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外媒再提威脅論:中國將主宰世界汽車產業

外媒再提威脅論:中國將主宰世界汽車產業

配合著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貿易戰,日前有外媒再度提起「中國威脅論」,認為汽車產業變革和「中國製造2025」會讓中國成為未來的大贏家。

評論從滴滴與31家整車企業的聯盟合作切入,「只有在中國才能實現如此規模龐大的產業聯合,開發廉價的電動車和出行科技。」該聯盟計劃在2020年前達到100萬輛的規模,2028年達到1000萬輛的規模。滴滴的程維號稱:「中國將在改造100多年來的現有汽車和運輸結構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坦白說,滴滴這套目標能否實現,猶未可知,這消息在國內也鮮少對此有人嚴陣以待。

自2009年以來,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美國媒體認為,這個最大的市場正在發生他們擔心已久的變化,由一個被動的生產和銷售的利潤中心,變為全球汽車創新投資的推動者。

「汽車工業一個多世紀以前誕生於歐洲,二戰後由底特律主導,然後20世紀末由日本改頭換面,現在輪到了中國。」如此高的評價,大概中國汽車業自己都不好意思說吧。

「臨界點已經到來,中國贏了,他們知道自己不僅會領導汽車的發展,還將塑造未來的移動出行,這是一個新時代。」前克萊斯勒中國高管、前汽車電子部件供應商哈曼中國高管、現任上海謀拓商務諮詢有限公司CEO的Bill Russo表示。

外媒認為可以從市場需求、出口商、競爭對手、合作夥伴和創新者等角色,來理解正在歷史十字路口的中國汽車業。

中國真的能成為這場變革的贏家嗎?為什麼我們自己並沒有這份認知,反而充滿危機感。

中國偏好被追捧 其他市場被犧牲?

一直以來外國車企將中國龐大的市場視為幾乎無限制的銷售熱土。儘管其市場增速已經從原來的兩位數降到個位數,但是仍有足夠的發展區間。

IHS Markit預測,今年中國輕型車銷量將攀升2.1%,達到2,850萬;到2022年,中國國內新車需求將繼續飆升至3200萬輛。相比之下,北美市場預計將停滯在2000萬輛左右,而西歐的天花板在1600萬輛左右。中國千人汽車擁有量2015年僅為每千人約121輛,預計到2021年將為200輛,但這仍遠低於美國814輛的水平。

中國已經是大眾和通用等巨頭的最大市場,2017年中國市場佔大眾集團銷量的40%。而日產等其他公司也預計中國將很快成為他們最大市場。

外媒認為,中國作為世界最大市場的影響力正在不斷加強,中國人的偏好越來越影響全球銷售的車型。

例如更大的后座空間就是為中國消費者量身定製。沃爾沃XC40中控台中集成了紙巾盒支架,也是為了吸引中國司機,他們喜歡把紙巾盒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而不是塞在車門儲物槽里。

「我們越來越多地傾聽中國消費者的意見,中國消費者的影響力已經顯著增加。」沃爾沃CEO 哈坎·薩繆爾森(Hakan Samuelsson)表示。

外媒擔心,中國市場對新車的研發越來越大影響,往往以犧牲其他市場為代價。「例如,謳歌CDX和本田冠道,這兩款流行的跨界車是本田汽車公司專為中國設計和銷售的,而用於這些車輛的資源本可以用於製造更好的雅閣或Pilot車型。」

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CEO 馬爾喬內表示:「我們高估了美國Jeep品牌內涵在中國市場的價值。我們需要重新調整Jeep品牌的定位,以確保它與中國市場的強烈關聯性。」Jeep的解決方案是:為中國設計七座SUV大指揮官車型。

在鳳凰網汽車看來,這種論點真是「耍流氓」。我們中國這麼大的市場,消費偏好憑什麼不被尊重?雖然國人有些喜好確實有點俗,但是中國人掏自己的腰包,買自己喜歡的車,管著嗎!

