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風向已變!中央密集調研,傳遞2個重大信號

風向已變!中央密集調研,傳遞2個重大信號

按照以往的慣例,還有一個月就要召開今年的年中政治局會議。這個會議一般都是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

因此,現在正處於對上半年經濟工作進行總結和對下半年方向進行調整的關鍵時期

高層近期也展開了密集的調研,地區包括山東、湖南、廣東、福建等。通過調研,了解經濟形勢,進而作出決策。

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形勢確實異常複雜,尤其是近段時期以來,金融形勢、經濟形勢,都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外部環境也在惡化,整體來看,困難在增多,改革的時間窗口在縮小。

那麼,如何看待當前的形勢?下半年政策會做怎樣的調整?最近已經出現了許多端倪,是觀察政策走向的風向標。

來源:前沿觀察(ID:zhengjingguancha)

作者:前沿君

高層對部分領域改革滯後嚴重不滿

最近,雖然市場熱點是債券違約、CDR基金、美聯儲加息等等,但是高層的關注顯然不一樣。

近日陸家嘴論壇上,楊偉民(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發言畫風大變,與過往的風格完全不一樣。前沿君多次現場聽過他講話,基本上是在政策框架內解釋,但是昨天的講話他基本上「脫軌」了,提出了很多批評,指向非常明確。

雖然他自己一開始就表明,這不代表中財辦,因為他已經離開了。但是他從1980年代就開始和劉鶴一起署名發表文章,後來先後在發改委、中財辦長期合作。應當說,在這種嚴肅的場合,這個「個人發言」絕不僅僅是代表個人意見,而是代表一種政策風向。即使他現在的身份,也並不簡單。

同樣巧合的是,郭樹清(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的發言雖然主要是講防範金融風險的問題,但是在開頭和講完了9點體會之後,都指向了和楊偉民一樣的主題。同樣,發言不可謂不尖銳,而且直指當前存在的一些分歧。

郭樹清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處於膠著狀態,必須求同存異,尋找最大公約數。」筆者專門查了一下「膠著」的含義,「表示相對抗的雙方在實力相當的情況下的一種對峙狀態」。

郭樹清在大會上,把內部分歧的膠著狀態放到大會上來說,這一般來說不符合官員處理問題的方式,這到底為什麼?發生了什麼?

理解這個問題需要先回到幾年前。

記得去年在某個高端論壇現場,工信部部長在回答關於實體經濟的問題時,一開始就是批評金融環境,金融脫實向虛。在整個論壇期間,金融系統的發言都是低頭認錯的姿態,自我檢討。因為當時,金融整頓之風正在猛烈來襲,罵金融成為時尚,京城各類金融論壇的主題不再是創新,都是「規範發展」之類,自動和政策方向靠攏。

但是,經過了這一年多的金融整頓,中央也已經將防範金融風險放到首位。應當說,金融系統真的動起來了,在進行自我革命,金融行業也感受到了巨震,而且還在持續不斷

最近的熱點,無論是信用債的違約、PPP的整頓,還是社融數據的斷崖式下降,以及基建投資的急速下墜,這些都與金融整頓有密切的關係。金融系統這一兩年來辛苦了。

但是呢?實體經濟卻按兵不動,改革不斷的遲緩、拖延,這種拖延已經形成了對整體改革的拖累,面臨的不滿情緒越來越大。

比如,郭樹清的發言在講完9點體會後說,「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征程上,需要著力解決一些領域滯後的問題,加強薄弱環節。」這些「滯後」顯然不是金融領域,因為他9點已經全面展開了,有步驟有重點顧大局地進行防範風險的工作。他接著解釋了他認為的滯後領域,第一點是企業結構調整。第二點是妥善處理企業債務違約,尤其是某些殭屍企業要堅決退出

如果說郭樹清還算講得含蓄,那麼楊偉民就講得更直接一些。

他用的詞是「孤軍奮戰」「袖手旁觀」——「如果金融部門孤軍奮戰,其他部門袖手旁觀,這場戰役是打不好的。」

這句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他說,「如果房地產市場繼續亂象叢生,如果地方政府繼續變換花樣舉借債務,金融監管再嚴厲也會出現金融風險。」

對於處置殭屍企業進展不力、國企改革進展不力,以及房地產市場至今亂象叢生,顯然他已經非常不滿。

他直指國企改革的拖延,「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經上升到基本經濟制度重要實現形式高度,對改革方向十分明確的改革沒有必要搞試點,也沒有必要審批以後再改革,不要把改革搞成審批制。」

對房地產問題,他說,「前期房地產市場已經積累了一些風險,近期又亂象叢生,成為最容易引爆風險的定時炸彈,目前行政性措施已經不能根治。」他還提出了一系列針對處理房地產問題的意見。

從他尖銳的發言中,已經可以看出他急迫的情緒。他毫不客氣地批評了一些部門,他還建議成立住宅制度改革領導小組。

如果把這種情緒僅僅理解為他個人的不滿,那顯然太簡單了。混改問題是劉鶴去年重點主抓的領域,但是今年貿易戰問題更急迫,所以這塊推進確實有所延後。抑制資產泡沫問題,早在2015年中就提出了,但一些地區的房價到現在還在飛漲,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的失誤是不是該有人檢討一下?

