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魯迅和弟弟周作人的性格截然相反,但是他們卻有一個共同點

魯迅和弟弟周作人的性格截然相反,但是他們卻有一個共同點

魯迅先生和弟弟周作人都是作家,不過,這兩兄弟的性格卻截然相反,他們的行文風格也有著極大的不同,雖說如此,但是,兄弟倆卻有著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抵制中醫。」

魯迅先生的許多作品中都透露出對中醫的諷刺,比如《父親的病》一文中就曾描述過一篇荒謬的藥方:有些「闊氣得不耐煩」的著名中醫給魯迅的父親開了一張藥方,藥方里的藥引子十分另類。裡面最平常的要數「蟋蟀一對」,旁邊還對這兩隻蟋蟀標註了要求,必須是「原配」的蟋蟀,也就是本來就住在同一個巢中的「老夫老妻」。

貌似連昆蟲的生活作風受到了限制,續弦或再嫁的蟋蟀連入葯的資格都沒有。

周作人先生的回憶錄中同樣寫過某醫生對父親的荒謬診斷:「先生的父親每日咳血不斷,某位著名老中醫在檢查後提出採用「墨汁療法」,也就是讓患者喝墨汁「以紅壓黑」,最後,不論紅的黑的通通吐出來。」這種奇葩療法當然對病情於事無補,除了名字比較奇特另類外,根本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療效。

還有一種「敗鼓皮丸」也是一個道理,大夫說讓患者在服用這種葯的時候把藥丸放在舌尖上,理論則十分玄幻,說是「舌乃心之靈苗」。

魯迅先生在論及古代丹藥之道時,覺得此道並不單純的屬於醫療範疇,並不面向勞苦大眾,而是與皇權掛鉤,就像是東方版的《皇帝的新衣》。古往今來無數帝王追尋甚至沉迷丹道,耗費無數人力財力最終一無所得甚至因此喪命,上演了一幕幕光怪陸離的荒誕劇。可以說,現存關於丹藥盛行的歷史記載大約要追溯到秦朝以後,由徐福等人將此道「發揚光大」。

史籍記載,秦始皇在位三十二年指派徐福等方士前往海外求取長生仙藥,這一時期的丹道理論尚未成型。西漢時期一票「燕齊之士」四處搖唇鼓舌,說:「自己身懷神仙方術」,之後,幾千名方士大搖大擺的來到咸陽行騙,他們說:「神仙們每餐必食黃金、飲珍珠」,之後,善男信女們紛紛拿出積蓄供神仙吃喝,只是最後這些金銀珍珠哪會到神仙嘴裡?

在此期間,有不少「另闢蹊徑」的方士開始提倡凡人服用硃砂等物益壽延年,這也就是丹道理論的雛形。成書於秦漢之際最古本的「本草學」著作《神農本草經》,將五金、三黃、乒石等40多味藥物分別列為上、中、下三品,指出其分等級的標準是:「上藥令人身安、命延、升天、神仙,……」其中,丹砂被列為煉丹的上品第一,是古代煉丹術最早選擇的重要藥物材料。

漢武帝登基後,始終致力於徵戰天下,在西漢皇帝中算是頗有作為的一個。然而,劉徹晚年後逐漸變得多疑,甚至,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不放過,除了權勢竟然無法信任任何東西。為了讓自己能夠永生永世手握大權,漢武帝採納方士李少君提出的長生術。

那麼,這套長生術是如何讓人長生不老的呢?

具體步驟為:

首先,用硃砂(天然硫化汞)等物放入鼎爐中煉製成黃金,再用這種經特殊方式提煉出來的黃金製成餐具,皇帝在使用這些餐具後即可達成延年益壽的目的。李少君的這套長生術管用與否我們無從得知,畢竟,哪個現代人也沒有將硃砂煉製成黃金的能力,不過,從漢武帝只活了七十歲就駕崩這件事來看,這套長生術並不靠譜。

丹即指丹砂或稱硫化汞,是硫與汞(水銀)的無機化合物,因呈紅色,陶弘景故謂「丹砂即硃砂也。」丹砂與草木不同,不但燒而不燼,而且「燒之愈久,變化愈妙。」丹砂化汞所生成的水銀屬於金屬物質,但卻呈液體狀態,具有金屬的光澤而又不同於五金(金、銀、銅、鐵、錫)的「形質頑狠,至性沉滯。」。

東漢時期,著名道士張道陵創建「五斗米道」,道士們從沒落的方士手中接過丹道之術,並將丹道理論升華至精神層面。如葛洪的《抱朴子》中就有這樣一套說辭:「五穀雜糧能夠養活人,人如果斷絕了糧食就得死,丹藥比糧食更加管用,對人的益處遠超糧食萬倍。」在那個缺乏科學知識的年代,這套說辭被很多人推崇著。

到了唐朝,隨著道家思想的普及,丹道之術也隨之風靡中原,連李世民那樣聰明的皇帝都對長生不老葯深信不疑。雖說如此,但是,丹藥的質量卻並沒史籍記載,可以說唐朝至少有五位皇帝死於亂服丹藥中毒。皇帝如此,大臣們也紛紛效仿,曾有工部尚書歸登就著水銀服下丹藥導致中毒,最終,落下咳血的病根,丹毒折磨了他幾十年,甚至,大將軍李道古也因為亂食丹藥暴斃海上。

由於吞服丹藥的死亡率太高,人們終於發現這條通往長生的捷徑充滿兇險,宋朝過後丹道之術逐漸在民間衰落,可是,皇帝們對永生不死的渴求從未停止過,直至明朝仍有皇帝沉溺丹道數十年不上朝。古代傳下來的中醫理論中,我們仍可見到丹道之術的影子,連無數醫者封為經典的古代醫術中仍有這種情況出現,魯迅先生對中醫的批判實際上針對的就是其中根深蒂固的封建迂腐。

參考資料:

『《中國古代的煉丹術》、《父親的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本是一個運輸組織,最後卻成最大「黑社會」,現今徹底消失無蹤了
中國一直都有的一種現象,千年來多少人因此喪命,但還是屢禁不止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