中國將搶佔海外市場?

外媒認為,擁有3100萬輛產能的中國汽車業,理所當然會瞄準國外市場,開始汽車出口的大潮,不僅出口到非洲或南美。

而事實上,過去幾年中國汽車在國際市場的增長並不理想,長期下滑,近段時間以來才開始回升。

不過在美國人眼裡,最感威脅的似乎並不是中國自主品牌的出口,而是跨國車企的出口。這也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極力反對的。

例如沃爾沃從2015年開始向美國出口中國產S60,並且從2017年開始向歐洲出口S90。通用汽車也從2016年開始將中國產別克昂科威出口到美國。據悉福特也計劃從2019年開始向美國出口中國產福克斯Active旅行車。大眾也表示,今年將開始把中國產汽車銷往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

雖然看起來關聯不大,美國人依然害怕這些國產合資品牌的出口會為中國品牌出口鋪平道路。例如廣汽集團目前正在招募美國經銷商,希望在2019年底在美國銷售七座SUV傳祺GS8。

更讓他們擔心的是2/3美國普通消費者並不太在意他們的通用或者福特汽車來自中國的工廠。根據IHS Markit的一項預測,如果不考慮特朗普總統的關稅威脅,美國可能在2020年前每年進口30.5萬輛中國製造的汽車。

鳳凰網汽車點評:要說目前中國汽車的出口勢力真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相對於國內近3000萬輛的體量,出口量佔比少得可憐。未來還猶未可知,而且也不樂觀。

再說,長城、廣汽、吉利等優秀的車企確實在謀求海外建廠,但是日本、德國車企都可以在美國建廠,為啥中國不行?不都同樣帶來工作崗位嗎?

「中國製造2025」的威脅

外媒認為,「過去中國政府用高關稅和複雜的合資要求保護了本土汽車產業。」儘管中國政府已經大幅降低關稅並且計劃放寬外資車企的合資股比。但是他們依然覺得「中國製造2025」是巨大的威脅,旨在獲得技術和專利,在電動汽車、人工智慧、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量子計算等領域建立全球領先優勢。

其實,目前中國眾多的國內品牌大多缺乏與通用、大眾或豐田等巨頭競爭所需的品質、造型和技術。更讓美國關注的是滴滴等創新出行服務對產業的影響。

市場評論認為,「現在說中國品牌將征服世界還為時過早,很顯然,本土企業仍然在追趕中。」

近期特朗普政府與中國的貿易摩擦,也包含汽車業的內容,包括對進口汽車的高關稅。美國官員認為,關稅是未來遏制中國汽車出口美國的方式之一。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5月份就中美貿易戰升級表示:「毫無疑問,數千萬美國就業崗位的未來岌岌可危。」

鳳凰網汽車點評:在特朗普剛剛開打中美貿易戰,我們就曾指出,「中國製造2025」是其心腹大患。他最不願意看到的是中國這個「代工廠」的製造業由大變強。技術和知識產權流入中國,是特朗普最想嚴防死守的,一方面他希望中國更加開放,對外資毫無保留,另一方面又希望技術等不要流入中國。

「如果不能打敗他們,就收購他們。」

還有一種擴張方式引起西方的注意和緊張:資金雄厚的中國車企正在收購陷入困境的國際品牌。

李書福領導的吉利汽車就是此類典型。儘管吉利帝豪等車型在中國很受歡迎,但是更讓他在國際聲名鵲起的是一系列國際併購。

2010年,這個白手起家的中國汽車人,從陷入金融危機的福特汽車手中買走了沃爾沃。後來吉利的併購之路一發不可收拾,先後收購倫敦計程車廠,馬來西亞車企寶騰和路特斯,還有戴姆勒接近10%股份。

如今藉助於沃爾沃的技術優勢,吉利與沃爾沃合資了新品牌領克汽車。沃爾沃CEO薩繆爾森在四月份表示:「與沃爾沃的合作將使領克成為最現實主義的中國品牌、成為真正的全球品牌。」

