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玉雕不缺「新」,缺的是內涵!

玉雕不缺「新」,缺的是內涵!

這是近幾年,外界及行業對一些作品發出的聲音,也是從近幾年的拍賣會及玉雕評比中也出現的現象:許多作品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不少玉雕人也提到如今的藏家很挑剔,也自己常常提到力求創新,但在整個玉器市場人氣低迷、成交清淡。對於玉雕創新,面對市場感到有些焦慮…

在談此話題之前,我們理解什麼是創新?簡單來說,就是以前沒有的現在被創作出來叫創新,那麼,在以前的基礎進行創作以及其他工美藝術借鑒過來的雕刻,我們用借鑒和創意來理解可能更為恰當。

不可否認,玉雕的發展超過以往的任何時間,不管從規模、材料、題材,說到創新我們多指現當代審美及影響下的雕刻的題材的作品。

對於當代題材,不過很多玉雕人表示,創新的作品似乎沒有市場,大家還是喜歡佛、仿古等系列的題材,許多行業人給出的理由是這些作品,沒有底蘊、沒有內涵。這些題材不會成為主流,那問題究竟出在哪?

就此話題,雕叔就以此來談幾點所謂的「創新」作品出現幾個問題:

1、創作要有依據,有文化作支撐

俗話說「雕必有意,意比吉祥」,這是傳統文化帶給玉雕的一頂帽子,大多數的玉雕作品很大程度上受制於傳統文化,題材和內容相對比較固化,但未必說我雕刻個陰陽八卦在上面,就代表這是周易的思想,真正理解它的內涵就是把它說明的問題具體化,表達出來。

簡單來說比如你把周易闡述的陰陽(用哲學來說是我們所說的矛盾的轉化)通過玉雕藝術把它融入到作品中,這才真正理解了它的精髓。

所以,角度需要求新求變,即使是傳統題材也可以在表現形式和製作工藝上尋求變化。如果只是一味地延續複製原有的作品風格,其作品只能逐漸淪為量產化的工藝品,其藝術附加值會大大降低。創新要以要有依據,有文化作支撐,才能走得更久,經得起歲月的考驗。

2、符合大眾的審美,不能俗氣

以裸女題材為例,「裸女」是當代的一種形式,這類作品,它屬於小眾的藝術,它也不會是主流。用不少買家的話說 「就算看好裸女掛件,也沒法戴呀。回頭戴著給朋友看到,多尷尬呀。」

當然,這裡我並未否定「裸女」這一題材,但在國人的意識形態里,還沒達到大眾都能認可和接受的程度。

有些人跟風創新,甚至不顧社會風俗創作一些與社會文化相悖的作品,把行業或市場帶入庸俗化。玉雕創新是值得提倡的,但是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

3、創作不能成為一時的娛樂

比如大型運動會的吉祥物,成了不少人的雕刻題材,這些作品它是帶有時令性的,在近一點比如說,中秋不少玉雕人創作的「月餅」,在中秋節很火,但時間一過,變成了壓箱底東西了,經不住時間的考驗。

玉雕,娛樂性太強,藝術性就會減弱,一不小心就會淪為工藝品,這也要求玉雕人在創作的時候把握一個平衡點。

未來我們也希望看到,更多新面孔,更多的新作品,不僅有工藝的創新,更有題材的創新,當然,這必須是建立在符合時代氣質、有藝術內涵以及大眾審美等前提上。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了,如果你有想了解的話題也可以給我留言的喔,下期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塊和田玉 的精彩文章:

今天有一位賣玉的兄弟發話了,他的利潤嚇死你
佩戴瑪瑙,不但年輕時尚漂亮而且對身體益處是你想像不到的

TAG:一塊和田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