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袁崇煥抗金保衛大明,竟然好心沒好報,行刑後發生這一幕令人心寒

袁崇煥抗金保衛大明,竟然好心沒好報,行刑後發生這一幕令人心寒

明朝是我國古代最後一個漢族人做主的封建王朝,明朝晚期時,由於各方面多種原因,從而導致了最終的滅亡。明朝衰敗有一部分原因在於沉重的徭役賦稅,國庫里沒有餘錢可用於抵禦外敵,就只能拚命剝削百姓,從而導致了明王朝的加速滅亡。其次原因是明末的起義軍和勢力越來越大的金兵,大明兩線作戰已是疲累不堪,分身無暇。

最後是宦官專權,讓一群太監把握了一個王朝的命脈,這就是所謂的自尋死路。在以上這些多方面因素的重壓下,這些問題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在一個王朝內憂外患的時刻,即便是英明的末世之君也無法拯救,而崇禎皇帝雖然一心為民,但他做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助長了清廷將要得勝的囂張氣焰,更令大明三軍將士寒心不已,下面我們來講講崇禎皇帝所做的這件蠢事。

明末的時候有個叫袁崇煥的抗金大將軍,是進士出身,但是面對大廈將傾的大明,他有一腔熱血,想報效祖國驅逐金人,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於是通過自薦的方式留在了邊關擔任武職,因為太監當道,他難以受到皇帝重要,一直鬱鬱寡歡。

還是後來明思宗上位,才開始重用袁崇煥。不過袁崇煥的確有本事,那時的他已經是不惑之年,可是提起刀槍杆子來卻是遊刃有餘。他第一次得到皇帝的賞識,積壓了大半生的一腔熱血得以釋放。

他先後取得了兩場戰事的大捷,可謂振奮人心,讓一直鬱郁不忿的明朝廷得到了極大的歡欣鼓舞。本以為會一直這樣順利下去,只要皇帝能夠用好袁崇煥這一號人物,說不定能將金兵趕出大明。

可是好景不長,眼看著袁崇煥與清廷議和,穩定住當下局面再做進一步打算時,以魏忠賢為首的官宦集團又出現了。當時的袁崇煥深得聖心,但這極大的阻礙了他們的利益。

於是魏忠賢上書皇帝,告發其擅殺毛文龍、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這三大莫須有的罪名。而在遙遠的瀋陽,皇太極得知了這個消息,又用了反間計李建袁崇煥和崇禎帝之間的君臣之情,使得皇帝開始猜忌袁崇煥,越發的不相信他,一日復一日的將他當做賣國賊來看待。

在不久以後,袁崇煥因為通敵叛國罪被皇帝下旨處死。據說當時他被五花大綁送上刑場,可是目光如炬,沒有一點畏懼的樣子。

他上對得起江山社稷,下對得起黎民百姓,他沒有愧對任何人,面對閹黨的陷害,他視死如歸。可他沒想到的是,在他被處死後百姓爭著把銅板往劊子手身上扔,都想買袁崇煥的肉生吃。

這些不知情的可憐百姓,絲毫不知他們所痛恨的人是拯救他們的名族英雄。幸好袁崇煥沒有看到這一幕,作為一個愛國為民的忠君之士,要是看到了這樣一幕,估計會心寒吧。

不過就算當初皇帝沒殺袁崇煥,明王朝的顛覆也只是早晚而已,只是可憐了這麼一個一心為國的大英雄,生前為國盡忠,死後竟被愚昧無知的百姓唾棄致死,想來也是實屬可悲,不過徒增笑料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見微知著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三國風云:趙雲放的一把火,坑慘了諸葛亮,卻救了蜀漢全國
他們是中國古代一支游牧部落,與匈奴交戰亡命西遷,最終竟成為了印度的統治者

TAG:見微知著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