但是,中國整車企業的海外併購除了吉利之外,並不是很多。

倒是零部件領域合作和投資較多。例如,寧波喬森電子收購了底特律的百利得。之後又資助百利得16億美元收購陷入困境的日本安全氣囊製造商高田公司。

但是事實上,零部件的海外投資更多讓美國收益,增加工作崗位。在中國擁有65%汽車玻璃市場份額的福耀玻璃,投資了7億美元在俄亥俄州和密歇根收購了數家舊工廠,用於研發和製造。江南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南卡羅來納州開設了一家工廠,為寶馬的裝配廠供應保險杠。

中國創新讓誰害怕?

國外媒體也在密切關注中國國內的汽車業的投資,例如低成本電動車、新銷售模式、下一代電池、大數據管理等領域。

尤其是BAT等互聯網企業的參與。阿里巴巴正在開拓新的零售模式,例如今年與福特開設的「汽車自動售貨機」,使用面部識別軟體在沒有銷售人員的情況下為顧客提供為期三天的試駕服務。同時阿里也是Ali OS操作系統的創造者,或可與同類的蘋果的CarPlay或Android Auto進行競爭。百度正在開創自主駕駛。其自動駕駛平台被稱為阿 波 羅,合作夥伴包括博世、大陸(馬牌輪胎)、戴姆勒、福特和英偉達。騰訊則是電動駕駛的投資人,在蔚來(Nio)和特斯拉擁有股份。

大眾汽車集團首席數字官Johann Jungwirth在北京車展前夕表示:「我確實認為中國是領先的。」 大眾汽車今年在北京開設了研發機構-亞洲未來中心,以吸收最新的趨勢並縱覽中國的創業文化。

雄安新區也讓海外評論格外關注。這個千年大計中的高科技「智慧城市」,將成為自動駕駛領域的先驅。百度已經鎖定了雄安新區,用於測試大數據、人工智慧、自動駕駛和移動互聯技術。百度CEO李彥宏表示:「我們希望讓雄安成為世界未來城市的新模式。」

也許真正讓他們擔心的是政府對產業變革的扶持。

中國成為電動車領導者嗎?

中國在新能源銷量上的領先,讓國際上擔心中國將來成為電動車領導者。

眾所周知,中國已經是新能源車銷量最高的地區。在此基礎上,2022年200萬輛銷量目標和已經實施的雙積分計劃都在海外引起關注。過去幾年中國政府的巨額補貼和電動車其他優惠政策催生了中國新能源車獨一無二的市場規模,中國市場巨大的影響力讓曾經對新能源持保留態度的車企不得不改變態度。

IHS Markit的趙英智表示:「沒有這些政策框架,中國的影響力就不會那麼明顯。迫使海外汽車製造商開始或加速電動汽車的發展。」

例如,大眾汽車曾經預計2025年其全球電動車銷量目標是100萬輛,但是,近期基於中國市場的變化,大眾把目標提高到300萬輛。甚至連長期堅持油混技術的豐田,也在調整自己曾經的堅定立場。

投機政策的造車新勢力也引起海外關注。蔚來、拜騰、奇點汽車、小鵬汽車和威馬汽車等想都想成為下一個特斯拉的企業們,在海外看來還前途未卜。

「傳統車企也在加入這場遊戲。」去年全球最暢銷的電動車並不是特斯拉Model S或日產聆風,而是北汽EC180,一款掀背車,只在中國銷售。

但事實上,中國電動車市場正在面臨補貼退坡和外資的全面反撲。

即將放開的股比限制,大幅度降低的關稅,對新能源合資網開一面導致了新合資潮。參與混戰的勢力越來越多,中國真的能成為領導者嗎?遠沒有這些「中國威脅論者」說的這麼簡單。(鳳凰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經資訊一點通 的精彩文章:

TAG:財經資訊一點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