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發明眼鏡時,古人近視眼怎麼辦?被朋友嘲笑,還被寫成段子

沒發明眼鏡時,古人近視眼怎麼辦?被朋友嘲笑,還被寫成段子

(文/王琳 作者系史心團隊成員,畢業於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

前不久,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稱,中國青少年近視率高居世界第一,而且這個比重還在每年增加。同時,也有報道稱我國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近視率均已超過七成。

不僅僅是學生,當我們走在街上的時候,我們也會看到有許多人都戴著眼鏡。更讓人感到驚訝的是,有許多人眼睛的近視度數深到一刻都離不開眼鏡,說到這裡,現在的你是不是也是戴著眼鏡看這篇文章的呢?

在驚訝於近視率的同時,好奇的你會不會像想知道第一例患近視眼的人是誰?他又是怎麼做的呢?

首先我們來說關於我國古代人患近視眼的問題。

總體來說,古代人患近視眼的幾率小到微乎其微,至於原因嘛,其實很簡單。古代人沒有那麼多的高科技產品,手機、電視、電腦等眼睛的殺手在古代都是不存在的,所以不用擔心長時間玩電子產品導致眼睛疲累。

有的人也許有要問了:沒有電子產品,那古代人要用油燈照明,讀書的時候燈光昏暗,會不會導致眼睛疲勞?對此我只能說太天真了!我國古代的自然科學不發達,沒有外語、物理、化學等,平時看的書也就是語文以及簡單的加減乘除等簡單數學,並不經常出現因為學習負擔過重,而秉燭夜讀的現象。

同時,古人一般沒有業餘的活動,天黑之後,一般也就直接入睡了,並不經常點燈視物,平時看書都是利用自然光,所以並不會因為光線原因導致眼睛疲累而近視。因此,總的來看,古代人患近視的幾率是很小的。

但是,就算近視的幾率再小,那也是有可能會患近視的。

最早的關於近視的記載,是在隋代的《諸病源候論》,在這部書中,作者巢元芳將近視闡述為「目不能遠視」。在此之後,有記載的患近視眼的有《石林燕語》中的歐陽文忠、《玉壺清話》中的孫漢文、《說岳全傳》中的張邦昌等。

如果細看這些記載就會發現,古人對患近視眼的人是持戲謔的態度的,尤其是清代《笑林廣記》中記載了許多哂笑近視眼的笑話。例如:「近視者行路,見螞蟻擺陣,疏密成行,疑是一物,因掬而取之。掬之不起,乃嘆息曰:『可惜一條好線,毀爛得蹙蹙斷了』」。這段笑話可謂是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患近視眼的人的常態。

總的來說,近視眼在古代沒有像在現代一樣對人們生活影響大。首先,古人讀書少,毛筆、竹簡等工具也對近視眼起到了一定的預防作用,患近視眼的幾率小;其次,就算患近視眼的話,度數也不深,而且由於不戴眼鏡,度數也一般不會再加深;此外,就算因為用眼過度患上了近視眼,由於古代人出行較少,生活節奏慢,因而對正常生活一般沒有影響。

看完這些內容,你有沒有感到眼睛疲勞呢?「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不要給窗戶安上玻璃!」趕快休息一下自己的眼睛吧!

參考文獻:

[1] 《諸病源候論》

[2] 《石林燕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心可法 的精彩文章:

古代打仗時間周期長,士兵們如果處理生理需求?一般用這3種方式
漢奸的清朝高清老照片,看曾國藩女兒出嫁,圓明園長城應有盡有

TAG:史心可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