多

這通常是糖尿病患者腎小管損傷的表現之一。近年研究發現,腎小管損傷在糖腎早期即可出現,可表現為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等。通過檢查腎小管功能,也可早期發現糖腎。

癥狀五、血壓異常升高

糖尿病腎病的患者都會出現高血壓的現象。這是由於糖尿病會並發高血壓,因此這點常常會被誤認為是並發高血壓。所以患者如果在檢查的血壓的同時最好檢查下腎臟。

以下三種行為會加重糖尿病人病情,最好少做:

1、愛抽煙喝酒

俗話說喝酒是小喝怡情,大喝傷身。這不僅是對正常人,對糖友來說更是如此。大量抽煙和酗酒不僅會增加肝臟、肺等負擔,還會擾亂人的正常內分泌,導致血糖出現異常波動,對於糖友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2、久坐不動

久坐不動對糖尿病人有害無利,尤其飯後久坐,會導致血糖水平迅速升高。同時久坐不動也導致血流緩慢,易發生糖尿病併發症。

所以,糖友可以選擇在飯後站立走動半個小時,不僅有利於糖友的健康,還有助於消除大肚腩。

3、愛吃辛辣

中醫認為,多數糖尿病患者體質多陰虛內熱,而辣椒能夠傷陰助火。

所以,糖尿病患者就不要過多食用辣椒,以免造成病情的加重。

想要預防糖尿病腎病,首先學會控制血糖。想要血糖控制好,教你三招:

第一招:飲食科學合理

1、遠離油炸土豆片

土豆是個營養豐富的食物,富含鉀、鎂等礦物質,但同時也是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一旦經過油炸,又會變為高GI食物,升血糖指數非常快。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平時一定慎重選擇,不可貪圖口感。

2、合理選擇飲品

導致糖尿病一個最致命的習慣就是長期攝入高糖飲料、碳酸類飲料,這樣的飲品進入身體,會帶來血糖的異常增高!

補充水分,每天最好喝白開水或多喝降糖茶,既養生又降糖。

平時可以在家自製 蒲公英玉麥須茶:

此茶由玉麥須、蒲公英、玉竹、玫瑰花按10:4:3:3比例搭配。有降糖,護腎排毒的作用。

玉麥須 歸腎經、膀胱經,對慢性腎炎有一定輔助治療的作用,可利尿、改善腎功能,減輕或消退浮腫,減低或消除尿蛋白等。除此之外,玉米須中的皂甙是降糖的主要成分。另外玉米須中還含有鉻,鉻是糖耐量因子的組成部分,可以加強胰島素功能。

蒲公英有清熱解毒、利尿消炎的作用。既可以改善腎臟引起的水腫,又能促進有害物質經腎臟排出體外,對腎炎也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玉竹 調節體內津液,是一味養陰生津之良藥。

玫瑰花 做調和之用。四者搭配,利尿、護腎,還可延緩糖尿病併發症。

第二招:飯後宜運動,遠離肥胖

糖尿病患者運動遵循「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持之以恆」的原則。

運動前:先做些低強度熱身運動,為避免運動中出現低血糖現象,隨身攜帶糖果。

運動中:注意心率的變化;若出現口渴,可少量喝些溫水。

運動後:不要立即洗涼水澡。若運動中出了很多汗,注意及時擦汗,避免著涼;同時注意雙腳是否有出現紅腫、青紫、水腫、感染等,及時發現腳部問題。

第三招:定期檢測血糖

預防糖尿病併發症,就要重視血糖和胰島功能的檢查。

1、控制好血糖

空腹血糖不超過7.0毫摩爾/升,

餐後血糖不超過10.0毫摩爾/升,

糖化血紅蛋白不超過7%。

2、檢查胰島功能

檢查包括胰島素、C肽、血糖測定。檢測胰島素的同時測定血中的C肽含量,可更真實地反映胰島的分泌功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尿病 的精彩文章:

糖尿病惡化引發併發症,身體可能會發出這5個信號,我們不要忽視
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及治療指標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