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個稅起征點上調邁出減負與公平一大步

個稅起征點上調邁出減負與公平一大步

備受關注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19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次大修也將迎來一次根本性變革: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綜合徵稅;個稅起征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萬元);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6月19日中國新聞網)

個稅改革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改革事項,並且在五中全會中列入改革具體日程。改革的方向是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即在現有屬於個人收入分類稅種徵收的基礎上,再對應稅的所有收入進行綜合,根據實際進行折扣,即在已經徵收的基礎上,有加有退,客觀來說是對稅收的二次調節,如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等統一納入綜合範圍徵稅,養老、二孩、房貸利息等家庭負擔支出納入抵扣。同時,個稅改革還將實現綜合徵收,即以家庭收入支出狀況作為計稅征繳的標準。

個稅改革承載著減負與公平兩大社會期望,即減輕中低收入群體的負擔,同時,讓更多不同收入的勞動者納入到應稅範疇,消除個稅「工薪稅」的尷尬。不過,個稅改革除了稅制本身的科學設計之外,真正的難題還在於如何建立嚴密管用的征管機制,特別是以家庭收入支出為單位的徵收方式,居民收入、支出的申報與核查,無疑是影響改革落地的關鍵,這也是改革多年裹足不前的重要癥結之一。

理性地看,個稅改革很難一步到位,特別是征管機制的構建尚需諸如細節配套,水不到渠難成。那麼,更務實的選擇應是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在個稅稅制先朝著目標進一步,分步實施,穩妥推進,回應社會期待,逐步到達改革的彼岸。

此次個稅法的修訂,體現的正是這一思路,以法律的形式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稅制的大框架,在既定的11類收入所得中,讓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4類比較簡單直觀的先納入綜合徵稅的範圍,同時,將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列入扣除範圍,讓新的稅制開始落地,走向實務,其它的待條件成熟後逐步列入,毫無疑問,這也是個稅的一次根本性變革。

此外,個稅的起征點從3500元提高到5000元,切實回應了這些年社會有關提高起征點的期盼,而且擴大了低檔稅率的級距,意味著中低收入者的稅負將更輕,再加上支出的抵扣,很多工薪收入者,都會進入免稅的行列。很明顯,個稅修法邁出減負與公平一大步,再一次釋放出改革的紅利,而未來隨著征管機制的完善,再按家庭綜合計稅徵收,更值得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網評 的精彩文章:

端午粽「香」讓文化情「濃」

TAG:南方網評 |