金融系統及部分高層,對實體經濟方面的改革力度緩慢的不滿,已經暴露出來了,下一步就是怎麼調整了。

最近,高層對山東的調研,裡面有個細節很重要,「誰說國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殘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變成現代企業。」

這句話的含義很豐富,第一是有人反映國企搞不好,他要回擊這種看法,認為能搞好。第二是,要搞好,就要改革。第三,改革的方向是現代企業。

這與過去的表態已經有很大不同,過去雖然也強調改革,但第一位是做強做優做大,而現在把改革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只有改革、只有成為現代企業,才能做強做優做大國企。邏輯已經變了。

如果再加上楊偉民在演講所指出的,殭屍企業的問題2015年高層就提了,可是到現在的進展呢?郭樹清在提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膠著時也說,「建立健全企業、銀行、政府各方責任共當和損失分擔機制」,正因為這樣的機制建不起來,所以殭屍企業處置進行不下去。

所以,可以預料到,年中的政治局會議需要關注國企改革、殭屍企業以及房地產相關的政策。

房地產的問題太多了,最近深圳的探索值得注意,圈內之前也有相關分析。需要建立什麼樣的制度?住房銀行?公積金?土地?房產稅?牽一髮而動全身。住宅制度領導小組真的能夠成立嗎?這也是觀察風向標。風已經在颳了。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宏觀政策走向分歧明顯加大

實體的改革處於膠著狀態,但是改革的時間窗口卻正在快速縮小,這可能也正是郭和楊表露出捉急的原因。

最近的一系列信息都明顯看出,經濟正在減速,這是現實,是正在發生的事

最近的一系列事件包括:信用債違約潮、社融數據斷崖、美聯儲加息和歐央行宣布年底結束QE、5月份經濟數據延續頹勢等等。

如果只是那些信用債違約,確實暫時不足慮,這也是郭在陸家嘴論壇回應的,「市場經濟下出現債務違約十分正常」,這是他的基本判斷,但是因為市場的壓力,他做了許多的解釋,包括說「我們沒有全線出擊,四面作戰」,「直至去年底今年初,對錶外業務才開始啟動規範委託貸款和信託貸款,同樣沒有採取「一刀切」和急剎車的辦法。」以及,他還用數據來說明問題,「銀行業在保持12%以上信貸增速的同時,總資產規模少擴張20多萬億元。」

但是,這幾天的形勢急速發展,已經不單純是信用債違約的問題,外部環境在惡化,美歐央行都在緊縮,貿易戰即將來臨,而社融數據斷崖——主要是信託和委託貸款減少造成的,同時5月份經濟數據全面下行

如何看待這樣不斷縮窄的窗口,如何應對經濟增速的問題。目前,在市場層面已經明顯分成了兩個隊列,分歧很大。

一種主張就是必須馬上調整宏觀政策,否則會出大問題。這樣的人大有人在,中金是代表。另外就是CF40(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裡面的一些人,他們的觀點大致是,去槓桿過快導致了經濟收縮,需要寬一寬貨幣,來對沖。當然,各自具體觀點有小的差異。

另一種自然就是反對這樣做,要堅定地去槓桿不動搖。比如去年底孫國峰(CF40成員、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講的,「假如利率長期處於低位,即使通過宏觀審慎政策手段,以及微觀審慎的手段,試圖去控制槓桿率,控制冒險行為,可能其效果也是事倍功半。」也就是說,要去槓桿,利率政策必須給予一定的壓力。持這樣觀點的人同樣不在少數。比如,劉煜輝(天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就說,「緊縮帶來債務率和槓桿率階段性上升很正常」。

目前,這是可以看到的市場明顯分歧,市場的分歧也遲早會向上傳遞。但真正重要的是決策層對此持什麼觀點?

目前高層對此的表態很少,但是仍有一些線索可尋。

一是央行的操作,這次美聯儲加息之後,央行並沒有跟隨。這與美聯儲加息之後美元指數並沒有走強可能有直接關係,今年資本項流入的人民幣大幅增加,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支撐,最近QFII、RQFII改革也是在推動這個進程,方星海(證監會副主席)在陸家嘴說,「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呈現出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景象,國際投資者投資配置向人民幣傾斜的態勢非常明顯。」從某種意義上說,央行在吹暖風,釋放溫和信號,不希望繼續加重債券市場的負擔。

另外是一些地區的表態。比如,5月17日,上海召開部分區委書寄的座談會,其中李強(上海市委書記)說,「要高度重視經濟工作,始終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不唯GDP不是不要GDP,而是要追求更高質量的GDP。」其他地區目前明顯的信號不多,如有歡迎留言補充。

克強總理在2016年的一次會議上說,「我每天早上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先看兩張匯總了上百個經濟數據的表格,從糧價漲了多少到電用在哪裡,還用紅黑兩種顏色標明了數據升降。」他肯定會關心數據的。

去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反彈,今年年初亦不錯,因此對於最新的數據,高層對最新數據的研判,還有一個過程。從目前的信息來看,整體上仍然維持了兩會期間的判斷,對實現全年經濟增速很有信心,因此增速不是擔憂的問題

最近高層在地方的調研,主要也是關注製造業以及高質量發展,而不是經濟增速問題。

那麼,過段時間呢?到底是實體經濟的改革會加快推進,還是去槓桿工作本身會受到一些影響,貨幣重回偏寬鬆呢?以及如何理解未來的降准呢?這都有待於進一步觀察未來一個月窗口期的政策走向。這非常關鍵。

-END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本公眾號轉載此圖文僅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或違規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立刻予以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財富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新財富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