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孩子在學校遇到這樣的問題,回家和我們說,我們該怎麼辦?

當孩子在學校遇到這樣的問題,回家和我們說,我們該怎麼辦?

假設有一天,你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在晚餐桌上宣布:媽媽,今天上課我舉了好幾次手,老師都沒有叫我發言。

我們遇到這樣的問題會怎麼辦?

我:

第一類回應:命令、警告

你不能不舉手,否則老師就再也不叫你了!

事實上,對於此類回答,孩子接受到的信息是——

你認為問題出在我身上,而不是老師!

我:

第二類回應:說教、建議、說服

你應該理解老師,那麼多學生,不可能一一點到名。

你可以跟老師反應一下嘛。

家長直接給出一個建議,看上去很美,但孩子此時首先需要的並不是建議,他實際接受到的信息是——

你認為我對老師的評價是不對的!

我:

第三類回應:評價、調查、責備、診斷

這件事上,你的想法是錯的

你的想法很任性

表面上看,家長為孩子分析這些困惑的起因,並試著給出建議,但孩子們並不具備成人的邏輯思維能力,他們實際接受到的信息可能是——

你在指責我,我要反擊

我真的是沒有用的人

每一個都不理解我,討厭

我:

第四類回應:安慰、分散注意力

你那麼棒,老師一定會叫你回答問題的

別想它了,所有的學生一開始都會有這種感覺的

表面上,家長很注意孩子的情緒,但此類回答仍然無助於孩子解決問題,他的實際感受可能是——

沒你說的那麼輕巧,你根本不覺得我的感受很重要

這件事情根本沒有解決,我還是不知道怎麼辦?

我:

專業諮詢師建議的五步簡單溝通法

調查發現,大部分孩子和心理諮詢師之間的溝通內容遠遠大於和父母之間的對話,那是因為與孩子的溝通需要很多技巧。

下面是專業的兒童心理諮詢師總結出的,適合父母使用的五步簡單溝通法:

第一步:邀請繼續

「媽媽,今天上課我舉了好幾次手,老師都沒有叫我發言。」

「噢」

我:

不要小看這個簡單的「噢」,這個字傳遞出一個明確的信息——我注意到了,今天發生了一件對你而言不同尋常的事。

對於孩子的情感信息,最有建設性的回應方式的第一步就是:「請繼續你的談話」。這些回應中不包含任何聽者的判斷或情緒,只是發出對孩子的邀請。

說這個字時,家長必須放下手中正在進行的事,目光直視孩子,以示鼓勵孩子繼續說下去。

我:

第二步:表示理解

「媽媽,今天上課我舉了好幾次手,老師都沒有叫我發言。」

「噢」

「我覺得老師不喜歡我。」

「所以你覺得很難過,是嗎?」

我:

這一步的關鍵是——把事實轉變為孩子的心理感受,情感需求。

當父母把他們對孩子的理解「反饋」給孩子時,他在表達一個更有建設的態度——「積極傾聽,表示理解」。但同時,沒有任何評價,又讓家長保留了態度,同時讓孩子逐漸進入對自己的責任的接受過程。

而家長最常見的錯誤溝通方式是,急於給出建議、推論、指示等信息,這些都剝奪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責任感,因此傳達了不信任感。

而當父母們用「表示理解」的方式回應孩子的問題時,才能讓孩子放下防備的心理,才有可能讓孩子開始自己對問題進行分析。

我:

第三步:表達父母真實感受

「媽媽,今天上課我舉了好幾次手,老師都沒有叫我發言。」

「噢」

「我覺得老師不喜歡我。」

「所以你覺得很難過,是嗎?」

「是的。我再也不舉手了,反正舉了老師也不會叫我回答問題。」

「聽到你這麼想,媽媽覺得很難過,也替你擔心,寶貝你知道嗎?」

我:

當孩子告訴你他的決定時,而且他預感到你有可能不贊成時,他的內心是防備的,並準備迎接一場戰爭。這時,千萬不要直接否定他的想法,而是應該告訴孩子,自己對這一不可接受行為的真實感受,坦誠地對孩子說出,他的行為對你造成了影響。

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回應,因為它能讓孩子負擔起改變她的行為的責任——媽媽很難過,我應該怎麼辦?我難道真的錯了嗎?

對於一位父母來說,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形象,展現透明的自我所帶來的最大回報可能是與孩子之間更加親密的關係。

我:

接下來的就是我們每個家長都應該在日常生活里引導孩子去做的了

我:

第四步:讓孩子自己提出方案(這也是章魚老師一直倡導的,讓孩子自己思考)

我:

「媽媽,今天上課我舉了好幾次手,老師都沒有叫我發言。」

「噢」

「我覺得老師不喜歡我。」「所以你覺得很難過,是嗎?」

「是的。我再也不舉手了,反正舉了老師也不會叫我回答問題。」

「聽到你這麼想,媽媽覺得很難過,也替你擔心,寶貝你知道?」

」那我該怎麼辦?"

"如果你是老師,你有什麼辦法能在一堂課里讓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回答問題呢?(或者)你願意多等幾天,看看老師有沒有叫你回答問題嗎?「

我:

完成上面的三步情緒鋪墊,你就可以跟孩子一起商量解決方案了: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你可以先試著獲取孩子的解決方案,再稍後提供你的解決方案,必須不斷督促孩子提供備選的解決方案,直到他們已經沒有更多的建議。

最重要的是,不要評價或貶低孩子提出的任何解決方案。盡量不要用表示或暗示某一個解決方案是你無法接受的。

也不要把一個決定看作不可改變的,你可以說:「好吧,讓我們來試試這個辦法,看看它是不是有效」。

是否需要暗示孩子,某一個方案是你認同的,要根據情況而定。總之,一定要讓孩子認為這是他們自己的想法,這樣才有更大的動力去完成它。

我:

第五步:執行建議

這一步,常常是父母忽略的,但不考慮這一步,在孩子初步嘗試受挫時,他們可能覺得沮喪。

通常需要父母提醒孩子如何執行時,父母和孩子應該明確以下幾點:

「誰在什麼時候要做什麼」

"現在我們需要怎樣執行這個方案」

「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

等等

五步引導式溝通方法的本質是讓孩子感到自己想法被重視,而不是簡單的接受家長的想法。他會從此起步,開始思考自己希望做出什麼改變,希望如何成長,怎樣才能變得不同,如何才能發揮更大的潛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而優學堂 的精彩文章:

TAG:思而優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