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模式挑戰了世界自由市場?專家:杞人憂天

中國模式挑戰了世界自由市場?專家:杞人憂天

近日,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朱寧在《經濟學人》雜誌上刊發題為《中國增長模式是否是自由市場經濟的威脅》(Is China』s growth model a threat to free-market economics?)一文,文章指出,雖然西方普遍擔憂中國崛起會迫使西方面臨自由價值觀的挑戰,但歷史證明,中國的經濟崛起模式與自由市場經濟一脈相承,這一擔心似乎有點杞人憂天了。

原文摘編如下:

-------------------------------

近半個世紀以來,世界目睹了中國最令人震撼的經濟增長表現。自從40年前,中國首次提出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後,中國的經濟表現不僅成功地將本國的人均GDP增長了20倍,將數百萬人民從貧困中解救出來,中國還成為了在新技術領域,如大數據、人工智慧和手機互聯網運用的全球引領者。

既然在未來幾十年中,中國很有可能替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一個不可避免的結果似乎是更多的國家和全球領導者將對下列問題展開爭論:中國是否已經建立了一個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他們會問,是否這一新模式會挑戰甚至顛覆傳統的自由市場經濟模式,因為迄今為止,傳統的自由市場經濟模式被廣泛地看作其他地區經濟增長的基石。雖然中國的人均GDP仍然低於12000美元(約合人民幣75000元),幾乎是高收入國家的最低收入水平,但幾乎沒有人懷疑,中國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做得異常出色。

或許將有更多國家和全球領導者會爭論,中國是否已經建立起一個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現在,很多人將中國的成功部分地歸因於它廣闊的地理面積以及內部語言、文化和價值觀的同質性。在這些人看來,這些因素對形成一個巨大的國內市場,從而推進經濟增長很有幫助。然而,這一觀點並不能解釋為什麼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之前,中國的經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即便大多數人同意,改革開放政策在塑造中國的增長奇蹟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人們在哪個方面,這一政策被證明是最有效的問題上,存在著分歧。

2000年以前較為盛行的觀點是,中國的成功主要來自於對市場力量的激勵。從農業部門開始,對勞動力的分配逐漸由市場而非政府的核心計劃者決定。這一轉變將合適的人選放置在合適的崗位中,釋放了自主創業精神,並讓工人們更加高效地工作。在勞動力改革初見成效之後,其他重要的投入,如土地和資本的投入,同樣被至於市場力量之中。這一舉措促進了中國經濟向著更加市場化的方向演變。

更近一些時候,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一些人陷入到這樣的爭論中去:從政府追求經濟增長的智慧和決心來看,中國是獨特的。有人對下列現象存在爭議,即中國政府是通過規劃和監管工業發展來加快增長的。事實上,通過指定特定工業為戰略型工業,並給予它們資源分配的優先權,中國成功地在許多行業建立起了比較優勢。這一措施幫助中國實現了出口的增長,也實現了經濟的整體增長。除此之外,中國採取了反周期的貨幣和財政手段,在經濟增長減緩和投資衰退時期,向社會提供急需的資本。這一舉措極為關鍵地維持了經濟增長速度,並以獨特的政府調控方式,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因此,家庭和企業家們有足夠的信心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會持續下去,這一信念因而促進了中國的資本積累。

有些人會認為,這樣積極的國家調控舉措並非中國獨有,也並非可持續的。幾乎所有的東亞國家,均以不同的程度遵循了由日本建立起來的「東亞模式」。這一模式包含了利用政府的權力,來提升一個國家的比較優勢,一個例子便是在發展初期協助勞動力密集型的工業,在發展中後期提供財政補助來維持快速的經濟增長,並實現全球統治。

中國在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以前的增長方式,的確很像「東亞模式」,但中國的政治體制,又讓它與日本或韓國相區別。在中國,對地方政府官員的考核方式是以官員所在區域的經濟增長速度為基礎的,這給予了官員們很強的動機來確保本地的增長速度以最快的方式進行。這一體制在確保全國範圍內實施政府的增長優先政策上非常有效。

儘管在新興經濟體中,以政府的宏觀調控來保證經濟增長是個很普遍的現象,中國讓這一手段奏效的能力是其他地方不可比擬的。中央政府不僅有很強的能力動用大量資源,從而促進經濟增長和監管工業發展,它還可以調整物價,從而有效防止通貨膨脹和金融泡沫。

我們需要清醒地認識到,過去幾十年里中國的大多數經濟政策是傾向於市場的,並有利於提升效率的。中國的經濟改革彰顯出自由市場的巨大活力。許多研究已經表明,一個在地方層面傾向市場的環境可以促進經濟的增長,提高企業的效率,並促進消費和減小金融泡沫風險。

因此,中國模式並沒有對全球構成挑戰。相反,它與新古典經濟學裡以自由市場為基礎的範式相協調。中國政府已被證明,它可以在市場失敗時,提供重要的,有時甚至是必不可少的補救措施。中國政府的這一能力是許多經濟學理論都沒有預料到的。有了這層宏觀調控,經濟可以在其他方面表現得更好,即便在這些領域沒有那麼「自由」。

可以說中國的成功沒有對市場經濟的正確性提出任何的質疑,而是對什麼是最好的完善市場的方式提出疑問。很可能的一點是,中國的經驗最終對一個迄今為止懸而未決的問題給出答案,這個問題就是,如何在更緊密地融入全球經濟和金融系統,並開放本國服務和金融工業的同時,保證持續的高質量增長。(中國論壇網 劉思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台民眾警告:美軍艦過台灣海峽是「耍流氓」 天怒人怨
菲國防部長:阿基諾政府弄糟南海問題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